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公司,有用嗎? (Confirmation Bias, confirmed!)
很多基金公司在廣告文宣中,說他們不僅分析公司的財務報表,也實地前往公司勘查,和經理階層會面。看起來,真是非常用功。最好的報酬歸屬於這樣努力的人,應是沒有意外。我們投資人用自己的金錢,投入基金,表達贊許,也是合情合理吧。
這是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首先,我們可以看一下人類的思考模式。
在The Black Swan書中,作者提到一個心理實驗。施測者提出一個由三個數字組成的數列,讓受測者觀察。這個數列由一個簡單的規則構成。受測者要試圖找到這個規則。在觀察最初的這個數列後,受測者可以提出另一個由三個數字組成的數列,施測者會回答,”符合”,或”不符合”原先的規則。受測者可以一直提出試驗的數列,直到他滿意為止,然後說出他的答案。
假設這個數列是2、4、6好了。假設你自己是受測者,你會怎樣提出試驗的數列呢?想一下。
這個實驗的結果發現,很少人能找到這個數列的規則。很多人直接用他觀察到的規則,建構出下一個數列,譬如8、10、12。他以為規則是等差二的數列,他就建構出符合這個規則的數列,來尋求肯定。然後在得到一兩次的肯定後,就提出他的結論。實際上這個數列的規則是下一個數字比前一個大。
其實,否定比肯定要有力。你要建構出不符合等差的數列,看到不符合等差2的數列就被否決掉,你才能確定等差2是對的。而不是找符合等差2 規則的數列,來獲取肯定。結果內含的規則是另一個。
重點是,人在看到某些資料,建構出自己的想法後,他會去尋求肯定。
而公司訪查,太常是一種尋求肯定的過程。
所以,假如基金經理人,對這家公司早有自己的看法,這趟實地訪查,只會讓他更加深自己的看法罷了。請記得前一個心理實驗的結果,很少有人懂得或是會知道去尋求否定證據。經理人也一樣。
經理人假如覺得GM很值得投資。在走訪一趟,受到賓至如歸的招待後,他只會覺得,果然太值得投資了。經理人很少會去想,不值得投資的理由在那裡。而且,通常會去拜訪的公司,是潛在的投資標的,也就是值得考慮的標的。不是你知道它有問題,問題大到你根本不會想再去實地看看的公司。假如經理人潛在就有好感,去走訪之後,他只會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就是這個道理。
很有趣的是,懂得尋求否面證據,常是一些大師共同的特徵。心理學家發現,西洋棋高手,在一步棋之前,考量的是,這步有沒有什麼缺點,會不會造成對手的機會。而一般西洋棋玩家,走一步棋,想的是我這步要將對方的皇后置於險境,再下下步,就要吃東吃西,把對方殺得拋盔棄甲、潰不成軍。
回頭看到投資,在我讀到Graham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遍布字裡行間的防禦概念,那種不求勝、先求安全、不敗的投資方法,也完全符合這種尋求否面證據的行為模式。
有的人為什麼很會下棋,或是為什麼很會投資,心中想的常是求不敗,而不是求勝。不敗之地,最後常就是勝利之地。
回頭看到一般人。投資人在建立一個投資模式後,就在想我這個方法要為我帶來每年幾十趴的獲利。分析一家公司,買進股票之後,想的就是這支日後要帶給我幾倍的甜頭。經理人,太常是一般人了。他們也在想,我分析了那麼久,還實地去看,難道不應有所收獲嗎?
假如加強自己的成見就是個應該得到報酬的行為,那麼這個世界也未免太過無聊。
走訪公司,很難讓經理人發現自己想法中的問題,只會加重已經存在腦中的成見。這個動作,不會讓經理人的投資眼光更加犀利,但幾乎一定會讓他的Confidence更加Over。這還沒有提到公司訪察時,公司人員一定會拿出”最好的一面”來呈現給金主。或甚至使用欺瞞手段。可惜的是,一頭熱的經理人,有時還真難發現自己被騙了。而沒有深入思考的投資人,還呆呆的以為,訪問公司,是個投資加分題。一廂情願,不只於一端。
太多事情,不是表面看起來那樣。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你在看財經雜誌的公司報導買股票嗎?那你一定要知道這個研究的成果(Cover Stories are Just Stories)
集中投資,是增加報酬,還是適得其反?(Concentration, Good or Bad for Investment Return?)
賣基金的時候,買基金的時候
The Black Swan讀後感----擴展未知的視野(The Unknown Unknown)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讀後感---防禦投資的兩個層面
Unconventional Success讀後感
你的基金、國王的新衣(Your Funds,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Labels: 基金
20 comments:
我覺得還有另一個觀察面向。基金經理人希望投資人相信,他的分析是有所本,而不是單單看財報搞出來的。而且,公司查訪後,經理人更容易寫出“動人”的故事,吸引未上車的投資人上車。
也就是說,基金經理人有可能不相信公司訪談的東西,而是把訪談內容當成一種銷售工具。
台灣有名的雙口大師,就常常發佈他上山下海訪廠的動人心得,一方面強化他自己分析的立論,一方面又何嚐不是提供投資人更綺麗美妙的夢?
其實,否定比肯定要有力。你要建構出不符合等差的數列,看到不符合等差2的數列就被否決掉,你才能確定等差2是對的。
大大這個思考邏輯真是不錯,不過得先擺脫自己先入為主的觀點。
偶也是被騙過好幾次後才想通些事~ 後來去訪問公司都帶者有色眼鏡去的~ 研究員有次就問我為何都帶者有色眼光在看人~偶暗想 你被騙的不夠多吧!我一個朋友更帥氣 說大老遠開車去新竹以南 聽人家唬爛 真是浪費時間~XD
很有感觸....我們公司很多後來失敗的投資案, 幾乎都是這種情形....你幾乎在一開始看經理人的眼神口氣, 就知道最後會不會投. 愛上的 case, 所有缺點都是可改進的. Never learn lessons!
感謝各位讀者的回應
有些真實的寶貴經驗啊
這是..反證法嗎?
證明世界上我有天鵝都是白的,就是想辦法找一隻黑天鵝。就算找到一萬隻白天鵝也沒辦法證明所有天鵝都是白的。
就The Black Swan心理實驗提出一些想法供參!個人還沒看過原作,所以沒辦法確認該作者原始想法,但就版大引用觀念看來,似乎作者也是在本身主觀想法下,來設計問題進行驗證.同樣舉246這個例子,在沒有其他限制下,這個數列就個人所知已含有(1)後一數比前一數大(2)全是偶數(3)等差2的數列等規則(可能更多),照版大說法,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就是合理答案,而不是只有(1)才是唯一解答!單以(1)才是正解這種觀念來解讀,我想最多只能驗證受測者需要多少時間才猜到施測者心中想法,但這就是所謂正確答案嗎?卻也未必,施測者本身已將答案限縮在有限範圍,而進一步排除題目隱含的其他可能,這本身應該也算一種偏見.
話雖如此,但個人還是覺得這試驗很妙,跟投資很像不是嗎?市場透露的訊息本身已不完整,可投資人卻必須根據這些片段訊息做出決策,有人只憑第一眼直覺反應,有人卻會思考多種可能性,決策過程和結果都不相同,最後到底誰對誰錯?呵呵~~天知道!搞不好市場透露的訊息根本沒意義,大夥其實都錯也不一定,只是有人運氣好作了對的事所以賺錢.
by Owen
這個感覺跟Behavior Finance很像,我記得裡面有一個overconfidence bias,所說的情形跟綠角大提的這個很像
博主写的好文章,
我将此文转帖至我的博客了。
如果您不同意,请告知,我会删除的。
谢谢。
翔 是啊
只要一個否定證據
就會推翻掉之前的肯定觀察
匿名先生
當初設計實驗的人
推出的數列 只有一個規則
就是下一個比前一個大
受測者 大多提出一兩次
符合自己所猜測的規則
就給答案了
Chihche
是Confirmation bias沒錯啊
就在文章的英文標題內
Sonic說的是呂X耀同學嗎!
看他上節目激動的樣子,真替他擔心。
的確是蠻激動的
容許我用陰謀論的方式看待訪問公司這件事情,有時候有的經理人訪問這個公司,未必是單純的考察
以台灣,依照我側面的瞭解,有些訪問的人會問說最近公司有沒有利多?然後一起哄抬股價,或者說有沒有利空?提早放出,這已經有點類似內線交易
可惜,很難抓到實際的證據,也是一種默契,當哪天公司股價有困難的時候,難道不希望這些有大筆資金的金主,可以幫忙穩住股價嗎?有需要的時候請他們幫忙"抬轎"
訪問公司真的讓人有無限的遐想
人心都有黑暗面的
拿別人的錢
讓自己得利
假如可以做到看不出來
我們自己會不會做呢?
我們想到的陰謀
可能就是進行式啊
就我自己以前工作需要考察公司的經驗,訪問公司跟看研究報告一樣,看看就好,所有東西都打個5折.
但是比研究報告好的地方就是,你可以聞到公司的氣味,人的感覺,摸清管理階層的底子.
再來才是酒後吐真言的遊戲.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當他們跟你喝酒時, 已經輸了七成.
謝謝James的實際經驗分享
我覺得基金經理人就算採價值投資
也很難有好得投資績效
第一因為他不是以買公司心態來買
第二是他有贖回壓力
第三是他有績效壓力
第四是管理那麼大的金錢,等於將你我的恐懼貪婪放大好幾百倍、萬倍
要作到別人貪婪我恐懼 別人恐懼我貪婪
又更難了
跳脫出思維的框框,
人人都會說,
但能實際執行的卻不知有幾?
謝謝分享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上述為孫子兵法中的一段文章,下面引述自己的看法:若說投資賺錢是進攻,那保本就是防禦;善防者,先成立不大賠之勢,來等待市場向上。投資能否賺大錢是「不可為」不可預測的(運氣),但降低賠錢的風險卻是可操之在己的。
善投資的人,就是上述善防者;而不善投資的人,往往都是那些輕率買進而後再期待市場靠向自己的人。
這段說得很好
謝謝Hung的分享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