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初步—提領計劃(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Withdrawal Strategy)

在看過一些研究報告與解釋了常見誤解後,我們可以回歸到問題的核心,要如何計畫退休時的提領計畫。

第一個問題,股債等資產的比例應為多少?

由前面提及的研究報告中我們知道,在可以行遠耐久的退休投資組合中,股票這項資產,應有不可忽視的地位。退休時的資產配置,很保守的投資人,可能會將股票比重壓在35%以下。一個適中的配置,介於35%到65%之間。很積極的投資人,投入65%以上的退休資產在股市之中也不為過。

股票與固定收益的選擇,以過去經驗來說,就是一個Sleep well或Eat well的問題。提高了股票比率,你會不安心,但可以以較高的提領比率,享受較高品質的退休生活。提高了債券比例,你可以安心睡覺,但提領比率要放低,生活品質會差一些。

但有點需要注意的是,這是根據過去數字做出的研究。在過去,股票明顯優於債券,因此,每篇的研究結論都指出股票在退休資產中的重要性,其實也不意外。但投資,我們必需向前看。在拿起你的望遠鏡---股市投資收益評估(How to Estimate Stock Returns)系列文章,和股優於債,一定是這樣嗎?這篇文章中,我曾試圖解釋,為什麼未來股票贏過債券的機會,不會再像過去那麼高。(註:這是個會變動的預估。像現在全球股市重挫之後,未來股市能期待的,看起來會美好一些。)重點是,每個投資人在他退休當下,回頭看立足於過去經驗的研究報告,不要忘記向前看,然後做一些修正。

假如X先生退休的時候,就如同我們現在,是股票不見得有明顯優勢的年代,或許一個50/50的股債比,會是一個不錯的起點。

但我們更不能忽視的是,這些研究報告所引用的市場數據,是以美國市場為核心。我們不知道一個住在台灣的投資人,用台灣的股債市做退休投資會是什麼結果,或是用國際化分散投資之下,會是什麼結果。

或許未來會有相關的研究報告。但目前,我們除了拿美國研究報告做為一粗略指引之外,這些報告中,面對不同狀況所做的提領修正策略,可能更有參考價值。

第二個問題,適當的提領比率是多少?

在之前引用的Trinity Study中,依過去報酬資料,以股債比50/50,6%的提領比率,撐過20年的機會是75%。譬如一個60歲退休的人,就採用50/50股債比的退休投資和6%的提領率,假如那麼他是不是到80歲變得身無分文的機會就是25%呢?(為了解釋這個概念,先很”笨”的假設未來和過去不會差太多)

答案是否定的。還要考慮他能活到80歲的機會。假如他活到80歲的機會是5%,那麼他活到80歲,而且把錢用完的機會是25%乘以5%,等於1.25%。所以參考退休提領研究選擇提領比率時,還要估算自己潛在的退休年限,說白話一點,就是要估算自己能活多久。一個很好的估算起點,是經驗生命表(Table of Mortality)。在這個表中,你可以看到一大群被觀察的人口,到70、71、72….歲,分別剩幾人存活。受自然限制的壽命,在醫學沒出現重大突破之前,大幅偏離平均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是沒有)。

這樣看起來,加入壽限的考量後,似乎可以略為提高提領比率。但我們不要忘記,這些提領研究,通常沒有考慮投資成本和稅務負擔。

假如你用一個每年成本1%的投資管道,每年在稅務方面損失0.5%,那麼光這兩項就會吃掉1.5%的報酬。假如你計畫的提領比率是4.5%的話,每年扣掉1.5%的成本和稅賦,那是從你每年的生活費用,硬生生拿掉三分之一。也就是說,假如你原本計畫一年拿總資產的4.5%出來花用,加計投資成本和稅務負擔後,你最好只拿3%出來用。這個分別,就譬如原先一年可以有90萬的生活費,和實際上只能用拿60萬出來用一樣。你的生活花用,硬生生被吃掉三分之一。

你假如不考慮投資成本和稅務,照樣每年拿4.5%出來花用,實際上你的資產減值速度是6%,你可能會比你預期的還要早很多,就把錢花用殆盡。

稅是難以逃避的責任,但投資成本絕對在投資人的掌握之中。請不要再覺得以百分比計算的成本是個小數字。它是個你負擔不起,也沒必要負擔的重擔。在退休時,你應該好好享受你前半輩子的累積,而不是用你的退休資產,供養金融從業人員。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資產配置初步(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總目錄

資產配置初步—提領計劃的常見錯誤看法續(Misconceptions about Withdrawal Strategy)

資產配置初步—X先生的提領計劃(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Mr. X’s Withdrawal Strategy)

18 comments:

阿欣 提到...

謝謝分享

匿名 提到...

你所寫的文章頗有意思
我遲點會抽時間再來看~o~

綠角 提到...

謝謝讀者朋友們的支持

Tim Wu 提到...

您blogger讀者不少耶, 是否考慮裝上google friend connect 讓每個讀者彼此認識一下?

奇幻腳踏車 提到...

請問綠角:

對於為了風險高低,改變股票債券持有比率我有點疑問。

以圖說明,橫軸是貝塔值,縱軸是expcted return。在圖上可以找到兩點,一點是零風險(或趨近零)的固定收益投資(o,rf),另一點是market portfolio(1,rm),這兩點的連線上的點就是在均衡下最好的投資選擇。但是,這樣就沒有理由為了risk改變投資組合,因為risk的取捨是這兩個標的(固定收益投資與market portfolio)投資的取捨。

這是varian個經risky asset的內容,裡頭也有指數投資的理論依據。

PS:
market portfolio: this portfolio consist all of risky assets

綠角 提到...

什麼是Friend connect?
有什麼好處

看來我要研究一下
不懂的事 真是愈來愈多




這當然是有理論根據的
那條連起來的線
叫Capital market line
這個理論
叫CAPM

但這跟根據投資風險屬性
改變股債配置沒有衝突

你延著capital market line走
就是改變market portfolio
和3-month T bill間的比例

你要這條線上的那個點
就取決於你要多少的risk/return

而Market portfolio
對於任何投資人是都維持一定的

這在資產配置的表現就是
累積期的年輕人
和花用期的老年人
都是用一樣的分散全球的股市投資
沒有什麼年輕人買新興市場
老年人買成熟市場股票的怪道理
都一樣
股票部位都是分散全球

這在續集
我再用x先生舉例時
會再說到這點

奇幻腳踏車 提到...

感謝綠腳大大的回應

是我眼殘看錯,以為文中股票投資比例的改變是投資組合比例的改變。

還有早知道講CAPM比較快,綠腳大大懂得真多。

綠角 提到...

原來我這樣寫
會讓人有這種感覺
要謝謝你的提醒
接下來的文章
可要把這點說清楚一點

Tim Wu 提到...

關於GFC 的介紹可以參考

這篇



因為綠角您剛好就在blogger, 所以照這篇步驟就可以設定起來啦.

綠角 提到...

感謝Tim的協助
我來研究看看

綠角 提到...

最近AAII有一篇關於退休時提領計畫的演說錄音檔
連結在此
http://www.aaii.com/audio/index.cfm#6

可搭配做成pdf檔的handout
還蠻簡明易懂的

匿名 提到...

不能直接連, 會自動跳到http://www.aaii.com/audio/index.cfm這裡

請問文章的標題是?

李柏鋒 提到...

應該是Retirement Investing: How to Make Your Nest Egg Last Longer這一個

綠角 提到...

謝謝Buffettism的說明
的確是那篇

小白豬 提到...

Dear 綠角你好:

想請問兩個基本的問題

一個是在賣出ETF的時候除了被扣手續費外
賺的部分還會扣30%的稅嗎?是的話要怎麼
避免呢?是控制被扣的部分在能退稅的範圍
內嗎?還是說?

另一個是因為只能小額投資,對於投資標的
物想採取逐年買進,美國、歐洲、新興以此
類推,這樣會不會不符合資產配置的原則呢?

綠角 提到...

外國投資人資本利得不課稅

資產配置不是什麼程序錯一步
就會爆炸的化學方程式
放心去做吧

匿名 提到...

首先,感謝您的部落格和書(我都有買。)我也在TD開戶並開始購買ETF。可是,目前美股的股價似乎是歷史高點,我擔心過幾年會有熊市。我該考量留多少現金在身邊,怕遇到熊市,沒有足夠的現金去購買。

常聽您提到股債的分配,例如:80/20或50/50。如果加上現金的話,例如:股、債、現金的比例是多少,比較好。

綠角 提到...

這種擔心遇到熊市的心情
在市場"高點"時刻很常見

這有很多可以討論的
歡迎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
課程中會詳細討論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