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8---一直覺得自己不夠有錢會有什麼問題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你很可能會想:”這種故事真是聽太多了。”
但你可能沒想到的是,這次有個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那個人在中獎之前,個人資產價值就已經達到1700萬美金。他是個成功的商人。
一個有著上億台幣資產的人,為何還要買樂透?
很可能因為,他覺得自己還不夠富有。假如能中獎,錢再更多一點,似乎不錯。
另外作者提到前高盛總裁,身價數十億美金的Lloyd Blankfein,在2020的一次訪談中說:”我覺得自己不算富有。”
你很可能會覺得,這真是太虛偽了。
但可以進一步想。假如他往來的人,都是其它美國大企業的創辦人或總裁,他恐怕不會覺得自己富有。的確會覺得自己很一般。
也就是,富有與否從來不是一個絕對數字,是一種相對的感覺。
當你的親友、同事與鄰居,都有著與你類似或更高的收入與資產總值,你很難覺得自己富有。
所以統計顯示,詢問家戶收入在美國前10%的家庭,他們認為自己的收入落在那一個百分位?
平均來說,他們認為自己落在60-80%百分位。他們認為自己只是收入前20-40%高的人。
人會低估自己擁有的財富。
這有什麼問題,不知足不才是前進的動力嗎?
回到一開始的樂透得主Jack。在拿到1億美金的兩年之內,他與太太形同陌路,孫女死亡(很可能因藥物過量),他自己沉迷於高賭注賭局。
從之前的表現來看,Jack不是個壞人。他上教堂,在財務上支持自己的太太與孫女。得獎當下就捐出上千萬美金成立非營利組織。
即便像這樣一個在財務上已經有所成就的人,在面臨大量金錢瞬間到來的狂潮時,仍然無法招架。
他無法駕馭那麼大量的財富。大量金錢為他帶來之前看不到的各種可能,好的、壞的都有。當自己受不了誘惑,就會往壞的方向走去。愈陷愈深。
這一切,假如Jack當初早就體認自己已經夠富有,根本不需要再去買樂透,都不會發生。
中獎,的確改變了他的一生。
另外一個覺得自己不夠富有的行為表現,就是在財務上冒重大風險。
譬如相對年輕的投資人看到自己已經累攥了幾百萬,雖然有點小成,但很難說是富有。於是進行各種高風險投資操作,高度槓桿、重壓等等。希望達到下一個數量級的財富。
結果卻在市場風險冒出頭時,嚴重虧損本金。甚至覺得人生已經沒有希望。
巴菲特說:“It's insane to risk what you have and need for something you don't really need.”
“為了自己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拿自己已有或需要的東西去冒險,是瘋狂的行為。”
這句話看起來很好懂,但不少人難以避免這種瘋狂的行為。
因為他們認為冒險去取得的,是自己需要的東西。
健康的財務狀況,不僅要適足的投資知識,更要有健康的心態。後者的缺陷,有時是再厲害再強大的投資技能都無法補上的缺口。
年輕起步時,我們自然會想要累積更多財富,並透過工作收入投資理財來達成目標。
但人生到了一個階段,應體會與珍惜自己擁有的物質財富與無形財富。
因為無止盡的追尋與比較之中,很難得到快樂。
而且過度的不知足,反而可能讓人生真的不足。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Everyone Believes it; Most Will Be Wrong”讀後感1---知足有多難
More straight talk on investing讀後感2---不知足,難成功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1---累積財富,儲蓄重要還是投資重要?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2---有效增加儲蓄的方法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3---加薪為何反而會延後退休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4---多少錢才能退休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5---不該投資個股的真正理由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6---單筆投入還是分批投入的選擇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7---三個該賣出的理由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