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ogleheads’ Guide to Investing讀後感1---不要理會Noise


The Bogleheads’ Guide to Investing是今年十月參加柏格頭聚會時在美國買的。主要目的是給會議主辦人也是作者之一的Mel Lindauer先生簽名。回國後,才把它看完。

這本書名叫The Bogleheads’ Guide to Investing。(這本書的繁體中文版是柏格頭投資指南)。它由三位作者合著,包括Taylor Larimore、Mel Lindauer與Michale Leboeuf。前面兩位,是柏格頭組織的領導人物。

這是一本全面性的個人理財書籍。內容很基礎也很務實。從如何儲蓄、決定資產配置、選用投資工具、稅務與遺產規劃、還有保險,都有專章討論。

其中許多投資概念,對於已經看過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書籍的投資朋友,應該都不陌生。但閱讀過程中,仍讓我產生許多新的感觸與心得。

譬如,指數化投資與主動投資兩者的抉擇。

許多人有這樣的論述。他說,指數化投資不錯,可是不會賺大錢。所以他要做主動投資。

事實是,主動投資會有80%以上的機會,將落後對應的指數化投資工具。

假如你是一位工廠老闆,你會聘用有80%以上的機會,會拉低整體生產力的員工嗎?

不會吧。

那麼你為什麼要使用有一樣高的機會,連指數成績都跟不上的投資方法呢?

當然了,會請到80%生產力低落的工人,還有使用80%表現落後指數的投資方法的,都會是別人,不會是自己。我那麼用功、那麼聰明、付出那麼多,怎會是我落後呢?

投資,大概是最多人自以為擅長的領域。

主動投資的賣點是希望,不是實際績效。大多使用主動投資的人,包括當初為了更高的報酬走向主動投資的人(誰不是呢?),會適得其反。

理由無它,那就是過度相信希望,忽略現實。

作者特別在一章的開頭,寫到美國夢的態度。你想要,去做,就有希望實現。但是,在投資世界應用這種態度,會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

第18章,Tune out the noise,也是讓人印象深刻的一章。絕大多數財經媒體放送的,都是Noise。你不必看財經節目、看財經雜誌,才能做好投資。事實是,你不看這些東西,投資才能做得更好。

為什麼?

無聊無法吸引觀眾、讀者。

假如這些媒體就承認,做好投資很簡單,決定資產配置比重,選用低費用與執行良好的指數化投資工具,然後每年再平衡。That’s it。這樣就好了。不必再多做什麼。

指數化投資,會打敗大多的選股人士。資產配置,會擊敗大多數適時進出市場的嘗試。(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的目的不在打敗主動選股與適時進出市場,而在於獲取市場報酬與應付難以猜測的資產與地區輪動。但是,去做主動選股和試圖進出市場,的確會讓自己暴露在很大的表現落後的風險中。)

這樣實在是太簡單又太無聊了。

這樣的題材可以做幾次節目,發幾本雜誌?

所以他們要找些令人興奮的主題。

操弄讀者對績效的渴望,做個”某某類股大暴發”之類的主題。

操弄讀者對損失的害怕,寫篇”xx央行大印鈔票、通膨浪潮全面來襲”的專題報導。

講來講去,你照這些去做,真的能有獲利,真的有多賺到什麼?

有嗎?

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了。

不過很妙的事,這些不斷播送Noise的媒體,反而跟投資人形成一種相互需取的關係。

媒體需要觀眾。有些投資人(或是很多?),也需要營造一種自己認真投資的態度。最簡單的作法,就是去鑽研這些媒體資訊。一個月看四份雜誌、一天看兩份報紙、 一小時看兩個理財節目。桌上擺了四個螢幕,一個放本國股市走勢,一個放美國股市、一個放”聰明賺錢王”之類的理財節目,最後一個放”無比聰明獲利法”的節目。

這是認真投資的態度,或許?但心力恐怕用錯方向。

努力鑽研Noise,不會讓你變成大師。

而有些股市大師,不甘寂寞,很喜歡放送Noise。這又是另一個很有趣的財經界現象。

投資人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注意資訊來源品質。在低品質資料下功夫,輕者是徒勞無功,嚴重者會是多做多錯。甚至是建立起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難以自拔。


這本書的中文版是:《鄉民的提早退休計畫〔觀念版〕》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Finance for Normal People”讀後感2---三種財務知識

The Bogleheads’ Guide to Investing讀後感2---如何處理意外之財

The Bogleheads’ Guide to Investing讀後感3---保險的重點

The Bogleheads’ Guide to Investing讀後感4---追隨大師或追逐金錢

The Bogleheads’ Guide to the Three-Fund Portfolio讀後感1---躲過德軍砲彈,踩遍投資地雷的二戰老兵

《鄉民的提早退休計畫〔實踐版〕》(The Bogleheads’ Guide to the Three-Fund Portfolio)綠角推薦序—簡單、可行的三基金投資法

“The Man in the Arena”讀後感2—幸運、心安與滿足

常見的投資謬思---看新聞作功課?(News, Not So Fresh)

The Power of Passive Investing讀後感1---主動型基金的悲觀勝算

不買指數型基金的原因(Index Funds, Why Not?)

指數化投資要義(The Essence of Indexing)

柏格頭投資指南綠角推薦序(Greenhorn’s Preface to Bogleheads’ Guide to Investing)

6 comments:

river 提到...

我自己做了個實驗,開兩個帳戶,一個美國帳戶主動投資,另一個投資型保單用指數型ETF做股6債4的懶人資產配置,實施一年多以來,主動投資的績效略遜一籌,這個部分還要扣除投資型保單的內扣費用。我打算再觀察一段時間,人性就是如此,即使很無聊的過程獲利比衝鋒陷陣殺進殺出賺得多,大家還是夢想能夠靠自己的操作主動致富,哈哈!

綠角 提到...

river
謝謝分享有趣的實驗

假如你在低成本的美國券商
使用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的策略
那會是如虎添翼
績效會更漂亮

phoenix 提到...

除了保單的維持費用外,保單連結的高費用基金通常不用再收取費用,但是保單連結的etf通常還要加上1%左右的費用,與美國證券在費用上是有差的。

司馬不器 提到...

看到綠角大大的這篇文章,真的很感同身受
TV、網路上24HR不斷播送新聞、財經資訊
只能感嘆,主動投資真的是主流。

我也來分享一下,自己投資資訊
朋友的
投資型保單去年獲利=我自己去年資產配置股息獲利
我的投資金額只有他資金的30%

可惜的是他寧可聽從財經節目、老師的教導

也無法接受被動投資的方式,只因為他想快速致富
真是個美國夢ㄚ ~~

大可財經週報 提到...

感謝分享~看來又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嘗的好書

其實現實就是這樣,以我身邊的人為例
就算跟他們推薦0050等國內的指數化商品

到最後還是會落到主動型基金的懷抱。

綠角 提到...

謝謝各位朋友的分享

我認為
指數化投資還是會吸引到一些比較務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