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讓回憶變得更美”為何是個投資陷阱(Memory is Not Reliable in Investing)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最近看到《致富心態》(The Psychology of Money)《一如既往》(Same as Ever)作者Morgan Housel寫的”A Message From the Past”一文,覺得頗為受用。寫成此文。

Housel先生提到,在大學畢業後自己跟當時的女友(現在的太太),在西雅圖郊區租了一個公寓。房況不錯,地點很好,還有湖景。當時才二十初頭,有工作,沒小孩。放假可以睡到自己想起床的時候,再悠閒去做自己喜歡的活動。

作者跟太太說:”當時真是人生最好的時刻。”

太太給他一個白眼,說:”你在說什麼?當時你焦慮、害怕,那可能是你人生中最憂鬱的時期。”

作者再多想一下,發現太太是對的。當時他對自身能力充滿懷疑,害怕自己被炒,擔心未來職涯發展,也擔憂關係無法長久。當時的自己其實有數不盡的煩惱。

也就是說,作者現在回顧,腦中的回憶告訴他,”這真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而其實當時的自己覺得”真希望這些日子快點過去”。

當我們回顧過去,我們常忘記自己當下的感受與想法。我們記得的是,我們認為自己當時應該怎樣覺得。

什麼叫做”認為自己當時應該怎樣覺得”?

就是現在,我知道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問題,自己的婚姻沒有問題,這些人生的重大面向其實都正向發展之後,所以我當時應該沒有什麼好擔心的,應該是很快樂的。

也就是說,事後已經瞭解一切,結局已經展開,會讓我們回顧過去時,帶來跟當時面臨所有未知,一切不確定的自己,截然不同的感覺。

現在你知道自己已經克服了這些挑戰。
當時你不知道自己能否克服這些問題。

這就是差別所在。

這會在投資時造成什麼問題呢?

作者就想到有次自己在研討會中被問道:”投資者對於近15年連續不斷的上漲,該如何看待市場?”

這15年指的是金融海嘯之後,從2009到2023的美國股市。

作者說:”那來的連續15年上漲?”

你是不是忘記2011的歐債危機、2015夏天的股市修正、2018年底的美股下跌、2023的美國地區銀行危機,更不要說2020席捲全球,當時看不到終點,讓經濟直落谷底的疫情?

問題一大堆。

現在回顧,投資人就直接說:”15年大多頭”?

這就跟作者回憶自己年輕時的狀況完全一樣。

事後,我們已經知道歐元區沒有解體、銀行危機會被解決、疫情也過去了。我們知道這些問題終究都會解決。所以會覺得過去十幾年取得高報酬很簡單啊。這是美好的大多頭年代。

但我們忘記,當下面對這些風險與未知的投資人,都是不知道未來到底會如何。

歐債危機、傳染病危機,等中間大大小小的市場下跌,都有人覺得問題恐怕不會那麼容易解決,市場會長期沒報酬或負報酬,而離開市場。

更不要說這期間常見的負面言論,譬如:

”市場上漲都是QE帶來的,QE停止後,市場一定崩潰。”
”股市估值過高,最好遠離”
”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倒掛。即將有經濟衰退”。

這中間有太多太多看似正當的理由驅使人們中止投資,離開市場。

回顧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結果已經知道,沒有不確定。

這造成很多人以為投資很簡單啊,就投入,然後留在市場裡面,這十幾年就是資產數倍的成長。或甚至以為,這段期間只要使用槓桿,那就是保證賺到滿缽滿盆。過去的風險,現在看變成都是機會。

問題是,當下的不確定性,就可能讓你中途放棄。遇到重大挑戰的當下你會覺得那是風險,不是機會。

回顧沒有不確定。但你無法避免面對當下,當下的情緒與行動,是完全圍繞著未來的不確定。

投資時,未來市場報酬如何,經濟如何發展?
家庭生活,未來夫妻或家人關係如何?
子女教育,未來小孩讓長成什麼樣子,有怎樣的發展?

人每天就在擔心這些不確定性,然後做出當下自己認為合宜的應對方式。

這在生活與投資有幾個實際應用。

首先,就像作者回顧自己二十幾歲的時代,當下很煩躁,事後覺得很美好。他想告訴過去的自己:”不用擔心那麼多。大多問題,其實是會得到解決。”

不要過度擔心當下的挑戰。

再來,不要低估投資的難度。

現在回顧過去的上漲,會覺得那是唾手可得的報酬。幾乎是一種保證。那常是太過美好的觀點。等你拿真金白銀去投入市場,就會馬上體驗持續面臨市場高度不確性所帶來的情緒壓力。

假如槓桿取得倍數報酬那麼容易,那麼美國股市從1970年以來,有10.7%的年化報酬。這期間應該不少美國一般投資人只要簡單用一下槓桿,就可以取得長期20%或甚至30%的年化報酬啊。

美國投資人,年化報酬二、三十趴,應是普遍現象。巴菲特年化報酬19.8%,有什麼資格叫股神?應該是投資界大兵的程度而已啊。

事實並非如此。想想看,你有沒有看到那一位美國一般投資人用槓桿帶來長期勝過巴菲特的成果?

不要低估投資的難度。

文章結論講得太好了,原文引述如下:

“The past wasn’t as good as you remember. The present isn’t as bad as you think. The future will be better than you anticipate.”

或可譯為:"過去不如記憶中美好。當下沒有想像中那麼差。未來會比你預期更好。"

過去不如記憶中美好,所以投資沒有像回顧時那麼容易。

當下沒有想像中那麼差,所以當實際面臨各種波動與挑戰時,應避免過度情緒反應。

掌握與瞭解自己面對過去與當下的觀點差異,對生活、對投資,都有不小的助益。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疫情那麼嚴重,本來就是要出清股票啊—你淪為後見之明的俘虜了嗎(Don’t Fall Prey to Hindsight Bias)

熊市的痛苦(Anatomy of Bear Markets)

Stress Test讀後感1---當2008已成遙遠的回憶

回憶與經驗塑造你的投資模式(Investment Stratigies Shaped by Recent Market Performances)

欠錢之外,兩種常被忽略的負債1(Non-Monetary Debts)—期望負債

摩根.豪瑟的閱讀、選書與寫作原則1(Morgan Housel’s Advice on Reading)

金融市場並非平均,意外實為正常(It’s Never Normal)

投資該學習的是如何留在市場,而不是如何進出市場(Stay or Stray? The Importance of Staying the Course)

不要做出讓自己後悔的投資舉動(Things You Should Know When Start Investing)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