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豪瑟的閱讀、選書與寫作原則1(Morgan Housel’s Advice on Reading)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致富心態》(The Psychology of Money )與《一如既往》(Same as Ever)的作者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所寫的文章與書籍用字引人入勝。常能使用貼切又精彩的例子,推論到讀者沒有想到的面向或深度。這讓人在閱讀時,覺得非常享受。同時也不禁會想,這樣的寫作能力與知識深度,到底是從何而來的?
幸運的是,豪瑟先生在幾篇文章中,提到了自己閱讀與寫作的原則。首先是閱讀。
豪瑟說自己是盡可能的開始閱讀大量書籍,但只讀完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原文:Start as many books as I can but finish few of them.)
他提到這是受到蒙格的啟發。Munger曾說:
“Most books I don’t read past the first chapter. I’m not burdened by bad books.”
蒙格看書,大多書籍根本沒有看超過第一章。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不少書籍在一開始的簡介就有很好全書內容統整,而且很多書根本不合你的胃口或需求。
但看到一本好的書,又可對人生產生重大正面影響。
所以這自然會帶往一個選書與閱讀策略,就是你需要大量的輸入,但採用很細密的篩子。
(原文:Lots of input and a strong filter)
實務上的做法就是一本書你看到書名或簡介,覺得好像有一點興趣,那就買起來。讀了十分鐘,覺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看不下去。不用猶豫,把它放下,找下一本書。
買了書就要整本看完,很可能是求學期間養成的一種”習慣”。認為書就是要整本看完。或是出於節儉,認為書買了卻只看十分之一,是浪費金錢。
但強迫自己看完一本不是那麼喜歡的書,就很像整在公司開了一整天,八小時的會。會中大家似乎都在講一些有點重要的事,但會後,大家都不知道到底得到了什麼結論或是得到什麼溝通。這是一種時間的浪費。
豪瑟強調,不要猶豫了。內容不合,直接放下,前往下一本。
回顧自己的選書與閱讀,我的確會害怕自己買到一本之後實際閱讀,看不下去的書。所以選書時,相對謹慎。
我的原則是,過去看過其著作,知道是傑出的作者,他們出的書可以說閉著眼睛直接買也不會錯。譬如John Bogle、William Bernstein、Jason Zweig、楊斯棓等人,在我心中就有這樣的等級。
再來,這些優秀作者提到值得一看的書,假如自己有剛好有興趣,直接買也不會有問題。幾乎都是佳作。
第一次遇到的作者或主題,我在決定是否買書時就會參考其他人的評價。假如是自己平常有在追蹤與觀念相近的人推薦,認為好看的書,我也會認為值得買進。
從豪瑟先生的建議來看,我的選書標準可以再放寬。
另外這種選書原則也很適用於現在的世界。因為很多書都有電子書版本,你可以買了很多本,也不致占據空間。假如你覺得花很多錢買只看一小部分的電子書蠻浪費的,那就可以多利用圖書館的資源。
而且這個選書原則也適用於對話、研究與學習。
與人來往,基本原則是尊重、互利與交流。一個可以讓自己覺得相處愉快,還能學到東西的朋友,是人生的珍寶。而對於這樣的朋友,自己也要有對應的特質,讓對方也有同樣的感受。
所以當與一個人的對話開始後沒多久,你就發現他可能不是你會往來的類型,那跟看書一樣,闔上,找下一本。
多接觸,慎篩選。
這樣才不會錯過可以改變人生的重大正面機緣。
續篇將接著討論豪瑟先生寫作原則。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時間讓回憶變得更美”為何是個投資陷阱(Memory is Not Reliable in Investing)
綠角中文書局
綠角書局(Greenhorn’s English Reading List)
“人生路引”讀後感---你該看的重要書籍
值得一看的中文理財書單(My Booklist for Chinese Readers)
綠角週年慶---The Pleasure of Reading, Writing and Sharing
偏頗的閱讀環境(Bias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投資,該看什麼?
Labels: 基本金融知識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