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straight talk on investing讀後感2---不知足,難成功



作者在《先鋒榮譽董事長談投資》書中提到一個讓人很有感觸的例子。

就在2008全球金融海嘯發生之前,作者受邀前往一家大學參加其舉辦的投資業界領導人會議。會議主軸是討論影響市場表現與投資業界的各種因素。

會議結束前,主持人請在座的參與者,給該大學新任的校務基金投資長一個指引。請大家發表一下,自己認為未來十年,應期待多少的年化報酬。

有四個選項:

1. 0-5%
2. 5-10%
3. 10-15%
4. 15%以上

大多人選擇3,10-15%的年化報酬。可以想見,在金融海嘯發生之前,全球股市從2002的網路泡沫低點反彈,表現很好。自然造成在座人士對未來報酬也有很高的期待。

作者自己選2,5-10%。

會議結束後,大學董事會主席前來跟作者討論。主席也認為5-10%比較合理。

主席接下來說的話,十幾年來一直留在作者心中。

主席說:

“就任何面向來看,我們大學的資金相當充裕。只要往後能賺到6%的年化報酬,就可以滿足我們所有的夢想。”

其實該大學的校務基金只需要6%的年化報酬,就可以滿足財務目標。

但很可惜的,其校務基金的運作與投資是以追求10-15%的高超報酬為目標。然後在2008金融海嘯中受傷慘重,直到作者寫作時,仍未完全回復。

不知足,導致最終投資的失敗。

也就是說,不管是對機構或個人來說,投資與賺錢,都必需要有一個自己知道已經”夠了”的地方。

一個足夠的數字,這樣的資產價值已經足夠讓自己與家人過夠好的生活、完成所有的人生財務目標。

人必需知道何時才是夠了。

不知道”足夠”有幾種可能。

首先,沒有精確定義的財務目標。譬如,60歲退休時,存到三千萬退休資產。這就是一個明確的數字目標。

許多人不是,他投資的目的是”致富”、”賺大錢”。等到你有一千萬,你會發現擁有三千萬才是更富有。等到你有一億,你會發現三億大更多。永無止盡。

另一種狀況就是,投資是以勝過他人為目標,要成為”武林至尊”。他想要在投資世界,像巴菲特一樣,拿出一個一亮出來,所有人都要俯首稱臣的報酬數字。這種想法,會讓人走上永不知足之路。

不知道什麼是夠了,就會陷入”愈多愈好”的陷阱。

而如何追求更高報酬呢?

那就是開始走高風險之路。

大量資產壓注單一股票。借錢投資。區塊或產業轉換。擇時進出。所有你能想到的方法。

然後當真的遇到高風險事件時,才體會什麼叫風險。

因為報酬而去承擔風險,卻從來沒有瞭解什麼叫風險。結果在追求高報酬的路上,反而落居下流。成果落後自己原先”看不起”的穩健投資人。

這種財務上的損失或許還算是比較良性的狀況。有些人是在工作與事業,永不知足的追求財富。

最後當身體發出警訊或是被診斷重症時,才發現,錢是賺不完的,而人生是有限的。

你的人生經驗,好或不好,值不值得,就在這幾十年寒暑。

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上限的財富數字,累積了一堆自己花不到也用不完的錢,然後以犧牲自己的健康,縮短自己的壽命,減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放棄與朋友家人共享的歡樂時光為代價,這會是值得的人生嗎?

不要在生命最後的歲月面對財務成功,卻是人生失敗的結局。

那不會是你自以為的努力應該帶給你的成果。

剛開始接觸投資,大多人會將重點放在如何多賺錢。

但假如你投資夠久,也想得夠多了,你會發現,比起研究投資策略,比較貫徹執行的紀律,更難參透,更難執行的是,瞭解什麼才是足夠。你要如何馴服住在自己心中,名為”貪念”的這頭猛獸。

知足的心與永無止盡的追求更高報酬相比,前者才是成功投資的基石。

懂得再多投資策略,只要貪婪作祟,一切恐怕都是枉然。

後記:本書中文版是《先鋒榮譽董事長談投資》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More Straight Talk on Investing讀後感1---投資必需專心

More straight talk on investing讀後感3---面對升息的債券投資策略

“Everyone Believes it; Most Will Be Wrong”讀後感1---知足有多難

“Mean Genes”(都是基因惹的禍)讀後感3---沒有滿足點

Happy Money讀後感1—追逐金錢,不如好好用錢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Saving for Retirement”讀後感1---沒有耐心、沒有財富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