Irrational Exuberance讀後感續2---股市心理戰
這本書對於股市參與者心理,有相當細緻的分析。
譬如我們大多認為,新聞或報導,對於投資人是一個直接的刺激,投資人會直接將這個訊息反應在股價上。但作者認為,其實沒有那麼直接的效用。新聞不是帶來一個直接刺激,而是設下未來發展的舞台。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概念。作者也分析重大新聞與鉅幅股價變動的關係,發現很多單日股價重大變動,毫無重大新聞誘發。後來的報導,多是事後找理由。
大多投資者心中都有一個”錨”。就像錨決定船會在什麼位置,投資人心中對價格的錨,決定股價會落在什麼地方。
譬如人們會看,昨天股價是多少,然後開始分析今天的股價在加入一些新的考量後,應該會是多少。人們也會參考同一市場的其它股票漲跌幅,然後看看某支股票的漲跌的相對大小。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同一市場交易的股票,會容易有相關性,有齊漲齊跌的現象。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股票掛牌的REIT,漲跌會比較像同市場的股票,而不像它所代表的房地產。
人們喜歡說故事來做為自己投資的理由。就像有的樂透玩家,習慣自己選號一樣。以為自己選號,就可以提升中獎機會,就可以改變隨機事件的結果。但這是不理性的。就算你有理由,從一堆數字中選出某些特定數字,這也不會提高中獎機會,這通常只會讓你自以為可以有更大的機率。
作者稱這為Magical thinking。有的投資人選股後,就會想,我現在運氣正好,或許買了就賺。或許我會喜歡這支股票,其他人也會喜歡,然後買進,推升價格,我就有賺。這些都是不理性的想法,卻也很真切的正是很多投資人買進的原因。
作者在最後一章對全國性的股市狂熱打開消防水栓,大灑冷水。他對未來十年,也就是2000到2009的美國股市表現相當不樂觀(現在看是對的),並由此作出建議。
對於股市過於樂觀的期待,在期望落空後,家長會發現他們為子女的教育準備不足、即將退休的工作人們會發現無法退休,本以為靠股市就可以存夠退休老本卻發現錢根本不夠。為了避免這些困境,Schiller教授建議投資人應減低美國股市所占的投資比重。這點也同樣適用於校務基金等法人。
至於401(k)等退休金累計計畫,作者建議應由當局做出公開建議,避免太多資金投入股市,應進行更完全的分散。
對於美國國家政策,當時有人提出將Social Security部份資金投入股市,作者對此發出警告。這只是在股市大多頭時代,過於樂觀,以為將錢投入市場就會賺到更多的思維。事實是,股票仍是危險資產。在它高漲時,還可能更危險。在這段,作者也有對Social Security本質扼要描述。
總結來說,雖然這本書事後看是對的,但書中論點不僅在這事後看是對的論述,其中的分析與觀點,頗有值得一看之處。雖然作者最後以敢不同於當代,而獲得了Unconventional Success ,但理性思維與健全的看法,才是真正值得學習的地方。
後記: Irrational Exuberance一詞的”始作俑者”Alan Greenspan在他所寫的The Age of Turbulence書中第八章標題,就正是Irrational Exuberance。
當時葛林思潘先生逐漸對高漲的股價感到憂心。聯準會主席幾乎不會發言直接指稱股市。但葛先生想說,聯準會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於價格穩定。一般這裡所指的價格,是指日常生活用品,也就是物價。但股票價格也是重要的價格。一個過度膨脹的股市,對投資人和國家都可以造成嚴重的傷害。所以葛老決定發言示警。因此有了1996年演說的Irrational exuberance一詞。和Robert Schiller寫Irrational exuberance這本書一樣,是一種因為不安而採取的行動。
葛老書中談Irrational exuberance的那章,最後以威尼斯蜜月之旅作結。葛先生看著威尼斯從中古時代保留至今的運河、廣場和教堂,想說這樣一個城市的存在,象徵人類對於永恆與美麗的追尋與憧憬。但人類又需進步與改變,在這過程又往往會破壞過去的事物。如何在進步中維持穩健的步伐,正是聯準會的目標。這段文字已經完全達到所謂情理交融的意境。
我恐怕沒辦法完全轉述那段文字帶來的感覺。以一本財金書籍,可以寫到如此境界,就我的閱讀經驗來看,實是難得一見。兩個作者,用Irrational exuberance這個一樣的標題寫書,寫出來的文字,味道截然不同,真的是相當有趣。
這本書的中文版是非理性繁榮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Irrational Exuberance讀後感----一本用膽子寫下的書
Irrational Exuberance讀後感續1---遍布各地的狂漲與暴跌
The Age of Turbulence(我們的新世界)讀後感----自由的成長
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讀後感1----心理偏差的全面解析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