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的重要性,以金磚四國為例(Is BRIC Diversified?)

自2001年高盛分析師提出BRIC報告後,這四個英文字母成為投資界知名的縮寫,也搭上2001-2010年新興市場股市表現勝過已開發國家市場的潮流(或是正是這股熱潮的推手),成為新興市場投資的代表。

資產管理界也有專門投資金磚四國的基金或ETF。只投資這四個國家是否就能代表對新興市場整體的投資呢?

2010年的狀況剛好提供了恰切的說明。

我們來觀察單獨投資巴西、俄羅斯、印度與中國的ETF,它們在2010年的表現。如下表: (圖表皆可點擊放大觀看)


從表中可以清楚看到,當俄羅斯與印度有超過20%的單年報酬時,巴西與中國ETF的績效卻只比2%高一點。假如金磚是由金與磚組成的話,那麼在2010年,俄羅斯與印度是金,巴西與中國就是磚了。

也因為中國與巴西表現不佳,專門投資BRIC這四國的基金與ETF表現也不好。從下表可以看到, BRIC的ETF或是主動型基金(這裡舉出坦伯頓與高盛的基金),2010年報酬落在8%到13%之間。


這樣的表現如何呢?坦伯頓和高盛的BRIC基金在2010年的績效,分別落在美國的新興市場基金類別中的第94%與97%百分比。簡單的說,就是敬陪末座。

新興市場指數型基金,以Vanguard為例,在2010年就有18.86%的報酬了。也就是說,假如投資人在2010年特別看好中國或巴西,所選擇的標的中,中國與巴西的比重很高,不論是單獨投資這兩個國家,或是選用像BRIC基金這類中國與巴西比重較高的基金,他拿到的,恐怕是不太好看的投資報酬率。

看好某單一或某幾個國家,然後進行集中投資的可能後果,便是如此。你有可能會贏過大範圍的指數,但代價就是,你也有可能落後指數。

在一個證券市場內,主動投資人試圖挑選證券,創造出勝過大盤的成績。譬如某位台股投資人只買台積電。他可能贏過加權股價指數。這句話的同義,就是他也可能輸給指數。

主動投資人往往在某些時段成功了,但他也往往在某些時候失敗了。長期下來,幾乎沒有主動投資人可以藉由持續挑選到正確的證券創造出超越大盤的成績。

同樣的狀況也適用於全球市場。

在全球市場中,有些投資人希望藉由不斷買進未來報酬最佳的市場,創造出超越區域市場指數或是全球指數的成績。但同樣的,他們有時會成功,有時會失敗。但長期下來,幾乎不會有人藉此持續的創造出超越大範圍指數的成績。(註)

投資人已經太常以為投資就是要做出選擇。選擇要買那些證券,選擇要買那國市場。挑選,就是投資的一切。大多財經專家、財經節目、財經書籍以及財經雜誌,都在教人如何挑選,彷彿要能從眾多證券中挑選、從許多市場中挑選的,才真是投資的功力。事實上,這些人物與報導,只是會挑而已。會挑,不代表會贏過市場。他們大多,會落得輸給指數的下場。

投資其實也可以不必做出選擇。有那麼多證券是吧?那就不用挑了,用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全包了。有那麼多市場是吧?那也不用挑了,用大範圍指數化投資工具全買了。很有趣的是,不再去挑選後,所得到的結果,往往比費盡心力去研究還要好。

投資成功的定義,不是打敗市場。追求這個定義的投資人,絕大多數都會失敗。只要投資人能獲取市場報酬,他就是投資成功了。這才是人人可以追求,也可以達成的投資經驗。


註:其實有更多的投資人根本沒想這麼多。他們投資某單一國家,往往就是單純看好而且。他們為什麼會看好呢?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媒體或是基金公司的推銷。這些投資人根本沒有打算買進某單一新興市場,然後創造出勝過新興市場整體指數的成績。看到一年2%的報酬,他們或許還會很高興的說,有賺就好呢!根本不知道自己錯失了什麼。或許,這也算是種快樂吧。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指數化投資要義(The Essence of Indexing)

基金績效檢視(Benchmarking Your Funds)

投資中國基金應有的體認(What You Should Know Before Investing in China Funds)

2010年各資產類別表現回顧

26 comments:

phinix 提到...

綠角大您好,看到註解真的會想說無知也是一種福氣啊,又或許社會整體是獲利的時候就不用太計較賺多賺少吧。
另外,"...,仿佛要能從眾多證券中挑選、...",「仿佛→彷彿」可能需更正。
謝謝您的分享。

Jing-Chian 提到...

綠角:
我同意你大部分的說法.
但是我不認為你應該塞一個Vanguard Emerging Markets Stock Index Fund (VEIEX)進去跟BRIC比較.

https://personal.vanguard.com/us/FundsSnapshot?FundId=0533&FundIntExt=INT
Vanguard summary prospectus 2月26日2010年版的說明書在第六頁用英文說:
“The 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 includes approximately 748
common stocks of companies located in emerging markets around the world. As of
October 31, 2009, the largest markets covered in the Index were China, Brazil, South
Korea, and Taiwan (which made up approximately 19%, 16%, 13%, and 11%,
respectively, of the Index’s market capitalization).”

Vanguard用的這個指數應該沒有特別加碼Russia俄羅斯跟India印度,而且BRIC有包含台灣跟南韓嗎?綠角文中說的” 只投資這四個國家是否就能代表對新興市場整體的投資呢?”
我比較希望聽到的答案應該跟”不是,因為指數不是百分之一百對稱”類似,而不是把Templeton跟高盛的基金也拉進來比較.綠角文中的說法給我一種拿兩種不同的水果在比較的感覺.

不知道我這樣的理解,綠角同不同意?


美國在我打這篇的時後是1月3日2011年,我另外附上1月3日2011年MSCI的BRIC index
http://www.mscibarra.com/products/indices/global_equity_indices/gimi/stdindex/performance_em.html
MSCI的BRIC一年有8.38%,綠角文中提到的Templeton跟Goldman的BRIC ETF/基金
在還沒有扣掉expense ratio之前可能有超過或者是很貼近指數的表現.扣掉後開銷可能就沒有了.

MSCI Index LastDay MTD 3MTDYTD 1 Yr 3 Yr 5 Yr 10 Yr
BRIC360.152 1.05% 1.05% 1.78% 1.05% 8.38% -6.29% 13.72% 14.74%
EM (EMERGING MARKETS)1,163.499 1.05% 1.05% 5.22% 1.05% 17.59% -1.76% 10.04% 13.24%

請問綠角我這個思考的過程有沒有邏輯怪怪的地方?

最後我看綠角大大的文章也有一段日子了,綠角有沒有考慮多寫些關於匯率投資的文章? 當台幣32兌1美元的時候跟28台幣兌1美元的時候,我個人認為投資的結果差很大.32/28=1.142857=14.2857%.我有時候在想會不會少部分的不想被台灣基金剝削的初心者沒有注意到台幣兌美金的風險,要不要提醒一下比較好?

匿名 提到...

您好, 可否幫我推薦firstrade嗎? 我的email是boriskam@gmail.com

Unknown 提到...

但是不同公司的大範圍指數化投資工具,不也就隱含該指標的"選擇性",所以當下做出選擇時不也代表自己當時對於市場的看法嗎?就像不同的新興市場基金,對於各國的投資比重上就有其不同的差異.
我認為投資終究還是回到"資產配置"這個沒有解的問題上.分散很重要,但是要如何分散還是一個投資者必須思考及深研的問題

Chihche 提到...

綠角大請問一下,2010年的報酬率是參考哪邊的資料,我查EWZ那檔ETF,2010/1/4~2010/12/31在google finance上是3.74%,扣除費用率應該也不會差到1點多趴,感謝解惑

綠角 提到...

Jing Chian

拿新興市場指數型基金來比的原因在於我要指出
試圖從新興市場中挑選出某幾國
以為它們會獨領風騷
那是一種錯誤的假設
投資全球股市最佳方法 不是挑某幾個國家
是灑大網 全部囊括
(其實我看不太懂你在說什麼 什麼新興市場指數沒有特別加碼那些國家 或是BRIC不含南韓 這不都是基本常識嗎? )

匯率風險 我可以提醒投資朋友它的存在
沒有方法可以持續的從中獲利

Chihche
ETF有兩種報酬數字
一個是NAV return
一個是Market return
我文中用的是NAV return

學習者 提到...

所以綠角的意思
我不知道可不可以這樣理解
就是買包含全市場的指數[全球]
然後依照不同人的風險容忍度
再去搭配至少1檔相關係數比較低的金融工具
挑選成本比較低的工具
每年做一次資產配置再平衡
好像這樣就夠了
只是如果要達到每年5%的年化報酬[扣掉通膨]
持續30年的投資
每次跟別人說這樣的想法
都會被問的更深入 實際去操作了嗎
都講不出話來
都被說想得太簡單了 =.=
感覺應該有一些人跟我一樣
儘管已經知道這東西的好
但還是會被門檻打敗
好險有投資金律和綠角做精神指標
可以堅定信心往這條學習之路

Jing-Chian 提到...

綠角你說” 試圖從新興市場中挑選出某幾國以為它們會獨領風騷那是一種錯誤的假設”,可是你看那個MSCI十年的報酬來看BRIC有14.74%,Emerging Markets有13.24%.

因為時間因素的影響,我不會說挑幾個國家出來並且認為它們會獨領風騷是一個錯誤的假設.

我不會說BRIC的績效會比EM指數好,我也不會說EM的績效會比BRIC好.
我只能說BRIC跟EM兩個指數有重疊的地方,所以績效是有一定程度互相關聯的.

你說”投資全球股市最佳方法 不是挑某幾個國家是撒大網 全部囊括”,我認為你的最佳化條件是穩定,因為網撒的大所以不會因為一個國家的天災人禍就賠到血本無歸.對於你這種說法,我完全同意.但是巴菲特也說過集中投資的理由.所以我認為如果有人在能夠投資世界上任何種類的資產的情況下,決定只投資台灣50,我不認為這會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至於那段沒有特別加碼以及BRIC不含南韓那段,是因為我當初第一次讀完你的文章是認為你在某種程度上把蘋果跟橘子比.後來又想到EM指數跟BRIC指數有重疊的地方,但是蘋果跟橘子沒有.所以不能直接說你拿蘋果跟橘子比較,只能詳細的列出兩個指數的差別.

我個人偏見是投資新興市場基金現在是一個不好的選擇因為跟債券基金一樣,太多人已經放很多錢進去了.不過又考慮到這些資訊應該已經price in了,但是我個人能夠承受的程度是如果接下來6個月,相關指數能因為升利率還是回收美元等其他因素能夠跌個30-50%,我就會進場.我也很理性的知道像2009年3月的機會,可能30-50年才有一次.

Unknown 提到...

綠角大大你好
剛剛留言似乎失敗了,重來一次

踏進投資的領域也大概六七年了
但是這一個月來閱讀您的文章後
有種大夢初醒的感覺

決定要把手中的主動式基金
轉換成指數型投資了

想要開FIRST TRADE以及ZECCO的帳戶
可以請您幫我推薦嗎?
我的EMAIL為medarchies@yahoo.com.tw

綠角 提到...

boriskam
已經為你推薦
祝一切順利

VUP
大夢初醒,沒錯,就是這種感覺
恭喜你脫離主動投資的世界
都已經為你推薦
祝一切順利

綠角 提到...

phinix
謝謝你的指正
已經完成更改

Tom
沒錯
資產配置才是重點
但資產配置就是投資問題的解答
它不是沒有解的問題

麥可青蛙 提到...

我自告奮勇代綠角回Jing-Chian好了。

綠角的比較重點就是涵蓋範圍較廣的基金,風險較只有四國的BRIC小,但報酬率不見得較差。既然涵蓋範圍不同,自然是拿蘋果比橘子沒錯。

另外巴菲特的部分請看綠角『武松打虎』的比喻。

至於只選擇台灣50,跟只買台積電相比當然是有分散一些風險,但跟可以買涵蓋全世界的基金相比,則就很像是『武松打虎』了。

當然只投資台灣50是策略問題,不能說是錯(廣義的來說,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是錯的),問題是策略是否符合你投資的目標。

匿名 提到...

不知去哪兒問 所以留在這兒 請勿怪
四月起會開始指數化投資 一季一次匯約16000美金 一年再平衡一次 股債8比2 歐美亞新興平均四份 計15至25年 然後退休 股債比1比1 每年提領及再平衡
請問
1.成本及操作簡單來說 是ETF還是指數形基金適合我
2.因我本計畫買八種ETF 但每季買八筆會不會太浪費成本 還是每季買兩筆 還是乾脆買八種基金定期扣 有可一樣達到目的又只有美國部份被扣稅又不用買八種產品又容易再平衡的簡單選項嗎 頭有些大
3.開ZECCO好還是FITSTRADE好 因不知匯錢補貼 自動退稅 服務 成本考慮進去 哪一種適合我
本是屬意FIRSTRADE 因有中文可問 又自動退稅 可是以我的操作法 會不會ZECCO省更大

謝謝 類似問題我該PO去哪兒才正確呢

匿名 提到...

拜讀部落格後 想修正自己保險
卻發現挽救錯誤是要代價的
不知該如何做

南山的傳統型保單(說保單利率四趴) 繳十年 保障從40-100歲 掛掉可領30萬美金
⋯⋯每年繳約 12000美金

我繳了一期 至今約半年
後悔了 也不是不好 只不過算一算不過2趴 隨便就被通膨吃掉了

想改買定期險 多的錢每年買ETF
但解約金只有 3000美金
那我損失會達9000美金

就算十年期滿不用再繳 那些錢也不過升息約1.8趴每年
屆時其實我應該不用保險了 因資產已經累積大過保額
遺產稅現在也不高

該如何做最好
是哪一年解約才划算呢
今年 五年 十年 還是 二十年 還是當遺產呢

另外有人說理財先理債
你認為呢
是先集中財力儘速清房貸 還是邊指數型投資 邊繳銀行要求的每月房貸 等房貸利率大過一定趴數如四趴
再一次還清呢

綠角 提到...

每年交12000美金的保費
去世給30萬美金的保額

這是那張保單啊??

匿名 提到...

十年期美元壽險
12000繳十年
第十一年起不用繳
投保日起 有300000壽險保障
本是要保一千萬十年期定期險的 知道要繳五萬多
所以才改變心意
但用大大教的excel算一算
發現不過1.6-1.8 趴
後悔了

匿名 提到...

這張是終生壽險嗎? 如果是的話, 那麼

第11年X, IRR=16.19%
第20年X, IRR-6.41%
第30年X, IRR=3.79%
第40年X, IRR=2.68%

30萬美元相當於900-1000萬台幣

壽險會隨年齡增高繳的費用越多, 我舉個例子比較吧.

1000萬一年期壽險

30歲的人男性繳約2萬元(台幣), 女性繳約8000元.

40歲的人男性繳約38000, 女性繳約17000,

50歲的人男性繳約84000, 女性繳約42000,

60歲的人男性繳約197000(還是沒超過12000美元), 女性繳約101000.

建議你壯士斷臂, 損失的只有幾次12000美元(就是完全沒了, 搞不好還只是斷手指甲呢, 繳越多期越麻煩)

然後再建議你去找劉鳳和.

匿名 提到...

對了, 你所謂的1.6-1.8趴, 大約是第60年X, 第60年X的IRR=1.69%

這張保單是壽險, X是走了的意思.

上一篇的舉例是去劉鳳和那買保險給的資料, 建議你去他那問問吧. 當然看完他的書再去問更好.

匿名 提到...

更正:

第20年X, IRR=6.41%
現在解約還有3000能拿回來

依照你的文字敘述, 這張保單也有矛盾的地方

首先投保日起有30萬美元壽險保障, 但是保障卻從40歲算到100歲.

希望你現在超過40歲.

假設你在25歲投保, 在39歲以前不幸X的話, 這樣又要怎麼算呢? 投保日起有30萬美元壽險保障的話, 這還好. 40-100歲才有保障的話...

BEN 提到...

最近也想找劉鳳和買保險
不過他好像沒有網站
只有書裡的聯絡電話
不知道和他買過的朋友有什麼感想嗎?
我在PTT保險版和google也找不到客戶對他的評價。

匿名 提到...

直接打電話過去吧, 幹麻這麼客氣, 不了解直接問, 問到明白為止.

我當初照著他書裡面的內容把全台灣所有產險公司的產品拿來比較, 除了少數幾家產品符合他書裡面說的, 大部分只能用爛字來形容, 後來直接就找他了.

BEN 提到...

感謝樓上回應

看來他應該是可靠的吧

會多比較再決定

匿名 提到...

不客氣!

劉鳳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點是, 商品攤開來, 有的他不會建議你買, 那些不建議的跟他的書風格一致. 有多少業務會巴不得攤開的產品客戶全買呢?

好, 即使你非得要買, 他也會推薦他認為不錯的, 並且告訴你原因, 並且大部分是負擔得起的, 即使是他認為尚未成熟或是並不是很好的產品.

產險公司10來家, 花了我3天時間找產品比較, 人壽保險公司約30家, 我光找所有的產險產品就已經厭煩了(意外險這樣單純的保險有的公司居然最高只有100萬保障,有的則是加了一堆東西讓保費墊高), 人壽保險公司我一點都不想全部找來比對, 一家一家找非常花時間和體力.

99 提到...

一年期意外險:可以的話買到1千萬,不必保證續保可兼顧全殘理賠華南 2900/30歲男500萬

一年期定期壽險:有幼兒及家庭支柱必備,500萬以上台銀1910/30歲男100萬+矽品

國泰團保-100萬定期壽險/200萬意外/600意外住院日額/600癌症住院日額員工1590/家屬2310

一年期重大疾病險:最簡單的醫療險500萬以上,無須住院醫療部分,保證續保巴黎人壽-金健康1900/30歲男100萬+

綠角 提到...

謝謝大家的分享與討論

匿名 提到...

99說的台銀一年期壽險應該是筆誤, 1910沒錯的話是對照100萬計算的, 500萬應是1910x5,

我之前拿劉鳳和給的保單舉例, 30歲的1000萬其實是1900x10, 為什麼要說繳約多少呢
? 這是因為保險公司不見得會讓保戶直接保足1000萬, 尤其是中年人或老人. 這個情況下的方式就是打散各家湊到900-1000萬, 每家價格不一, 所以說繳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