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稅,你交了嗎?(The Taxing Burden of Expense Ratios)
每年政府課徵的所得稅,常讓人非常在意,也想盡方法節約稅務負擔。但投資基金時,有一個不相上下,或應說是更可怕的金錢支出,許多人卻是渾然不覺或不以為意。
這個金錢支出,就是基金的內扣費用。因為它內扣,直接從淨值扣取,所以讓許多投資人交得不痛不癢,以為沒有這個支出。更因為它是以總資產的百分比表示,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無害的小數字。
許多人可能知道基金有經理費這項內扣費用,譬如股票型基金1.5%,債券型基金0.75%。但基金的內扣費用絕非如此而已。再加上其它雜項支出,譬如法律顧問、會計師簽證費用等,才是完整的基金內扣費用。這個數字,在台灣的基金業界,是個除非投資人自行深入查詢,不然不易看到的數字。
(詳細論述可參考經理費不等於總開銷一文)
譬如台灣有名的債券基金之一,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費是1.7%,但內扣總開銷是1.81%(A股),假如是B股的話,內扣總開銷更高達2.81%。
(請參考下圖中最右邊的Total expense ratio一欄。聯博公司的網頁上,在基金基本資料頁面,連經理費數字都看不到。還有誰會去翻總頁數224頁的年度報告,找出基金的總開銷數字?)
譬如也是很多人投資的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經理費是1.75%。總開銷根據台灣晨星的資料,則是2.06%(A2股別)。
(這家公司更妙,不僅網頁上沒有標示經理費。連年度報告中,都找不到總開銷數字。)
在台灣販售的股票型基金,經理費收1.5%,但總開銷超過2.0%的,可說是比比皆是。
許多投資人以錯誤的角度理解這個數字,那就是基金公司希望你看待的方式,從總投資資產的百分比來看。
1.5%,2%?有什麼了不起?小鼻子小眼睛的人才會在意吧。
Bingo!假如你這麼想的話,就落入圈套了。
我們換個比較正確的方式來看。
投資基金為的是賺錢。你可曾想過,2%的收費會占去獲利的幾成呢?
我們做個很大方的假設,你投資在20世紀表現最好的全球股市之一,美國好了。根據Philippe Jorion與William Goetzmann所寫的Global Stock Market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文中分析,長期可以取得近7%的年化名目報酬,約4.3%的實質報酬。(這篇文章Google即可得pdf全文。本文引用數字來自Table I)
4.3%的實質報酬,假如你分2%給基金公司的話,等同每賺4.3塊,要繳2塊錢出去。相當於46%的”所得稅”。
假如你是高所得人士,你一定可以體會繳30%所得稅的痛心之處。但有多少基金投資人想過,自己買的基金,會有一個如此沉重的”投資所得稅”呢?
46%!!
假如你沒買到表現最好的市場呢?假如你的實質報酬只有2%呢?
再交出2%的基金運作費用後,保證你的基金投資只是白忙一場。因為你交了100%的"所得稅"。
這才是基金收費的真正面目。
我們進一步比較基金內扣費用與所得稅。
第一個差別,所得稅有免稅額度還有扣除額。基金內扣費用沒有。
在計算所得稅時,還會先扣除個人免稅額度與標準扣除額。有的人還有薪資扣除額。賺50萬,不是全部都要繳稅。超過免稅額度的收入才會被課稅。
但基金內扣收費沒有免扣額度。沒有說你最先投入的20萬不必收費,之後投入更多的錢才會遇到內扣費用。沒這回事。你全部投入基金裡面的錢,每一塊錢都要繳內扣費用。
第二個差別,收取次數不同。
每年你的所得,就只要交一次所得稅。你不必到了2014年,還要繼續為2010年的所得交所得稅。
但你投入基金的錢,只要你的錢放在裡面一天,就要交一年的內扣費用。今年2013你要交,明年2014你要交,到2020年,假如你還在投資基金,你還是要交。
所得稅你交一次就好。基金內扣費用,天天收,年年繳。長期投資,就是長期繳。
你賺的錢繳過所得稅後,就不會再有所得稅來煩你了。你的錢放在基金裡面,每一天你都躲不過內扣費用。
第三個差別,所得稅是有賺錢才課稅。基金內扣費用是不管你賺錢或賠錢,你都要交。
假如你買的基金賠錢,難道基金公司就不收你的內扣費用嗎?
不可能的事。
你投入的市場假如虧損6%,基金公司還是會毫不猶豫的加上它們本來的內扣收費,譬如2%。你的虧損會放大為8%。他們不會因為你虧錢就不收你費用。
假如我們政府說,今年你沒有所得,事實上資產還縮水,但還是要跟你課稅。你會不會想革命?
假如政府說,取消所得稅的全部免稅額、扣除額。除了每年的所得稅之外,還要針對你持有的資產總值,收2%的稅,你會不會想造反?
基金公司的高額內扣費用,假如應用於稅制,將是你所能想像最苛刻的暴政。
高額內扣費用,是基金投資時你資產成長的最大敵人。
但廣大的基金投資人,對此不吭一聲,逆來順受。最大的原因,在於業界刻意隱瞞、主管單位沒有規定揭露、財金媒體對此不聞不問、加上投資人自己認知不足。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基金稅,你交了嗎?續(The Taxing Burden of Expense Ratios)
投資朋友,好東西要自己爭取!(Don’t Deny Yourself Better Investment Options)
你是在買基金還是背貸款?(Mutual Funds Expense Ratio Can be Higher than Mortgage Rates)
2%的基金內扣費用其實比配息30%預扣稅款還要可怕(High Expense Ratios vs. High Tax Rate)
國民基金、貴族基金,傻傻分不清? (Camouflage for Expensive Funds)
你的資本被課稅了嗎?(Is Your Capital Heavily Taxed?)
買高費用基金,就是讓別人爽快花你的錢(Funds with High Expense Ratio Can Ruin Your Financial Life)
花大錢做簡單的事2---目標到期債券基金(Defined-Maturity Bond Funds with Exorbitant Management Fees)
基金費用組成細部分析(Detailed Composition of Fund Expenses)
你該避開的基金—股市篇(Stay Away From These Funds)
費用的危害(The Devastating Power of Fees and Commissions)
付出愈少,拿得愈多(The More You Pay, The Less You Get)
台股基金績效與費用分析(Higher Cost, Lower Return---Evidence from Taiwan Equity Mutual Funds)
關於基金費用的錯誤想法(Misconceptions about Expense Ratios)
常見的投資謬思---賺小錢才要注重成本(For Every Investor, Cost Matters.)
就是要計較 (Irretrievable Lost)
費用決定績效(Funds with High Expenses are Born Losers)
換基金為自己加薪
刷信用卡真的有賺到紅利嗎?(Hidden Costs of Credits Cards and Mutual Funds)
Labels: 基金
12 comments:
基金賠他也賺 你餓肚子 他也不管
基金賺他更賺 你吃到芝麻 他吃燒餅
所以綠角大一直推廣的被動投資
就是擺脫被剝削的方法之一
難怪台灣被動投資除0050外都很少在提
都只會舉破產後炒股成功的案例.....
但0050最近表現怎感覺被寶來台灣加權追過去一陣子了? 怎回事?
你說的真好
我不會再買基金了,感謝你的說明
感謝各位朋友的支持與分享
0050與加權股價指數型基金
追蹤的是不同的指數
"業界刻意隱瞞+主管單位沒有規定揭露+財經媒體對此不聞不問+投資人自己認知不足" 綠角大說得太好了!!
請問綠腳,投資型保單基金的內扣費用也是包含在該檔基金的成本裡面嗎??
用投資型保單投資基金
恐怕是貴上加貴
一個問題
為何同一只基金, 在開銷比例上, A Share 跟 B Share 會有顯著的差別?
請參考
"你不可不知的B股收費結構"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0/03/ba-suckers-deal.html
我自己買過投資型保單,每個月不管多少固定扣100元,一年就扣1200,不管賺或賠,推銷的時候說定期定額買,一個月3000,簡單以單月計算,就要先扣3.3%,除此之外的費用都沒有揭露,後來就認賠贖回了
謝謝Rity的分享~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