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績效,或是信任經理人?(Mutual Fund without Mutual Trust)
選擇基金,其實是一種信賴投票。
投資人選擇某支基金,選擇將資金託付給某經理人,就代表他對經理人的信賴。
問題是,信賴從何而來?
對許多人來說,信賴來自績效。
一個過去表現良好的經理人,投資人便認為他有能力,於是將資金投入其中。
相信績效,有幾個根本的問題。
第一個,投資人很容易買到運氣好的基金。
表面所見的過去績效,其實是過去運氣。過去有好運,未來不一定有好運。當好運消失時,就是投資人倒霉的時候。
第二個,投資人很容易買到順市場風向的基金。
當市場中的某個區塊特別熱時,投入相關區塊的基金,表現會特優。譬如小型股假如表現連五年勝過大盤,那麼小型股股票基金表現會卓越不凡。
假如債市中高收益債連三年勝過已開發國家公債,那麼高收益基金會優於公債基金。這些勝出、這些優點,只是被市場風向吹得鼓鼓的順風帆。那天風向一變,同一張帆可能就變成深深的下凹。
在這兩種狀況下,相信績效而投入基金的投資人,會剛好買在基金運氣好或是順風的時候,而完成開頭的買高。
因為投資人的信心來自績效,所以當績效變差時,也就是信賴消失的時候,也就是投資人撤出的時候,讓投資人完成賣低的結奏。一味的相信績效,讓投資人輕鬆彈出買高賣低的基金輓歌。
所以我們回到根本問題,信賴來自何處?
對主動型基金投資人來說,信賴應來自對經理人投資策略的徹底瞭解。
基金投資人的瞭解深度,要讓他可以知道經理人到底是怎樣挑證券的。要讓他可以在看到基金持股明細時,很清楚的知道,為什麼這一支股票會被持有,它符合經理人的那個投資概念。假如主動型基金投資人,對經理人無法瞭解到這種深度的話,那麼這種主動型基金投資只是無根的浮萍。
對於台灣的基金投資人來說,我懷疑現有資料能讓投資人有這種深度的瞭解。
很多公開說明書講的,只是持股規則。譬如基金資產某某%要投入市場之中,以何地的公開市場為投資標的,以具有成長(或價值)特徵的公司為目標。這些都沒有講到經理人到底是如何挑股票的。這些都是膚淺的表面,都是隔靴的搔癢,完全不是重點。
要跟經理人面對面坐下來談投資理念,有多少投資人有這個動機,有這個管道?更何況,有太多基金投資人,連"膚淺"的公開說明書都不看了。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相信績效,或是信任經理人?續(Mutual Fund without Mutual Trust)
Winning the Loser’s Game讀後感---投資的重點在不要輸,而不是如何贏
和看法相同的人一起投資(Like Attracts Like)
快樂梯度計(Ladder of Happiness)
基金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Funds)
績效的真義(The Real Meaning of Performance)
A Mathematician Plays the Stock Market讀後感---預測正確但理由錯誤
大賣空讀後感---故事般的有趣情節
Labels: 基金
2 comments:
+
經理人會換
+
經理人甚麼時候改變操作想法了也不會公告
XD
所以持有主動型基金就是擁抱大量的不可控因素
沒錯
這叫"經理人風險"
投資何必承擔沒有回報的風險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