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博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實際進行退休提領的成果,2025更新(High Yields Do Not Bring Sustainable Retirement Income)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在高股息ETF興起之前,高收債基金被公認是需要現金流的退休人士首選。彷彿只要買進,就可以每年穩穩的坐收高額配息。
本文進行驗證,持有高收債基金來取得退休現金流,長期以來的成果。
投資標的是聯博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AT股美元。
(這支基金過去的名稱是”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
下表是該基金從2008以來,每一個單一年度的報酬率(美金計算)。
年度 |
報酬率 |
2008 |
-32.49% |
2009 |
60.89% |
2010 |
15.69% |
2011 |
0.37% |
2012 |
16.37% |
2013 |
5.08% |
2014 |
1.54% |
2015 |
-5.31% |
2016 |
13.83% |
2017 |
7.38% |
2018 |
-5.50% |
2019 |
13.38% |
2020 |
1.87% |
2021 |
2.92% |
2022 |
-12.47% |
2023 |
13.16% |
2024 |
7.14% |
目前官方網頁已經沒有年化配息率數字,但從每個月0.6%左右的單月配息率推算,一年會有約當7%的現金配息率。
假設有位投資人在2008年初開始退休,持有1000萬台幣的資產。他想說既然高收債基金可以每年約有7%配息,所以他就設定初始提領率為7%。
所以在退休第一年,他就把1000萬的7%,也就是70萬,取出來當第一年的生活費。
剩下的930萬,換成美金,投入聯博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
2008年初美金對台幣匯率是32.2。930萬台幣,可以換成288,820美金。他就把這筆錢全部投入基金。
2008這年,高收債基金大跌32.49%。2008年初投入的288,820美金,到了2009年初剩194,982美金的價值。
退休第二年,也就是2009年初,不是把當時資產總價值的7%提出來使用。7%是初始提領率,是第一年的提領率。第二年開始,每一年的提領金額,則是依通膨調整。
2008這年,台灣通膨率是3.52%。所以2009的生活費要比2008多3.52%,這樣才是相同購買力的生活費。所以第二年的生活費是:700,000*(1+3.52%)=724,640。
724,640台幣是2009年初需要提出的該年度生活費。按照當時美金對台幣匯率(33.7),724,640台幣,約當21,503美金。
所以2009年基金194,982的價值,減去21,503美金的提領,剩下173,480美金。
2009,聯博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上漲60.89%。所以2009年初的173,480到了2010年初有279,111的價值。
然後是2010年初的提領。2010年初提出的金額,則是根據2009的生活費與2009的通膨計算。
照這樣一年又一年的執行下去,過程與金額如下表:
年度提出 (台幣) |
年度提出 (美元) |
提領後(台幣) |
提領後(美元) |
年底價值 (美元) |
|
2008 |
700,000 |
N/A |
9,300,000 |
288,820 |
194,982 |
2009 |
724,640 |
21,503 |
N/A |
173,480 |
279,111 |
2010 |
718,336 |
22,504 |
N/A |
256,607 |
296,869 |
2011 |
725,303 |
25,045 |
N/A |
271,824 |
272,830 |
2012 |
735,603 |
24,710 |
N/A |
248,120 |
288,737 |
2013 |
749,800 |
25,408 |
N/A |
263,329 |
276,706 |
2014 |
755,723 |
24,900 |
N/A |
251,806 |
255,684 |
2015 |
764,792 |
24,278 |
N/A |
231,406 |
219,118 |
2016 |
762,498 |
23,385 |
N/A |
195,733 |
222,803 |
2017 |
773,096 |
24,639 |
N/A |
198,164 |
212,789 |
2018 |
777,890 |
26,622 |
N/A |
186,167 |
175,928 |
2019 |
788,391 |
25,661 |
N/A |
150,266 |
170,372 |
2020 |
792,806 |
26,248 |
N/A |
144,124 |
146,820 |
2021 |
790,983 |
28,323 |
N/A |
118,496 |
121,956 |
2022 |
806,486 |
29,113 |
N/A |
92,843 |
81,266 |
2023 |
830,277 |
27,421 |
N/A |
53,845 |
60,931 |
2024 |
852,778 |
27,368 |
N/A |
33,563 |
35,959 |
2022年底資產價值8.1萬美金,到了2023年底是6萬美金,減損2.1萬美金。減損金額小於提領出來的2.7萬。因為這年高收債基金上漲13.16%。
這時可以看到,就算遇到單年顯著的上漲,因為資產規模太小,獲利金額也不多,無法顯著的將該年的提領金額抵消。整體資產價值仍持續下降。
2023年底到2024年底也是相同的狀況,從6萬美金縮小到只有3.5萬美金。資產持續縮水。
從2008年底的19.4萬美金,到了2024年底,剩下3.5萬美金。近幾年每一個單一年度提出金額是2.7到2.9萬之間。恐怕已經接近資產耗盡的終點了。
假如一個投資人,真的在2008退休時就將個人資產全部投入高收債基金,設定7%的初始提領率,想要就這樣安穩的過退休生活,到現在恐怕會悔不當初。
在退休17年後,他看到自身資產已經快被耗盡了。他會開始想,是不要跟孩子拿錢。假如沒有子女,要從那些社福機構拿到補助。這不是美麗的光景。
當初跟投資人吹捧高收債可以穩穩帶來退休現金流的人在那裡呢?他們會為你的退休投資失敗出來負責嗎?
三個重點。
第一,以為高配息資產,譬如高收債或高股息股票,是退休投資的良好選擇。是一個危險的假設。這些資產類別與投資工具,未必會帶來想像中的穩定現金流與美好退休生活。
第二,退休期間使用7%的初始提領率是過度提領。即便用在其它較為保守或合宜的退休投資組合,使用年限也不會很長。以為某標的有年化幾趴的報酬,就可以設定幾趴的提領率,反應的是對退休投資掌握不足。不知道合理的提領率範圍。
最後,則是我去年也講過的,那就是退休規畫一開始犯下的重大錯誤,日後顯現出來時,代價沉重,難以修正。
像這位投資人的狀況,剩一百萬初頭的退休資產,假如身體很健康,還有十年以上的生活要過,要怎麼辦?再回去工作嗎?有那些工作適合長者?
這會非常困擾。
以為退休很簡單,就買高配息資產就好,隨著時間過去,對退休投資的輕忽與不瞭解的代價會逐漸顯露。而且時間無法重來,經年累月形成的問題會很難處理。
由於退休當下,手上會握有工作與投資幾十年的成果,日後也很可能還有幾十年的日子,學習退休投資相關知識,是人生最值得的投資之一。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聯博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實際進行退休提領的成果,2024更新(High Yields Do Not Bring Sustainable Retirement Income)
為何”穩定配息”不是良好的投資目標(Stable Dividends or Stable Cash Flow)
退休時,100%投資股市的重大缺點(100% Equity During Retirement?)
退休投資與提領恐怕不是你想的那樣(Investing in Retirement Can be Better than You Think)
四種不同的動態退休提領策略(Flexible Withdrawal Strategies)
“How to Retire”讀後感4—三種常見動態提領方式的優缺點
為何年輕人不該追求配息(Bias Towards Dividends)
Labels: 退休制度與計畫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