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ds of Finance讀後感2—美國央行的成立
書一開始,分別用一章帶出英國、德國、美國與法國央行總裁,讓人物一一出場。文字寫的很好,除了當時各國銀行業狀況、金融業面對第一次大戰的處境之外,對於這些人的成長與家庭背景都有討論。
其中最曲折的當屬美國中央銀行系統的成立過程。
美國在有央行與沒有央行之間搖擺。1791年,當時美國財政部長Alexander Hamilton成立了美國第一家央行,The Firs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其實當時美國全國除了央行以外,只有四家銀行而已。1811年,這個央行的章程到期後,機構就自動終止了。
1816美國再次嘗試,成立了The Second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這個央行一直存在到1836。
接下來七十幾年間,美國沒有央行,也活得好好的,甚至經濟繁茂。
一直到1907,在一次危機中,美國金融業感受到央行的必要。危機的引爆點,是一家銀行的投資失利,造成存款者失去信心,擠兌開始。然後恐慌擴大,一家接一家銀行,都開始出現擠兌。
當時金融界向美國最有臉面的銀行家John Pierpont Morgan求助。Morgan把任務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決定那些銀行該救,那些放它倒。這個任務他交給Henry Davison與Benjamin Strong(本章真實主角,美國聯邦準備銀行紐約分行第一任總裁)。第二部分,找錢。這部份Morgan自己做。
看在Morgan的面子上(也或許是強力手段),很多銀行家拿出錢來,”共襄盛舉”。最後危機是度過了,但這個事件也暴露出美國金融界的脆弱。總不能日後都要再靠一個人來挽救大局吧。
美國國會於是編制了特別委員會來研究央行成立的可能。在考察了許多歐洲央行後,工作停滯。前面提到的Henry Davison有感於進度不前,自己找了三位銀行家、一位財政部官員跟一位參議員,到喬治亞州外海的Jekyll Island Club進行祕密集會與討論。這個號稱”The most exclusive and most inaccessible club in the world”的地方,提供絕佳掩護。
他們研究出來的方案,在1911一月公開,以參與的參議員姓名,命名為The Aldrich Plan,計畫要求成立的是The National Reserve Association。
後來由於擔心權力集中一家銀行,1913年參議員Carter Glass修改提案,改為由多家銀行組成,這些銀行名為Federal Reserve Banks(就是美國聯邦準備銀行在各地區的分行)。然後由Federal Reserve Board(聯準會)決定整體政策走向。
這就是當代美國央行的雛型。
1913年,美國總統Woodorw Wilson在The Federal Reserve Act上簽名,美國央行體系正式成立,Benjamin Strong成為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的第一任總裁。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美國聯邦準備系統
Lords of Finance讀後感1—金本位的榮光與弱點
Lords of Finance讀後感3—私人央行
Lords of Finance讀後感4—難解三角債
Lords of Finance讀後感5—重返金本位
Lords of Finance讀後感6—重新定義央行任務
Lords of Finance讀後感7—法郎匯率戰
Money of the Mind讀後感2---百年前的銀行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2 comments:
喬治亞「州」誤植為喬治亞「洲」。
謝謝幫忙
已經更改~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