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MCO總回報債券基金的省思(My Take on PIMCO Total Return Bond Fund)
PIMCO總回報債券基金(PIMCO Total Return Bond Fund)是投資界家喻戶曉的名字。經理人比爾‧葛洛斯也藉著這支基金,建立起債券天王的地位。
毫無疑問的,這支基金有勝過指數的優異成績。但它勝過指數的成績,是來自某幾個特定年度大幅超越指數,或是大多年度勝過一些,落後時也沒有落後太多所帶來的呢?
我們可以看一下總回報債券基金自成立以來,每個單一年度的報酬,並與對應指數,巴克萊美國整體債券指數(Barclays U.S. Aggregate Bond Index)比較。如下表:
上圖中,藍色長條是代表PIMCO總回報債券基金(法人股別),紅色則代表對應指數。我們可以看到,除了最近三年,基金與指數績效呈現較大的差異之外,在之前絕大多數的年度中,基金績效都是呈現小幅贏過指數,落後也沒有輸太多的狀況。
從1988到2008這21年間,有15個年度基金勝過指數,6個年度落後指數。單一年度基金績效贏過指數最多的年度,是1991的3.56%。最嚴重的單年落後則是1990的0.91%。其它年度的績效都是在小幅勝過指數1到2%,或是小幅落後不到1%之間。
每年1到2%績效差異,看起來微不足道,但累積幾十年下來,會成為可觀的成就。從1988到2011這段期間,總回報債券基金的累積報酬是585%,指數則是450%。當基金的報酬已經近六倍時,指數”只有”4.5倍的成績。
葛洛斯享譽全球,不在某幾個單年勝過指數20到30%的英雄年度,而是在於能長期累積微小的勝幅。他贏在持續性。這是投資界真正難得的特性。
大多長年之後回顧,績效傲人的主動型基金也都有類似的特性。那就是,它們不是靠某幾個單一年度績效遠遠超越指數建立起成就,而是靠能長年持續累積略微勝過指數的成績立足於投資世界。
回顧主動型基金的成績,看到如此績效,難免讓人感到垂涎,開始幻想假如自己從一開始就參加這支基金,不知道有多好。
但過去成功的經理人,不代表未來仍會成功。30年後,一定也會有當代的股票或債券投資大師出現,但問題在於,我們現在不知道他是誰。
面對主動投資的困境,我們如何處理?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總回報債券基金與指數的績效比較表。
這時,我們選擇的是指數化投資工具,可以是指數型基金或是ETF。與指數化投資工具相比較的,則是其它投資人的績效。
譬如在台灣股市,我們可以選擇台股指數型基金,或是 00500050,006204這些ETF,可以帶來貼近大盤的成績。
某單一年度中,整體投入台股的投資人中,有一半會有勝過指數的成績,另一半則會落後指數(該指數需以市值加權)。加計投資成本後,大多投資人將落後指數。
使用指數化投資工具的投資人,將可以確保每單一年度,有略微勝過大多其他投資人的成績。就像PIMCO總回報債券基金在大多年度勝過指數1-2%一樣。
長期下來,指數化投資將累積成為可觀的成就,帶來遠遠勝過大多其他投資人的成績。就如同PIMCO總回報債券基金長期大勝指數的情形。
我們很難事先知道那支主動型基金將創下長年贏過指數的成績。但選擇指數化投資工具,將確保我們可以有長年下來勝過大多其他投資人的績效。
我們可以從主動型基金的成功經驗,看到指數化投資的優越之處。傑出的主動型基金經理人,也往往以每年累積小額勝幅,類似指數型基金慢慢超越大多主動投資人的方式獲取成功。
投資之路不是一場10秒結束的百米賽跑。在這場馬拉松裡,不論投資人採行的主動或是被動方式,都將由最有耐力與持續性的參賽者贏得勝利。
不論是主動型經理人或是指數化投資,都以相同的模式獲取成功。
主動與被動,或許是殊途,但可有同歸。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葫蘆裡賣什麼藥---債券天王比爾.葛洛斯看基金投資成本(Bill Gross’ Views on Expense Ratio)
2014比爾葛洛斯轉職事件---經理人風險實例 (Bill Gross as an Example of Manager Risk)
The Power of Passive Investing讀後感3---不做指數化投資的三個理由
對於指數化投資的常見誤解(Misunderstandings about Index Funds)
PIMCO的不同版本
PIMCO的主動型ETF發行策略(Active ETFs of PIMCO)
PIMCO債券ETF定價問題(PIMCO Total Return Bond ETF,Mispriced or Not?)
Labels: 基金
11 comments:
長期觀察評等較高的債券型基金,可發現超過指標並不是困難的一件事情。
如何超越指標呢?舉二例來說:
1.債券相關指標均有平均評等,譬如A,只要操作者將投資組合指標略為下降,譬如A-,自然長期可以得到較高收益率
2.購買類政府公債取代政府公債亦可獲得更高收益率。
因此債券型基金的操作與股票型基金,在本質上有很大不同,以指數化來論述,恐略有缺憾。
謝謝分享
假如超越債券指數是一件那麼簡單的事
我們應該除了Bill Gross之外
還會看多許多績效卓著的債券基金經理人
實情恐非如此
假如超越債券指數那麼容易
那麼Vanguard當初推出的債券指數型基金
就不會受到那麼大的歡迎
很多人不知道
其實Vanguard的指數化投資 是先在債券獲得成功
之後才是股票
假如降低一點債信評等 就可以得到更高的報酬
投資有那麼簡單就好了
我們來看點數字
到2009年底 回顧過去十年
短期美國公債基金年化報酬是4.22%
投資級短期美國債券基金 則是4.00%
長期美國公債基金年化報酬是6.24%
投資級長期美國債券基金則是5.45%
有很多債券經理人
減低美國公債 加重公司債部位
為的就是希望多一點風險 可以有多一點報酬
結果不一定會如他們所希望
就像投資人買進股票
以為風險較高 報酬也會較高
但過去十年 是債券報酬勝過股票
投資
從來沒有一定贏的策略
(指數化投資保證勝過大多數其他主動投資人 可算一個例外)
我非常讚同綠角先生的說法
您看的非常透徹!佩服!!!
勝在 "持續性" ,每年只是多個1-3%
20年下來真的非常可觀
何況股市或債卷市場都是不可預期的,
沒有人可以預測下一刻會大漲、大跌。
檢視自己的投資成本,降低投資的成本
也可以讓自己的投資優勢更加明顯。
感謝音狂的支持
沒錯
每年1-2%的成本
長年累積下來
會造成自身績效不彰
成就金融業者
VIC:
我不想來窺人 不過我到講一句 僅過金融海嘯和連動債事件後 還有人不知道信評只不過是金融工具的裝飾品嗎? 猶如花瓶般
西班牙"終於"被降評了 好令人意外阿 信評機構終於良心發現了
VIC:
莫說長期成本 只要一次致命的看錯 就有可能過去十幾年的努力在一天內化為烏有 彼得林區當初就是這樣下台的 因為他遇到1989大崩盤
謝謝VIC的分享
很有趣的是
投資大眾大多會將經歷重大失誤後 再創佳績的人視為英雄
而將原本有一長段良好報酬 最後經歷重大挫敗的人當做狗熊
而其實
兩者的長期累積報酬是一樣的 (只是順序不同而已)
謝謝分享
看來目前仍在調查中
PIMCO與SEC都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Total Return Bond ETF與基金
雖是策略相同 經理人相同的兩個標的
但在實際運作上有不小的差異
參加過"債券啟示錄"課程的朋友
應知道差異所在
Bill Gross連自己成名的基金與公司都可以離開
這真是主動基金投資
經理人更換風險的最佳範例
之後有機會再寫篇文章談吧
目前我的定期投入的投資組合裡頭有PIMCO的STPZ,請問是否需要因Bill Gross的去職而避免繼續買進STPZ?
STPZ是指數化投資工具
不太會受到經理人改變的影響
況且
Gross先生也不是STPZ的經理人
BOND的投資人才比較需要考慮是否要繼續持有的問題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