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專賣長年期公司債的真相(Why Financial Advisors Recommends Long-Term Corporate Bonds)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全新》債券啟示錄” 課後,有些朋友在體會到長期債券的風險與單一公司債的問題後,會拿手機讓我看他實際持有的債券,詢問這些當初銀行推薦的標的要如何處理。

幾乎沒有例外,這些單支債券幾乎都是長年期公司債。

為什麼銀行理專會很一致的推銷長年期公司債呢?

我們先看”長年期”。

譬如有一支債券,現在賣你1000。一年後到期,給你50元利息,並歸還1000元的本金。

請問它的到期殖利率是多少?

很簡單,就是5%。

然後,銀行在賣這支債券給你的時候,加上5%的收費。現在賣你1050。債券一年後到期,給你50元利息,並歸還1000元的本金。

請問它的到期殖利率是多少?

會變成0%。

金融業者在賣債券給投資人時,會將賣價往上拉。在跟投資人收購債券時,則會將買入價格壓低。這個價格的上調與下壓,就是業者的獲利來源之一。

短期債券只要加上費用,會對報酬產生明顯的影響。很難不被投資人發現。

接著看下一個例子。

你在2025年初買進一支十年期債券,花費1000元。之後這支債券每年給你50元的配息,最後到期時還你1000元。狀況如下表中間欄位的”原始狀況”。

(原始狀況的第一列是-1000,代表花費1000買進。之後的數字都是正數,代表都是收進來的現金流)

日期

原始狀況

加上收費

2025/1/1

-1000

-1050

2026/1/1

50

50

2027/1/1

50

50

2028/1/1

50

50

2029/1/1

50

50

2030/1/1

50

50

2031/1/1

50

50

2032/1/1

50

50

2033/1/1

50

50

2034/1/1

50

50

2035/1/1

1050

1050

這樣可以算出,你會得到5%的到期殖利率。

然後請看上表最右欄位的” 加上收費”。這一張1000元的債券,銀行賣你的時候加上5%的費用,賣你1050。之後也是每年拿50元配息,最後拿回本金。

這時候到期殖利率會下降為4.4%。跟原本的5%相比,就只下降0.6%。跟剛才的一年期債券,只要加上5%的費用,就會讓報酬變零相比,影響看起來比較輕微。

接下來看20年期的債券。

”原始狀況”是你在2025年初花1000元買進一支債券,。之後這支債券每年給你50元的配息,最後到期時還你1000元。

” 加上收費”則是一開始就被收5%的費用,花費1050買進這支債券。之後的現金流跟”原始狀況”相同。

日期

原始狀況

加上收費

2025/1/1

-1000

-1050

2026/1/1

50

50

2027/1/1

50

50

2028/1/1

50

50

2029/1/1

50

50

2030/1/1

50

50

2031/1/1

50

50

2032/1/1

50

50

2033/1/1

50

50

2034/1/1

50

50

2035/1/1

50

50

2036/1/1

50

50

2037/1/1

50

50

2038/1/1

50

50

2039/1/1

50

50

2040/1/1

50

50

2041/1/1

50

50

2042/1/1

50

50

2043/1/1

50

50

2044/1/1

50

50

2045/1/1

1050

1050

假如是原始狀況,到期殖利率是5%。加上5%的收費後,到期殖利率降為4.6%。這時就只降低0.4%而已。

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到,債券到期年限愈長,銀行收費造成的到期殖利率的減損看起來會愈小。也愈不容易被投資人發現。

但請小心,每年落後0.4%,20年下來,其實是很可觀的差異。

這是金融業慣用手法,藏匿費用。而為了隱藏費用,推銷投資人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長年期債券,顯著的利率風險,卻完全是投資人在承擔。

第二個問題,為何要賣公司債?

像目前20年期美國公債到期殖利率是4.96%。20年期的AA級公司債到期殖利率可以到5.69%,A級公司債則有6.0%。

公司債殖利率比公債高。

假如銀行賣客戶低殖利率債券,譬如殖利率只有3%。因為收費造成殖利率下降0.5%,會變成只有2.5%。感覺會低很多。

但假如是比較高殖利率的債券,譬如殖利率有6%,因為收費造成殖利率下降0.5%,殖利率也還有5.5%。就會覺得差距不是那麼大。

所以推銷公司債的動機之一,也是用來藏匿費用。

另外,公司債的流動性比公債低很多。一般投資人幾乎不太可能查到單一公司債的及時報價行情,無法確認自己到底被多收多少錢。這種局面,剛好可以讓投資人被高費用宰殺,還渾然不覺。

金融業者之所以選長年期、公司債進行銷售,完全是以自身為考量。

然後為了業者的銷售業績,投資人要去承擔的高度利率風險與單一公司債的信用風險

這些風險其實對很多投資人來說,是他們不想要,也沒必要承擔的。

為什麼為了金融業者的行銷,方便他們隱藏費用,所以投資人的債券部位都要承擔高度利率風險與信用風險?

我很想問,這種狀況,到底是投資人在服務金融業者,還是業者服務投資人?

本末倒置,莫過於此。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關於長期公司債銷售的不同觀點(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Long-Term Corporate Bonds)

債券投資的危險行為(Tightrope Walking in the Bond Market)

投資單一高評等公司債的大風險(Reverse Lottery)

債券持有到期就可以免除利率風險的迷思(Holding to Maturity Does Not Eliminate Interest Rate Risk)

債市”送分題”,到底送了多少分?(No Brainer or Fool’s Gold)

不要用錯誤的方式處理債券的信用風險(Credit Risk is NOT Interest Risk)

投資交易所買賣債券(Exchange-Traded Debt,ETD),你該知道的事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