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持有到期就可以免除利率風險的迷思(Holding to Maturity Does Not Eliminate Interest Rate Risk)
除了以為央行升息債券就一定會跌價之外,債券世界另一個常見的錯誤觀念就是:
”我只要買進單支債券,把它持有到期,發行者沒違約,我順利拿到期間全部的配息跟最後的本金,那麼這期間殖利率波動,就沒關係了。”
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債券的利率風險,無法以持有到期,把它消滅。這個做法,往往只是讓投資人誤以為這樣就可以把利率風險消除。
表面上看起來,風險的確是不見了。持有到期,最後票價價值1000,你就是拿回1000的本金。這期間就算殖利率上升,也不會造成任何債券資本損失啊。
這是一個有點太單純想法。我們用個例子來說明。
譬如你現在參與一個債券市場。這個市場很特別,每一小時只搓合一次交易。每次十筆。你這個小時沒成交,就要等到下一個小時再交易。
有一天,你想買進一支債券。你看10點整點的交易時間快到了,你趕快下單。希望可以買到1000票面價值,殖利率5%的債券。
結果10點想要買賣的人太多了,你晚了一步,拖到十一點才成交。當時的債券價格是票面價值1000,但殖利率剩4%。
你會不會後悔,早一點下單,你就可以買到殖利率5%的債券了。
現在晚了幾分鐘下單,殖利率剩4%,每年配息40塊,比5%債券每年50的配息少了10塊。持有十年下來,可是少了100元的獲利啊。
你會說這張4%債券持有到期,你每年拿40的配息,最後拿回1000的本金,所以你就毫髮無傷嗎?
不會吧。
重點在於,機會成本的損失,就是貨真價實的虧損。
看完這個例子後,就可以解釋本文一開始的問題。
你現在用1000元票面價格,買進某家公司發行的一張票面利率4%的十年期債券。
結果過了一天,同一家公司,相同的信用評等,發行十年期,票價價格1000元,票面利率5%的債券。
你會說你把原先的4%債券持有到期就沒有損失了嗎?
不會吧,你的資金是有機會拿到更好報酬的。你這張債券的利率從4%爬升到5%,對你來說是機會成本的損失,也就是貨真價實的虧損。
買到殖利率4%的債券,發現之後殖利率變5%。有兩個處理方式。
第一個就是以現在變成比較低的價格,賣出原先殖利率4%的債券。(殖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接受資本損失。但可以拿到之後比較好的配息。
第二個是不賣,就持有原先殖利率4%的債券,持有到期。表面上看起來沒有殖利率上升造成的資本損失,但這樣做,損失是表現在持有期間比較低的配息收益上。
一定會有損失,第一個方式,損失表現在資本減損。第二個方式,損失表現在配息減損。
以為第二個方式就沒有利率風險,其實是一種錯誤理解。
這個範例以一天就出現殖利率的大變化來解說概念。但不論是買進債券之後一個月,或是兩年,殖利率出現變化,道理仍是相同。
這其實是債券投資的一個基本概念。任何投資界專業人士,不會跟你說債券持有到期就不會有利率風險。這是一個基本的知識。
也就是說,假如你看到一個人在談論債券,鼓吹持有到期就不會虧損。那麼不管他在其它方面講得多厲害,譬如多會看財報,多會掌握整體經濟趨勢,還是會做什麼動態資產配置。恐怕,他在債券方面的知識有個漏洞。
不要再相信這種說法,也不要再傳播這種說法。
看似簡單的債券,其中其實有許多值得深入探究與思考的地方。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不要用錯誤的方式處理債券的信用風險(Credit Risk is NOT Interest Risk)
適時進出債券市場的妄想(The Illusion of Market Timing in Bond Markets)
看到美國公債被拋售的新聞,會讓你擔心嗎?(Central Banks Dumping US Treasury?)
面臨升息,棄債選現金,有什麼不對? (What’s Wrong with Cash?)
債券定價
Labels: 債券
4 comments:
困擾許久的疑惑,終於在您的說明下豁然開朗,資產配置加再平衡還是投資路上的最佳方案!謝謝!
這個利率風險的迷思,就跟國人喜歡購買儲蓄險商品一樣。
都以為只要繳費期滿,就能拿到儲蓄險宣稱的利率,認為這類商品沒有利率風險。
完全不考慮繳費期間(6年,10年,20年)所損失的機會成本。
儲蓄險因為綁約的特性,提前解約會造成高額的本金損失,更不可能像債券那樣可以賣舊債買新債。
當有更高利率的選擇時,儲蓄險商品是完全被綁住而動彈不得。
Alex
不客氣~
SJ
謝謝您的分析~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