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指標—就業報告(Employment report)

由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調查公布的就業報告(Employment Report)是對美國境內工作機會的增減所作的詳細調查。就業報告每月統計,發表一次。

勞工統計局在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的美東時間上午8點半,發表上一個月的就業數據。在勞工統計局的網站上可以查到最新和過去的報告。(www.stats.bls.gov/)。

勞工統計局由兩個不同的面向來調查勞動市場的狀況,一是從受雇者方面來調查,也就是家戶調查(Household Survey),另一則是從雇主方面來調查,也就是機構調查(Establishment Survey),又稱薪資調查(Payroll Survey)。

家戶調查

美國普查局(Bureau of Census)每個月會幫勞工統計局調查60,000個家庭的工作狀況。被調查者的回應率相當高,一般來說會有95%左右的回應率。由這些資料中,可以算出:

1. 勞動人口(Labor Force):指的是16歲以上,並且沒有在軍隊、監獄、精神病院或療養院中的人口。值得注意的是,沒有工作而且也沒有在找尋工作的人口,不算入勞動人口之。因為20歲的人可能還在讀書、65歲的人可能已經退休、35歲有生產力的人,因為要照顧生病的家人,而沒有工作,這些人都不納入勞動人口。
2. 失業人口:定義是目前沒有工作、過去四週曾主動找尋工作,且目前可以投入工作的人口。或是被暫時解雇,正在等待雇主請他回去的勞動者。
3. 受雇人口:定義就是有工作就可以了,不管是兼差,臨時工還是正職工作,假如這個人為了錢或利益而工作,就算是受雇人口。

然後把失業人口除以勞動人口,就得到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報章雜誌報導的一般都是整體的失業率數字,但原本的資料其實分類相當詳盡,有依性別分類的失業率,有依種族分類的失業率,包括白人、非裔、拉丁裔各族群的失業率(一般失業率是非裔>拉丁裔>白人),有依教育程度分類的失業率,失業原因、失業期間長短等資料。在經濟和社會研究方面都有參考價值。

失業率一般被認為是經濟的落後指標。的確,在經濟由谷底反轉,開始爬升好一陣子之後,失業率可能還是居高不下。它的數值在預測景氣復甦方面,表現是落後的。但在景氣由好轉壞之際,失業率有機會作為領先指標。因為企業對景氣的表現敏感,當業主覺得景氣趨緩需求不再時,他會開始採取節流的動作,其中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裁員。不過在景氣好轉時,業主往往寧願原有的員工加班,等過一段時間,確定真的是景氣復甦,員工也累了,再來考慮招攬新血。


機構調查

勞工統計局每個月調查160,000家公司或政府機構,調查工作機會的增減。估計這160,000個機構代表了約400,000個工作地點、雇用了四千萬名勞工,約佔美國整體非農業就業人口的45%。這些機構所提供的就業機會包括非農業企業、政府單位和非營利機構,但機構調查的就業機會不包括農業就業人口、自雇者和家庭幫傭。

機構調查報告裡除了工作機會的增減外,還包括了每週平均工時、加班時數多寡、每小時每週的平均工資等資料。除了統合性的資訊外,還有依照地區和企業的分類,讓人可以看出某地區或某企業的景氣是否在升溫或冷卻。

舉例來說,每週平均工時和國內生產毛額及個人收入有很好的關聯性。假如每週平均工時連續三個月上升,那麼企業很有可能將招募更多的工人。製造業每週平均工時更與消費者對貨品的需求有很強的關聯性。最近歷史經驗指出,製造業每週平均工時在景氣衰退時會退到40到41小時,在景氣好轉時常會升到41.5到41.9小時。

而製造業每週平均加班時數多在4到5小時間。假如數值掉到4以下並持續一段時間,那麼公司可能開始裁員。假如數值升到4.5以上並持續數個月,企業可能要開始招募新的員工。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經濟指標的限制

美國經濟指標—每週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Weekly Claims For Unemployment Insurance)

美國經濟指標—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