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讀後感3—注意自己的價值,而非估值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書中對”財富自由”的定義是:

“不必再為了滿足生活所需,出售自己的時間。”

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被動收入高於生活開支”更好的定義。三個理由。

傳統定義最明顯的負作用,就是造成很多人刻意去買會配息的資產。以為配息才叫”被動收入”,忽略了投資的另一個重要(在股市是更重要)的獲利來源,”資本利得”

作者提出的這個定義,也將重點從金錢上轉出,變成是時間上的自由。時間是比金錢更寶貴的財富

這個說法也代表,不需為生活所需出售時間,那會不會為了其它事情或目的,”出售”自己的時間?

當然還是有可能,或甚至是必要的。當你不再需要為了基本生活開支花時間去工作,你自然可以將時間用在其它你覺得更重要的目標上。”財富自由”由此來看,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里程碑。

第三點,假如以“不必再為了滿足生活所需,出售自己的時間”為目標,那代表在工作時,要很有效的出售自己的時間。

一個人在出售時間換取金錢時,有三個”商業模式”。

第一:一份時間賣出一次。
第二:一份時間賣出多次。
第三:購買他人時間,再賣出去。

第一種最常見,就是受僱者。大多工作的人,都屬第一種時間出售模式。

但是一樣是第一種模式,裡面有兩種人類。這裡作者有精闢的解說。

工作者就是出售自己時間的人。有人一個月的工作時間可以換到四萬,有人可以換到十萬。不同的薪資其實就是代表不同的時間價格。

僱人的公司與老闆則是時間的買方。所以剛才的價格,或說是薪資,就是一個時間交易市場中的成交價。

就跟股市、債市這些金融市場一樣,時間的價格會波動。有時會高一些,有時會低一些。

也就是一個工作者其時間的價值,有時會被高估,他拿到高於其工作能力價值的價格。有時會被低估,他拿到的薪水是低於其能力價值的。

也跟金融市場一樣,長期下來,市場給予的定價,會大致符合該工作者真實能力的價值。

所以出售自己時間的工作者當中,有那兩種人呢?

第一種,看價格。
第二種,看價值。

第一種看價格的人,就是很在意自己當下的薪水。

這會帶來幾種特徵。譬如一直覺得不夠,一直想藉由一些技巧跟公司要求加薪或跳槽到願意給更高薪水的公司。而因為覺得目前拿到的薪水不值,所以在工作上消極應對,只求及格。

這不是說追求更高收入的舉動是錯的。最終我們還是希望收入要能匹配自己的能力。

但不要以為自己能力沒有進步,就可以要求愈來愈高的薪資。那是條無以為繼的路。

重點要放在自己的價值,你是否成為一個具有愈來愈高價值的人。高價值代表你有獨特的工作能力,或是在職場能調和各方,一同協作達成目標,這種管理的能力。

你一旦把目光放在自己的價值,工作的態度就會完全不同。因為你不僅是在為老闆工作,你也在為自己工作。工作時多做一些,要求成果更好一點,品質更高一點,所鍛鍊出來的工作能力,就是在提升自己的價值。

而一個具有更高價值的自己,才是日後獲取更高薪水的踏實基礎。

這段論述與想法,可以讓許多”領薪水”工作者,走上成長之路。透過個人的成長,帶來金錢收入與資產的成長。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被動收入與財富自由,你該知道的事(Something about Passive Income and Financial Freedom)

反脆弱(Antifragile)讀後感3---財富自由的代價

Your Money or Your Life讀後感2---被誤解的財務自由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讀後感1—不求速成,但需快速入門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讀後感2—正確未必有價值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讀後感4—急躁對財富的傷害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讀後感5—比金錢與時間更重要的財富

“大人學破局思考”讀後感---職場與人生,你該掌握的重點

1 comments:

chhèng-chí 提到...

第一:一份時間賣出一次。
第二:一份時間賣出多次。
第三:購買他人時間,再賣出去。
以齒科來看
幫人治療,逐擺干焦會當賣1擺
把治療方案寫成SOP教材或提供材料設備,就能賣正濟擺

毋閣後壁2款bô-tiāⁿ-tio̍h無定著(uncertainty),chìn-thè進退(fluctuation波動),sûi-ki-sèng(Randomness隨機性)誠大.
比如作家,如果著作賣得出去,伊毋免逐擺賣1本冊就寫1次,賣1億冊,伊嘛干焦寫1擺,
J. K. Rowling就是按呢
毋閣J. K. Rowling成功,代表有幾百萬ê作家需要打工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