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計價幣別
某人持有10,000USD的A基金和10,000Euro的B基金。所以他共有美金和歐元各10,000的資產。這樣說對嗎?
Yes and no。可能對,也可能不對。
有兩方面要注意,一、基金的投資區域,二、基金的貨幣避險策略。
就剛才的例子來說,最簡單的狀況是A基金投資於美國,不論是債券、股票還是房地產,反正它就是買美元計價的標的。那麼沒錯,這支美元計價的基金其實就是美元資產。
那假如歐元計價的B基金是一支日本基金,投資日本股市,那問題來了,這10,000Euro是歐元資產還是日元資產呢?這就要看剛才的第二點,基金的貨幣避險策略。一般來說,基金經理人採用的匯率避險策略可以概分成三種,一、永遠避險,二、永遠不避險,三、有時候避,有時候不避。
先看永遠避險,這時候B基金投資的日元計價標的的損益,在換回歐元時,不會受到歐元和日元間匯率波動的影響。日本的投資標的漲或跌多少,歐元部分就會如實反應出來(不過當然要付出避險成本)。在這種狀況下,這10,000歐元的B基金是歐元資產,不過表現要看日本的投資標的。
再來是永遠不避險,那麼B基金投資的日元計價標的損益,在換回歐元時,日幣對歐元升值,會提升獲利減少損失,日幣對歐元貶值,會減低獲利增加損失。在這種情況下,這10,000歐元,其實骨子裡是日元資產。
它的表現除了看投資標的外,日幣升值會提升基金獲利,日元貶值,會減少獲利。
最複雜的是有時候避險,有時候不避。那這10,000歐元裡有些是歐元資產,有些不是。比方說,基金經理人買Toyota的股票時有作匯率避險,那這一部分算是歐元資產。經理人買Sony的股票,沒作匯率避險,那這要算日元資產。
這裡談的匯率避險是基金的計價幣別與其投資區域的關係。台灣的投資人還要多想一點,就是買賣基金時,台幣和計價幣別的匯率關係。開外幣戶頭,以原幣投資基金,就是要對買賣點的台幣匯率多一些掌握。
再看別的例子。現在有位美國本土的投資人真是傷腦筋,手邊都是美元,都沒人看好美元,連Buffett都不看好。這實在太另人擔心了,持有一堆愈來愈不值錢的貨幣。於是,他決定要分散持有的幣別。他決定把部份資產變成歐元資產。所以他要買一些歐元計價的基金嗎?不一定要這樣。他可以買美元計價的基金,投資於歐元貨幣國家,並且該基金都不進行貨幣避險。那麼,歐元升值美元貶值,會提升這支基金的價值,投資在這支基金的美元,其實是歐元資產。假如這位憂心的投資人去買一支歐元計價的拉丁美洲基金,而該基金也都不進行匯率避險。那麼,因為一般拉丁美洲基金都會有80%到90%的資產投資於墨西哥和巴西,這位投資人其實持有相當的巴西幣和墨西哥披索資產。
查查基金的貨幣避險策略,你可能會發現你持有的基金資產其實還蠻”多樣化”的。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外匯避險
匯率三角題
美國券商投資的匯率風險(Currency Risk When Investing with US Brokerage Account)
再談海外投資的匯率風險(Something about Foreign Exchange Risk)
美元愈來愈弱,怎麼辦?
影響匯率的因素(Determinants of Exchange Rate)
弱勢美元,誰受損,誰受益? (Winners and Losers with a Weaker US Dollar)
Labels: 基金
15 comments:
這篇真的很受用, 解決我的疑問, 真是感謝.
我有一個問題, 若是投資於產業的基金, 那是不是就要看買進的標的物呢?
謝謝你的鼓勵,但我看不太懂你的問題。可以再說得明白一點嗎?
我有一個疑問想請教,我買了一個投資於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基金,他有分美元計價和新元計價,其中美元計價的報酬率較高,但我在理專的建議下選了新元計價的基金(美元走弱)
後來我上網查了一下資料,有網友說選用不同幣別計價但同投資標的的基金,報酬差距並不會有什麼大的差別,一般都在正負1%以下,這個差距其實是計算日基金與貨幣漲跌幅度不同所致,期間拉長來看是會平衡的。
而其結論:選用計價貨幣不同並不會影響投資基金的報酬,選用時挑選USD可以減少進出時的買賣匯率差額。
而另一個網友說:
使用弱勢貨幣投資,在淨值報酬率上較佳是因為貨幣相對貶值的反應
我們在銀行換外幣時,通常會出現所謂的匯差,而由於台灣並非國際貨幣組織成員,因此,必須統一以美元做為清算貨幣,所以我們在換歐元時其實是用台幣換美元(匯差A),再用美元換歐元(匯差B2),所以台幣換歐元時會比台幣換美元的匯差大,所以當我們投資歐洲地區時,若用台幣扣款,用歐元計價,就會被銀行賺走這個匯差。那如果用美元計價呢? 美元計價的方式就是我們申購時用台幣跟銀行換成美元給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再整批換成歐元去投資歐洲地區,但基金公司用美金換成歐元的成本通常比較低,所以在上述的(匯差B)會比我們自己去換有利,因此選擇當地貨幣計價並不會在換匯次數或匯差上更有優勢。
結論:既然選擇幣別對於台幣結算報酬沒有差異,那重點就只剩下匯差的部份囉,美元計價在匯差比較有優勢,所以有選擇的時候,選美元計價就對了。
問題來了,就他的意思是說,我這檔以新元計價的基金,台幣扣款會先換成美元再換成新元,而產生較大的匯損是嗎?
這樣的話,我應該選美元計價會比較好囉?(基金剛申購還沒完成,應該還來的及更改)
你想得還蠻仔細的,但你知道基金的貨幣避險策略嗎(美元投資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部分)?
我不清楚,我後來有詢問理專,她問相關的人後告訴我說是直接從台幣換成新元
嗯 我說的貨幣避險 指的是 基金公司拿到這些美元或是新加坡幣時 他去買新加坡 馬來西亞的股票 有沒有做匯率避險動作
一支投資在新加坡的基金 可以用美金 新幣 歐元 日元 新台幣 人民幣做計價幣別
都是做得到的事 這些幣別跟它投資的資產間的關係 決定於基金的貨幣避險策略
綠角大
近日與二家銀行的理專討論投資事宜,他們的觀點有類似,但又同中有異:
[相同點]
台幣只需留下應急資金(如6個月生活費或自己所認為安全之部位),其餘每個月收入扣掉花費後之餘額應用來理財、且最好是換成外幣(因為台幣沒什麼好的標的)。
我的想法:理論上應如此,因過多的錢擺定存是沒效率的、而投資風險可靠適度的資產配置及Rebalance規避。但我很好奇的是到底有多少人做的到?以我而言,可能還是會保留相當部位的台幣投資部位(即便理智上知到不應如此),綠角大你呢?
[不同點]
理專A:大部份的基金/債券皆以美金計價,故基金/債券之投資佔約2/3;並配置約1/3的資金在外幣,換成一籃子幣別分散,以規避匯率風險。若有資金需求,則優先賣出對台幣強勢之貨幣,保留基金/債券部位(以長期資本利得為目標)。
理專B:外幣操作風險大,儘量別作。若一基金/債券有二種計價幣別(如美元及歐元),則應各以一半資金換成二種幣別申購,藉此鎖住匯差。若有資金需求,則賣出對台幣強勢之計價貨幣之基金。
請問綠角大,較贊成那位的說法?或您的作法皆與上面所提不同?
Thanks.
綠角大,拜讀您的文章很是受用。惟巴神之名有點小typo...(Buffett)
YuSheng
感謝您的指正 馬上就改
綠角大,就您的了解,在TD ameritrade買的到歐元計價的ETF嗎?謝謝
就我所知是沒有
可是為什麼你想要買歐元計價的ETF呢?
謝謝綠角大,今天把開戶文件寄出去了,想買歐元計價的ETF是因為先前買的歐元定存快到期了,不想換回台幣,才發現歐元的投資管道很少,想找定存以外的標的,謝謝。
這樣的確比較不容易找到剛好歐元計價的美國券商投資工具
請問綠角,要如何查到基金做的是何種的避險策略?
公開說明書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