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歷史”(Sapiens)讀後感3---信任的重要


”人類大歷史”的作者就”分類”上來說,是歷史學家。但看他的書,最有趣的一點在於,他在討論各個學門時,也可以達到非常深入的地步,絕不會讓讀者覺得言之無物,這在宗教邏輯、資訊科技和生命科學各方面,都可以看到,

但當中讓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關於經濟成長的討論。這方面的論點精闢,絕不亞於我看過的傑出財經作家論點。

經濟成長其實是人類史上一個非常特異的現象,引用作者書中的數字,1500年,全球每人平均年產值是550美元。今日,每人平均年產值是8800美元。這16倍的成長是如何達成的?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

某個建築商剛完成一件案子,收入100萬。他把這100萬,交給銀行。

麵包師傅想開一家店,於是跟銀行借了100萬。

麵包師傅用這100萬交給建築商,請他幫忙蓋店面與廠房。

建築商拿這100萬存入銀行。

現在建築商在銀行的帳戶有200萬。

但銀行的金庫中,實際持有的錢,只有100萬。

差了100萬?

這怎麼回事?

這其實就是當代金錢的本質。在銀行學,這叫Fractional reserve,部分準備。銀行實際持有的錢,只需要是它借貸出去的錢的一部分。

銀行可以借100萬出去,但實際上只有10萬的準備。

也就是說,我們大部分看到的錢,只是一個電腦或存簿上的數字而已。本來就是這樣。

(過去有不太瞭解這個基本原理的人,做了一個影片放在Youtube上,說金錢全部是債務。引起許多投資人的恐慌。

這種行為就有點像把正常生理當成病態生理,其實有問題的,是這個人的觀點。他看不懂,所以他就認為這不正常。)

這100萬的差額,其實就在那家未成形的麵包店上。基於對於未來的信任,銀行家相信麵包師傅日後會賣出上千上萬個麵包,創業成功,清償100萬的貸款。建築商也相信,當他需要錢的時候,他可以從銀行帳戶提出錢來。

全部是基於”信任”兩個字,銀行才有辦法放貸出比實際持有更多的錢。

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念突破。

在中古世紀之前,金錢只能是當下存在並實際有價值的物品(譬如黃金與白銀)。這種狀況下,人根本無法創業。

你想想看,假如你是文章中一開始提到的麵包師傅,你要如何創業?

你手上沒錢,就沒辦法買設備、建店面。你沒辦法備齊這些東西,就沒辦法賺錢。沒有錢,你就不能創業。這叫死胡同。這是走不出去的。

人類就困在這個死巷中千年的時間。

然後藉由貨幣形態的發展,信用的概念開始著根。人們可以利用未來,在現在借到錢。

麵包師傅就是利用”未來他的店可以賺錢”的前景,向現在的銀行借到錢。

這個未來也隱藏著”未來資源會更多”的預期。因為假如未來的財富總量會跟現在一樣,一家新的賺大錢的麵包店,一定代表有其它落沒的麵包店。你賺的,就是我賠的。這是零和。

借錢出去的人,其實是相信借錢的人可以創造價值,才願意借錢出去。

所以,古人認為,財富只能是現在存在,確實有價值的東西,未來的財富總量,也差不多就是這樣。他們不相信會有成長,所以缺乏信用,所以創業者根本就沒機會,所以經濟的確就不會成長。

現代人認為,未來會更好,經濟會成長、財富會更多。所以有信用概念,願意借錢給創業者,借錢資助他們想像中的美好未來。而有些創業者真的成功了,帶來經濟的成長。

其實正是因為人們相信,所以經濟才會成長。

信任是貨幣體系與現代經濟最重要的根本概念。

而信任的濫用,也正是當代金融危機的共通特色。

載舟覆舟,仍是一念之差。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資本市場的功能(Function of Capital Markets)

The Birth of Plenty讀後感---經濟發展的四個條件

“人類大歷史”(Sapiens)讀後感1---社會演進的單行道

“人類大歷史”(Sapiens)讀後感2---三大全球性統合力量

“人類大歷史”(Sapiens)讀後感4---快樂的根源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