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ETF順風車的基金發行(Old-School Mutual Funds Using Trendy ETFs)

隨著指數化投資與ETF的日漸盛行,我們看到市面上的主動型基金,開始以投資ETF為號召,應是意料中事。

這些利用ETF的基金具有怎樣的特性呢?

基本上,主動型基金賣兩種東西。一是選股能力,一是擇時進出。

而利用ETF來建構投資組合的主動型基金,基本上就是放棄選股這塊。它直接利用ETF取得市場特定區塊,或是具有某種特性證券的報酬。這類基金賣的是,擇時能力。

我們來看個例子,貝萊德發行的”貝萊德全球多元因子ETF組合基金”。

它的說明中,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地方。它提到了藉由判斷幾個因子,來決定整體投資方向。包括經濟成長、利率、通膨、信用、新興市場與流動性。

如何在這些因子當中加權,公開說明書中只有概括性的描述。這也合理,因為這等於是主動操作的核心密訣。但對投資人的缺點就是,你的資金會交給一個你不知道在做什麼的機制在投資與運作。


說明中有這樣的畫面,”好切實際,ETF具有費用相對較低的優點”。但同一個網頁有這個畫面:


經理費0.85%,保管費0.14%。兩者合計0.99%。這不禁會讓人想到”不切實際”這四個字。

低費用看起來是這支基金用來宣傳的外表,不是內裡的實際。

而且,這支基金是由美國ETF第一大發行業者BlackRock發行的。理所當然,它會使用BlackRock發行的iShares系列ETF。

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在美國ETF業界,BlackRock面臨Vanguard的競爭一直有芒刺在背之感。貝萊德發行這樣一支利用ETF的基金,有一魚兩吃的效果。

第一吃,可以將更多投資人資金導入自己公司的ETF。

第二吃,可以讓自己的主動投資部門也有經理費可賺。

很抱歉,被吃兩次的魚的名字,叫投資人。

投資人除了付上圖中的經理費之外,還要付ETF的內扣費用。

假如付經理費可以買到東西,或許是合理的交換。但這種基金,賣的是”擇時能力”,這是一種比選股能力更少見的東西(或說是不存在的東西也不為過,請見適時進出的行與不行)。

指數化投資為什麼興起,為什麼愈來愈多人認同?

理由正是主動選股的失敗。而選股的失敗,主動型基金界居然是”退一步”,想用更難達成的擇時進出來”證明自己的能力”。這恐怕是很難守住的防線。

總結來說,這種利用ETF來投資的主動型基金有兩種內在矛盾。

它宣稱使用ETF有低費用的好處,本身卻收取高額經理費。

它使用證明主動型基金失敗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卻聲稱人為操作ETF會帶來卓越成績。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台灣ETF業界的近年發展(Recent Development of New ETFs in Taiwan)

錯誤的ETF推銷方式(The Wrong Way to Promote ETF)

2 comments:

匿名 提到...

我們來出一個「台灣低費用先鋒全球ETF基金」,
投入美國先鋒全球ETF基金,什麼都不用做,
收個0.99%,給台灣小額或不敢開美國戶的投資者,
等收錢,長期績效相信也可比贏一大堆台灣賣的本土及海外基金!
雙贏!雙贏!雙贏!~

想錢想瘋的人

綠角 提到...

這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