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基金的主要風險

債券基金是一般認為比較穩定的投資,但債券也有波動很大的時候。譬如從1976年到1981年,美國長期債券就跌掉48%的價值。債券基金和債券很不同的一點,就是債券基金永遠不會到期。基金投資組合中持有的債券到期後,通常都是用來買進其他的債券。債券基金至少會面臨以下的風險。

利率風險(Interest rate risk)

債券投資最主要的風險之一。當利率上升時,債券價格會下跌。利率下降時,債券會增值。如何算出不同的利率環境下的債券價值,可以參考債券定價這篇文章。一般來說,愈長期的債券,其利率風險愈高。

收入風險(Income risk)

收入風險指的是,當利率下降時,基金付出的利息收益,也將逐步降低。這對短天期債券基金影響較大,對長天期債券較無影響。因為短天期債券在短時間內就會到期。譬如基金持有5%利率的半年期債券,當市場利率下降到4.5%時,能提供5%利息收益的債券,頂多再撐半年就要到期了。到期之後,基金只能買進4.5%利率的債券,造成基金的配息跟著降低。但假如基金持有的是30年後才到期的5%債券,那麼利率下降,對基金配息的影響就沒那麼大。

信用風險(Credit risk)

信用風險指的是發行者因財務或其它原因,無法付出債券的本金或利息的可能。獨立的評等機構如標普或穆迪,會對市場上債券發行者的信用風險給予評級。

贖回風險(Call risk)

有的債券在發行當時,有附加條約,讓發行者可以在市場利率滑落時,提前贖回債券。這麼一來,發行者可以避免自己在低利率環境下,還要持續為過去的借款付出高利息。但這對債券持有人來說,代表的是,在低利率環境,過去買進的高利率債券的收入來源無法維持,持有人反而必需將債券被提前贖回拿到錢,投入當前的低利率債券當中。為了要防範這個風險,基金可以在債券發行早期,離可贖回日期尚遠時,就買進債券。或是購入利率較低的債券,因為債券本身的利息愈低,發行者想提前贖回的動機就愈小。

經理人風險(Manager Risk)

主動型債券基金就會有這個風險。它代表的是,基金因為經理人的不良證券選擇,造成基金表現低於對應指數的情形。它的另一面就是,基金因為經理人的選擇,表現優於指數。前一陣子的荷銀新興市場債券,就是典型的例子。

還有一個風險,叫基金公司太貪心風險(Risk of Greedy Fund Company),這是綠角自己發明的名詞。譬如一樣投資美國公債的兩支基金,一支收1%的經理費,一支收0.5%。有什麼理由去選1%這支嗎?在債券的世界,很難因為主動操作,替基金增加什麼表現。以當前利率5%來看,1%的收費,代表你每年要將20%的債券收益分給你的基金公司。假如你是退休人士,靠債券配息在過活。你有兩千萬的債券部位,你會希望你每年拿到的是2000萬的5%,也就是100萬,而不是4%,80萬。其實有很多人主張,假如你有一點資本的話,債券投資部位應該自行買入債券,而不是債券基金。就是因為成本的問題。前面提到的利率風險等等,那些是公平的風險。承擔了這些風險,固然有賠錢或收益減低的可能,但也有賺錢的可能。但是面對基金公司太貪心風險,你一定是先虧錢。因為經理人主動操作(或運氣)而賺更多?或許吧。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債券風險概念

高收益債券基金的匯率風險(Currency Risk of High Yield Bond Funds)

經理費不等於總開銷

債券梯(Bond Ladder)

關於債券ETF的一些想法(Bond ETFs)

Buying Municipal Bond-The Common Sense Guide to Tax-Free Personal Investing讀後感

影響債券價格的因素(Determinants of Bond Prices)

拿起你的望遠鏡---債券投資收益評估(How to Estimate Bond Returns)

拿起你的望遠鏡---債券投資收益評估-續1(How to Estimate Bond Returns)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政府基金 v.s. Vanguard GNMA Fund (Franklin U.S.Government Fund v.s. Vanguard GNMA Fund)

16 comments:

chordate 提到...

綠角大您好:
在下是投資新手
看了這篇文章後有一個問題:
「請問在台灣的我們,透過海外券商交易戶可以直接投資美國債券嗎?」
謝謝!

綠角 提到...

答案是肯定的
我寫有”海外券商債券交易”一文
可以參考

Hippopus 提到...

綠角大, 這篇文章有一個link連結到Yahoo去了. 目前已經失效了: "債券定價"

綠角 提到...

感謝指正
已經更改連結

ayz847 提到...

如果買公司債,當利率上揚,債券價格會下跌,但只要放到到期日,本息都會依照約定給付,都不會少!...
============================
以上這句話是對的,你可以保管債券一直到到期為止,只要發債公司不倒帳,到期本息都可以如約收到。而且,持有債券這幾年並不需要另外花錢(費用)。

但是,如果買的不是債券,而是債券基金,那也是同樣嗎?不一定吧!因為,持有債券基金這幾年是每天都在負擔經理費、保管費及銀行信託管理費。(每年1.6%跑不掉)。不要說每年1.6%沒什麼,每年1.6%五年下來就是8%耶!債券票面利率又能有多少?

事實上,一般投資人很少直接買債券,大都是買債券基金為主。所以,適合在【債券投資】的說詞,能否適合在【債券基金投資】?有點懷疑!

綠角 提到...

債券與債券基金有個很大不同的地方就在於
債券持有到期
假如發行者沒違約的話
那麼投資人確定可以拿回票面金額

但債券基金投資人
無法確定贖回的那天
基金淨值是會高於或低於買入成本

ayz847 提到...

謝謝。怪老子先生在這裡說:債券最大的保障就是「到期還本」。似乎把債券跟債券基金混為一談了。
http://money.udn.com/mag/fund/storypage.jsp?f_ART_ID=291141

ayz847 提到...

再說說我的推理,請版主指正。
-----------------------------------------------------------
債券市場包括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所謂初級市場即發行市場,係指首次發行債券之市場;債券發行後,流通交易之市場,則為次級市場。

如果債券買於初級市場(即一發債時就買進),買進就不管,確實債券到期就會還本不會虧(在發債人不倒帳的前提下)。但如果在次級市場買進的人則不一定,還要看你的買進價是多少?

簡單化,假設某債券票面100元,亦即,到期償還100元。

當熱錢流入債市造成需求大增時,該債券在次級市場會上漲(譬如漲到110元)。假若,就在這時候你買進該債券,或者你剛申購的債券基金的經理人於此時進場買進該債券,那你的成本就是110元。也就是說你用110元買進面額100元的債券。持有到期,發債公司只還你100元,怎說不會虧?

到期是還票面的本,不是還你買價的本呀!更何況,債券基金還要另負擔持續性費用。

Rib 提到...

ayz847兄,你忘了還有配息。

次級市場購入時,要看的是到期殖利率(Yield to Maturity)。在目前低利的環境下,到期殖利率會比票面值利率低,但只要到期殖利率算出來是正的,則持有到期後"本金+配息"的整體內部報酬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就是正的。請看綠角大的"債券的殖利率 (Yield)"一文。

當然到期殖利率算出來是正的,那麼持有到期就會是負的。

建議您還是把部落格裡債券的基本文章讀通或最好抽空去上綠角大的"債券啟示錄",不然基本知識漏洞百出時,靠自己想就很難想的清楚。

至於怪老子大大說法的問題,當然債券基金短期內是有起伏的絕對沒錯,但不要忽略他講的是長期持有和配息再投入。首先有升息也就會有降息,長期來講可能互相抵銷。而且升息時固然造成本金下跌,但殖利率卻是上漲的,此時新購入的債券也會帶來更好的收益,使得回本加速。

長期持有債券基金真正相對不利的因素其實還是來至於費用,包括內扣費用和看不到的債券交易成本。而這個費用換來的是債券基金的流動性、分散性、方便性。

這也算是去上"債券啟示錄"的心得報告吧,一併請綠角大指正。

綠角 提到...

感謝Rib詳盡的解說

債券投資有三種獲利可能
資本利得,配息與配息再投資

本金虧損時
可能有機會藉配息與配息再投資所得彌補回來

不過有時本金的虧損較嚴重
也可能補不回來

債券大多時候在買進的當下
YTM是正的

(除非像從2012下半年以來的德國與法國公債 有時買進時的到期殖利率是負的
為什麼這種幾乎可說是保證虧錢的債券會有人要買 還賣得很好! 我在課程中有解釋過)

不過一個正的預期報酬也不是獲利保證
比起股票
債券是風險較低的資產類別
但恐怕不能說是完全沒有風險

ayz847 提到...

感謝Rib及綠角大的指正。我對債券(基金)的知識確實是不足。前面說的都是我自己的想當然爾。沒考慮到配息是事實,當時只是想,我不買債券(基金)錢放銀行也是有利息呀,就想當然的把利息給排除在考慮之外了。

我之所以有前述想法,是看到五月以來,不管什麼種類的債基通通掉得很凶,考慮要不要買一些債基?又看到怪老子先生在money雜誌上的說法。總覺得,其中是不是有什麼沒被考慮到的眉角。所以,貽笑大方了。

不過,我還是很疑惑,在QE退場的前夕,買債券基金是好?還是不好?還是該等QE定案以後再說?

J 提到...

我也是看了怪老子文章後覺得有些疑惑,但看來對"債券 vs 債券基金/ETF"有疑惑的不只有小弟我.. (先承認我還沒機會去上債券啟示錄)

我最大的疑問是,以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債券基金/ETF是否能代替"債券",還是兩者本質上根本應該算是兩種不同資產類別?

在不考慮信用風險的情況下,一般認為債券波動性較低,是不是因為若"持有到期",則至少可以拿回票面金額。

但像IEI或是BIV這種不會"持有到期"的債券基金/ETF,是否還能推定他們的波動性也類似債券一般低呢?

vanguard的一份文件中對債券跟債券基金做了比較: http://www.vanguard.com/pdf/bbfi.pdf

(請看page 8, Fig 1)

債券有幾個重要的特性(principal stability 跟 interest payments fixed) ,當變成債券基金後都不見了,搞的債券基金還比較像股票多過像債券呢?

這種"質變"就引發我上面的問題了..

綠角 提到...

市場上永遠有些不確定的因子
"等某某之後再看看"的想法
不會保證讓人抓到比較好的投資時機

綠角 提到...


單張債券 債券基金 與債券ETF
都是投入債券
恐怕不能說是不同的資產類別

債券基金與債券ETF大多不會到期
這讓它們會產生一些與單張債券不同的特性

使用債券基金與債券ETF最大的優點是分散性
單一債券發行者違約
使用基金或ETF的投資人幾乎不太有感覺
但假如是買單張債券
而該債券違約的話
那就很糟糕了

匿名 提到...

不好意思請教各位先進~
看了各位的討論後,有個小疑問。
美債類的債券ETF在假設沒有投資人大量贖回的前提下,真的不會持有到期嗎?

那不就要一直賣出舊的買進新的,這樣不是反而增加成本?

綠角 提到...

一般投資人買進或賣出ETF
不會對經理人形成任何要買進或賣出證券的壓力

追蹤特定指數的債券ETF經理人的確會買進與賣出債券
但他們不必整天一直買賣
只有當指數成份證券改變 或是當債券超出持有的目標期限範圍時
才會去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