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買高賣低?
這個標題真是太無聊了,買高賣低還要解釋?恐怕的確是要解釋的。在接觸投資過後好一段時間,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買高賣低。因為,沒有投資人會喜歡或是承認自己在買高賣低。投資世界的買高賣低,已經化身為”策略”,而深植在很多投資人的心中。
人喜歡看最近的態勢,來評估一個投資是否值得投入。Bill Bernstein在他的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書中,有一個絕佳比喻。今天,你用一盎司400美金的價格買進了一盎司黃金,你朋友在三個月後,用每盎司350美金的價格買進,過了十年後,黃金一盎司值600美金,你們同時賣出。誰賺得多?
少有投資人會答錯這題。當然是你朋友,因為低價買進,所以賺得多。任何東西,假如日後要賣掉的話,一定是進價愈低,日後報酬愈高。
但投資人一進入股市,腦袋似乎就顛倒過來。股市愈漲,大家對它的期待愈高。前陣子台股上漲時,大家上看萬點,以為今年股票賺的會比薪水多。新興市場近年愈漲愈高,大家不只買新興市場基金,更買拉丁、東歐,或是想辦法開戶買中國基金。
投資人只看最近,而相形之下較不完整的資訊,卻忽略長期,相對較完整的資料。把最近的情勢,做過份的延申,以為將一直延續下去。這是一個很嚴重的投資錯誤,它會讓你完成買高賣低的前半部。
一個資產的價格愈高,它日後所能期待的報酬愈小。黃金是這樣、房地產是這樣,股票也是這樣。太多人根本沒想到這個不證自明的事理,整天腦海裡只有”看好”這兩個字。買進的行動,是被想著一年30%的心情所驅使,想到的理由,其實只是用來掩飾自己這個不理性行為的藉口。很多人連自己都騙過去了,以為自己是個”理性”的投資人。
金融資產有個最奇怪的地方,愈貴愈有人買。這個特異點,原因就在於投資人理性化自己的不理性行為,以”看好”為投資選擇的指引。看好,就是買高。你有看過那個投資人會看好跌跌跌,跌很深,跌很久的標地嗎?No。他們會說,等情況好轉一點,明朗一點再進場。我翻譯這句給你聽,他在說,我就是要當追高的投資人。
更有很多投資人買進之後,執行所謂停損的”投資策略”。這根本不是投資策略,這是賭博、投機策略。假如你是用賭博或投機的心情參與市場,那你應該使用,免得你輸光家產。假如你在投資,你會很難解釋停損和賣低的差異。當然,基金公司推出的很多基金,其實前面都應該加上”投機專用”這四個字。買賣投機用的基金,使用投機策略當然可以。但賭博的主要目的是娛樂,賺錢從來不是它的主要機能。唯一的贏家,只有莊家。買賣投機基金,唯一的贏家只有基金公司。
在資產下跌時賣出,不是賣低不然是什麼?常有人說,先把單筆還有獲利的,在下跌中賣出。保有獲利,寧賺不虧。聽起來,真有道理。可是你想想看。假如你已經知道前面所說”看好”的謬誤,知道低點才是買點。下跌不正是應該買進的時候嗎?你以為市場會記得你現值30萬的基金股份,是在低點才進場買進,或是半年前就買進的嗎?然後市場會對你現在,在低點買進的30萬比較寬宏大量,對你之前買進的30萬比較苛刻嗎?其實,只有你記得罷了,那只是你的心理帳。贖回再買進,只是浪費手續費罷了。
很多執行寧賺不虧策略的投資人,他們遵循古老的諺語”Better safe than sorry.”。寧願安全保守一點,也比事後後悔好。也就是寧願少賺,但也不要賠。但結果,他們常是”Safe and sorry.”。他們的確安全了,但也很後悔。他們的確少賺,也因少賺而後悔。沒有在低點買進的勇氣,怎會有日後高報酬的光采?
葛拉漢在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一書中,對股市有個生動的比喻,就是Mr. Market,市場先生。他有極端的情緒波動,情緒大好時,以很高的價格賣你股票,情緒低落時,以很低的價格賣出。你,做為一個聰明的投資人,一個Intelligent Investor,就要知道利用市場先生,在低價買進,在高價賣回給他。利用他,而不是隨他的情緒波動。
停損,是一個被動策略。當市場下跌到某某趴後就賣出,完全被市場情緒所驅動。它給投資人一種對自己的投資有所掌握的感覺,事實上,它帶給投資人的是百分之百的身不由己。
這奇怪了。這個停損的策略,可是被很多基金公司放在網頁、很多媒體反覆提及,很多”大大”再三論述的重點,總不成是錯的吧?
讓我引述Oscar Wilde的一句話”The value of an idea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sincerity of the person expressing it.”一個概念的價值,跟誰說它是沒有關係的。即使這個人說得詞真意切,也是一樣。舉個簡單的比喻,假如環球小姐說了”BS”,這兩個字就會從髒話字典中除名嗎?不會,它還是髒話。一個沒用的投資概念,不會因為從巴菲特口中說出,就會變成有用的東西。想想看,用你的common sense,再把這些論點想一下吧。
以看好為理由買進,以停損或保有獲利為出場的藉口,就是現實世界中的買高賣低,也是太多投資人難以跳脫的窠臼。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常見的投資繆思---停損(The Fallacy of Selling at a Loss)
常見的投資繆思---停利(The Fallacy of Locking in Gains)
無刀投資學
為什麼要再平衡----人類的心理偏差(Expectancy of Investors)
空頭,回頭才看得到
常見的投資謬思---長期與短期投資的分別續(Holding Period vs Investment Time Horizon)
賣基金的時候,買基金的時候
投資人的遊戲
CFA Institute Cautions Investors On 12 Common Mistakes一文讀後感
富國強民的投資之道,觀看2007年台灣境外基金投資資料有感(Avoid Timing and Selection Penalty)
和看法相同的人一起投資(Like Attracts Like)
無盡的後悔-----投資的貪婪與恐懼
Labels: 投資概念
41 comments:
這裡每一篇都是好文章,加油
台灣股神
寫的真好,鞭闢入理。
我對停損點有點看法
停損點是一定要設的,但不是設在低點,而是設在高點.
設在低點,表示你對股價一點了解都沒有.
設在高點狀況如下.
(舉例)
((你看好某價格40元的股票,其價值應在於60元.結果股票果然如你預期的開始狂漲.
結果來到了75元.這時你就設個停損點.
一旦"跌"到了70元就賣出.))
(當然你如果著眼於長期投資,也可以不做)
絕對不是設在35元
謝謝各位的回應
最近去超商看到理財雜誌都在說基金..讓我都對基金有興趣了起來(我只擁有個定存戶).所以就上網搜尋基金.逛到了 綠角 的網誌,綠角的文章.都好有觀看價值~ 加油喔!
看了這篇文章.我想問一些或許顯得我還蠻笨拙問題.
所以基金應該停利不停損嗎?
那若是不停損下.要如何判斷該基金有回升的趨勢而不是就此住套房呢? 亦或者說凡是基金都會回穩.升,撐得久就能看見價值呢?
希望不另指教~ 謝謝您
這些問題 恐怕你要自己找尋答案
你自己找到的答案 自己認為有理由 可行
那才是你的投資方式
別人跟你說 那都是別人的方式
對你 不一定行得通
謝謝您
我問的問題,答案會是因人而異的阿? 沒有像這篇文章說的 正常投資應該 買低賣高 這樣正確觀念的答案嗎? 我搞不清楚了 @@"
我想說應該會有個正確觀念(撇開投資心態)的答案說~
我怕找到的答案會是錯的~ 呵呵
還是謝謝您
投資最難的地方就是永遠不知道何時高何時低,所以我的觀念是買進並持有,直到你需要這一筆錢的那一天。
短期會用到的錢放活存,最近用不到的錢放定存,十年內都用不到的錢買基金。
謝謝SJ的回答
匿名先生
假如在網路上看到一個部落格
然後跟版主談一下
就可以知道投資的真理
那投資 也未免太無趣了
我也還在學習
一起來吧
碰巧接觸到綠角的部落格,覺得裡面的文章,都跟一般雜誌或財經網站觀念都不一樣.有給我另一角度的思考,綠角大大平日都是怎麼進修的?真是令人好奇.
版主的停損與賣低,看好與追高觀念實在是很深奧.但是有個疑問,版主認為寧少賺不虧的人沒有在低點買進的勇氣,怎會有日後高報酬的光采? 但是投資最大原則不就是不要虧損嗎? 少賺還是賺阿,誰能有把握說之後一定會漲回來?我倒覺得rw大大說的不錯,停損要設高點而不是設低點,版主你覺得呢?
你可以看”參考”這個分類中的文章
有一些我看過覺得很好的書
很有趣的一點
不少朋友提到綠角部落格
都說這裡可以提供“另類觀點”
其實 假如你去晨星的Vanguard Diehard論壇或是Boglehead論壇
你會看到成千上萬 投資想法和綠角類似的人
我推薦的三本理財書籍 Bogle on Mutual Fund, The Four Pillars和A Random Walk都是暢銷書
和我看法類似的投資人很多
只是在台灣 相對少了些
我覺得我的看法在文章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哲學
我買基金 不買個股
因為我認為投資是要買進經濟體的一小塊
有的人買個股 對他來說 投資就是買個股
買個股 你很難沒有”停損”策略
你很難不在睡前 猜測擔心明天個股的走勢
這只是投資想法的不同罷了
這真的個不錯的理財投資知識網頁.雖然有些我還看不太懂...但對想多涉取這方面知識的我.有所幫助...每一篇..一篇一篇慢慢看...綠角大大...辛苦拉...^^感恩喔
謝謝回應 有空多來!
我有異議...
買高賣低,談的是結果,停損,談的是作法。
老是判斷錯誤,所以老是要停損,以結果來說,就是買高買低,沒錯。
但,造成買高賣低的原因,是判斷錯誤,不是停損。
而且,正因為設定停損,才讓買高賣低的損失變少了。
以不好的操作結果,反推回停損是錯誤作法的結論,有問題啊...
舉該文中這句話來說:
「假如你已經知道前面所說”看好”的謬誤,知道低點才是買點。下跌不正是應該買進的時候嗎?」
很多人在鴻海跌到100的時候,在去年台股跌到6000的時候,其實就是採用這種態度和作法,到了現在......
總之,是判斷錯誤造成買高賣低。
停損,甚至停利,都只是一種中性的操作手法,效果是減少獲益的漲跌福,只是這樣而已。
判斷太多只是美其名的瞎猜
假如停損停利是每個投資人應備的進出技巧
是一個可以減少損失擴大獲利的策略
這一整群使用停損停利的投資人
能在報酬-10%的市場或股票
變出+10%的報酬嗎?
點石成金的方法
就在於這些短期進出策略?
根本不可能
全體投資人不論怎樣進出
必得到市場報酬(未扣除成本)
說的好:
「判斷太多只是美其名的瞎猜」
直接切中核心
我同意,停損或停利,本身都是中性的作法,*不會*讓一個投資人的報酬率翻升,這只是降低報酬率的波動幅度,也就是,少賺少賠。
我是覺得這根本稱不上什麼偉大的投資策略啦...
只是讓投資人不要因為一次判斷錯誤就失血太多,死凹到底而已。
可是,這一篇我讀完的感想,好像是用投資失利的結果,倒推回去「停損是錯誤的作法」,要大家不要執行停損,這樣怪怪的...
導致賠錢的原因,是判斷錯誤,或你說的,是瞎猜。而不是「停損」這件事情本身。
而且你不覺得,對於一些很瞎的投資人,要他們執行停損,其實是蠻必要的啊...
我不是故意找碴啦,我是貴網誌的老讀者,只是幾次看到您批評停損這個作法,有點異議所以提出來而已。如果您認為我的說法有問題,我會很感謝您的指正。
晴悠君:
我覺得如果一個很瞎的投資人,亂投資失敗之後虧了30%以後停損,然後就決定收手不幹永遠離開投資市場了,那我覺得停損是有效的,起碼不會讓那個人玩到傾家蕩產。(這就像進賭城下決心輸了30%就不玩了一樣)
但如果停損之後,那個人又很瞎地再次投入(這其實是比較常見的情況),然後又再停損,又玩又停損,那停損不但完全沒用還是會玩到慘虧,還白白一來一往多浪費了交易成本,拉低了可能的平均報酬。
就算我們先忽略交易成本呢?停損是不是一定能減少損失的漲跌幅呢?未必。假如一個市場先跌50%再漲回來,沒停損的人損失是零。在-30%的停損的人是損失30%,效果正好相反。
也就是說,停損之後再投入的結果,當然可能好運逃過下跌而賠的比不停損的人多,但也可能反過來讓自己更加曝露在一個市場短期的高度波動風險中,而使得虧損幅度比不停損更大。
整體而言,在平均報酬無法因停損而增加的情況下(其實算入交易成本的話是減少),持續的停損再投入,反而會造成長期下來的績效波動更大。(運氣好可能比市場好很多,運氣差可能比市場差很多)也就是說會使得長期的 報酬/風險 比,大於不停損的人。我覺得這是停損的害處。
感謝ffaarr精采的解說
補充一下 主力 作手 操盤人 是最常進進出出 買高賣低的人 但是他們這樣進出都是有目的的 通常目的是拉抬 出貨 護盤 之類
主力 作手 操盤人
大家常把他們想成股市中的大白鯊,常勝軍
其實 他們也有吃鱉的時候
To ffaarr
關於您寫的這段:
「也就是說,停損之後再投入的結果,當然可能好運逃過下跌而賠的比不停損的人多,但也可能反過來讓自己更加曝露在一個市場短期的高度波動風險中,而使得虧損幅度比不停損更大。」
這裡我不太懂,想請問一下。
嚴格執行停利停損者,經常是順勢操作投資人。他們不會在市場持續下跌時「逢低買進」,他們只會在股市向上反轉趨勢確立時買進。但為什麼如此操作,虧損幅度會比不停損更大?是否有研究支持採停損停利者獲利績效低於不停損停利者呢?除了交易成本因素之外,小弟不太明白結論如何導出。
我自己並不採用停損停利策略,但我比較支持晴悠君的看法,覺得那只是一個中性的策略。不停損停利,換個角度看,不過就是設定一個很大的停損停利區間而已。
匿名:
我不是說停損績效「必定」會虧更多,假如不預設多頭空頭平均而言,會好會壞的機會也許差不多。(但如果是多頭市場多半是吃虧)但增加虧損的可能絕對是存在的。
舉個例子:
假如你所說的一個「順勢」的投資者,覺得現在是多頭,於是買進某國的指數基金,但設了20%的停損。結果過了二年後來看,真的是多頭沒錯,2年來一共漲了50%。但不幸的是,這過程股市波動很大,中一共有5次超過20%修正,這個投資者作了5次停損的動作,而停損之後又等到回昇上漲了一陣,再次確認「趨勢」之後才買進光。最後加加減減二年下來,在上漲50%的市場,反而一共賠了30%,再加上五次進出增加的交易費用假設是2%。結果雖然明明猜對了趨勢,順勢操作,結果因為停損策略錯誤,賠得很慘。
ffaarr的例子舉得很好
謝謝
什麼待向上趨勢確立後再買進?
都是等過去向上趨勢確立
未來呢?
買進時,運氣好剩一點動能
運氣不好,就買在高點
ffaarr 兄,
您舉的例子,我不太懂耶。如果兩年來一共淨漲了50%,加上曾經跌過5次20%的修正的補償,則總順勢漲幅會是 50%+5*20% = 150%。採相同操作邏輯的投資人的績效為何反而是 -30%呢?(當然多出來的交易成本是要認列費用的。) 何況就算你可舉個例子讓績效為 -30%, 那麼只要把例子的正反數字加以顛倒,績效就會由負轉正。
To 版主大人:
我並沒說採趨勢操作者一定能賺得比較多。如果真有動能存在,則採順勢操作應該能比平均值多賺一些。如果沒有動能存在,則採順勢操作的結果就「等於」而非「低於」平均值。當然交易成本高一些,但我實在看不出必然失敗的結論。
-------------
為什麼我自己不採用這種積極進出策略,卻不反對這種策略?因為每個投資人的條件不同。這是實情。
譬如價值投資法有很多成功實例,但多數投資人恐怕無心無力去用那些指標篩選投資標的,大多數投資人是聽明牌,或者是選自己熟悉的產業,甚至是看心情隨便買。
正是這些人的存在,讓價值投資法有成功的機會。試想如果市場上人人都是葛拉漢的話,再多的葛拉漢也賺不到平均值以上的成績。
另外,市場上有人動作迅速,一發現利多利空消息就進場操作,但更多的是資訊落後型投資人。就是因為有不看新聞的人,所以讓積極者有機會勝出。所以假設一有利空市場就會很快反應完畢,不見得必然如此。
所以,如果你有心有力可遵奉價值投資法,能即時進出市場,何樂而不為?但如果你不是,還是乖乖的定期定額買指數吧!
指數型基金追蹤平均值,剩下來的就是贏家跟輸家(剛好打平人就當作是指數好了)。不可能投資人都是輸家嘛!(要不然贏家的錢從哪裡贏來?) 市場上有高買低賣的落後投資人,就代表有低買高賣的贏家存在。如果贏家都是靠運氣好才贏,想必輸家也都是運氣不好才輸囉?
我同意版主大人,沒有什麼必勝的法則存在,輸贏有很多是運氣因素作祟。不過,投資人似乎就是分成「贏多輸少」跟「輸多贏少」這兩類喔!
最後想表達的是:我不是要對版主吐槽。你的文章真的非常精采,能幫很多不知道自己怎麼輸的長期投資人找到出路。包括我在內。但正因我也秉持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想法,所以對於您的論點,不由自主的想找漏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還請版主大人包涵。
採用版主建議的方法,可讓投資人在長期投資過程中,以低成本低風險的方式獲取極接近市場報酬的方法,居功厥偉。但如果投資人追求中短期績效,願意投入更多心力,也願意多冒風險來追求更高潛在利益的話,小的以為可能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參考選擇。
to匿名:
如果簡化來看,總共下跌100%,上漲150%沒錯,問題是停損的人會停損之後立刻投入嗎?當然不會啊,如果是採順勢投資的人,一定是停損之後,然後覺得上漲趨勢確定之後再投入沒錯吧?所以是漲了一陣之後再投入(除非我誤解順勢投資的意思),而不可能在最低點買進,所以150%的順勢只可能部分賺到,能賺到一半就不錯了,所以我舉-30%為例,就是大約估計賺到一半70%左右。你要估剛好一半75%也是可以。
另外,我舉的例子從未要說明停損一定不利,而是停損之後再投入的方式可能有利,可能不利(不僅在報酬是上如此,連風險上也是如此,停損未必風險低於不停損)在有利不利各半的情況之下交易費用就讓二者分勝負了。(另外,我說各半是指假如市場像丟骰子一樣亂數跑,長期報酬零和的狀況,如果是長期
下來正報酬機率較高的市場,例如多數的股市,停損長期報酬較差的機會其實較高),
另外,我覺得不要小看費用的影響,之前綠角有篇文章就講到,在台股市場,較相於散戶,資源較豐的法人(國內外主動基金包括在內)佔有稍微的優勢,但這個優勢扣掉股市進出的交易費用等等,就變成劣勢。其結果是贏家(主動基金)、輸家(散戶)的平均都輸給代表平均的低成本指數投資。因為這個市場不只有輸家和贏家,還有穩賺不賠的「莊家」(收手續費和買賣價差的券商和收稅的國家),因此並不代表有輸家就非得有個贏家在對面,但反之則確定,有贏家就一家有輸家。
匿名先生
假如有人認同選股是一種競技活動
而自身卻只是個散戶
用下班空閒時間研究市場的散戶
然後想說可以成為贏家
基本上 可說這是種妄想
現在那麼多人在說價值投資
或許日後是成長投資的天下
Who knows?
謝謝ffaarr的分享
費用的確讓贏家跌回平均
讓輸家輸得更多
ffaarr 兄
我們可以模擬下面幾種情形,順勢操作者漲5%才進場,跌5%退場的話。
情形1: 指數從 100 直線漲到 150.
買進持有的人:賺 50 <=小勝
順勢操作者:賺 45
情形2: 指數從 100 直線漲到 200. 然後跌到 150
買進持有的人:賺 50
順勢操作者:賺 90 (105買進, 195賣出) <=大勝
情形3:指數從 100 直線跌到 50. 然後漲到 150
買進持有的人:賺 50
順勢操作者:賺 90 (55買進, 150賣出) <=大勝
情形4:指數從 100 漲到 130, 然後跌到 110, 再漲到 140, 跌到 120, 再漲到 150
買進持有的人:賺 50
順勢操作者:賺 65 (105買進, 125賣出, 115買進135賣出,125買進150賣出) <=小勝
情形5:指數從 100 直線漲到 120. 然後跌到110, 再漲到130, 跌到120, 反覆一直到漲到 150
買進持有的人:賺 50 <=小勝
順勢操作者:賺 45 (105買進, 115賣出, 115買進125賣出,... 135買進150賣出)
情形6:指數從 100 直線漲到 110. 然後跌到105, 再漲到115, 跌到110, 反覆一直到漲到 150
買進持有的人:賺 50 <=大勝
順勢操作者:賺 10 (105買進, 105賣出, 110買進110賣出,115買進115賣出, ... 140買進 150賣出)
情形7:指數從 100 漲到 105. 然後跌到100 反覆100次,最後直接漲到 150
買進持有的人:賺 50 <=狂勝
順勢操作者:賠 455 (105買進, 100賣出, 賠5)*100 = -500 + 45 = -455
情形8:指數從100漲到200, 然後跌到100,反覆5次,最後直接漲到 150
買進持有的人:賺 50
順勢操作者:賺 495 (105買進, 195賣出, 賺90)*10 = 450 + 45 = 495 <=狂勝
其實可看出,不同操作方式,在不同的漲跌狀況下,各有勝出的機會。如果無法確定指數會怎麼漲跌,其實很難說哪種方法一定比較有利。當然我們完全同意,在交易成本上一定是買進持有的人有利。但如果投資人發現指數漲跌不是完全隨機,而有那麼一點跡象可尋的話,採用特定交易方式,就有勝出的可能喔!我是說可能喔,不是說一定喔!既然無法證明說毫無可能,就不好說買進持有方式一定比較好,不採用的人頭腦有問題等等。
最後回版主大人的話。小的沒時間也沒興趣花時間去研究,所以我是分批買進指數這種人。不過市場上的確有很多認真的投資人,花很多時間去研究也賺很多錢。而且,印象中伯恩斯坦也提過,小額投資人也有有利的地方,不見得一定輸給基金經理人 (譬如沒有資本過大交易不靈活的問題,沒有短期績效壓力的問題,不必為集團護航抬轎,沒有持股比例/不得放空/投資標的範圍等限制,也不用付高昂的管理費)。
牛肉麵對許多人來說好吃,不代表排骨飯不好吃不能吃。這是我想說的。
回 舉了很多例子的匿名兄:
你舉的例子實在太棒了,我只想請問有什麼時候指數會只在兩個數字間替換(如:100-->200-->100)
因為一般而言 都是即時不可預測的變換,如:100-->113-->102-->156-->143-->176-->122-->133-->178-->109-->156-->198-->180 (當然數字是我亂打的,要是時間單位拉更短,會更複雜)
那請問要怎麼進出呢?
交易成本怎麼算?
匿名:
我是覺得,如果有人自己能找到預測未來走勢的「端倪」的話,(我不反對說不定有這種可能)應該直接照著自己找到的端倪去操作(在任一時間點覺得漲的機會高就買,覺得跌的機會高就賣),而不是用固定%數這樣死板的作法去買賣。
高手文戰,猶如華山論劍,精闢入裡,受教了~
回白河夜船之蓮貓 兄
其實我只想說,劇情只要按照你的希望來安排,總能弄到誰輸誰贏。模式沒有穩贏與穩輸的。至於交易成本,當然是進出多的人負擔比較多。至於多多少我也不知道。
回 ffaarr 兄
您老這次的說法小弟完全贊同。
白河兄提到重點了
市場不會隨你規劃好的區間走
不同的策略 當然會在不同時候勝出
反面就是 它們也會在不同時候吃鱉
所有與buy and hold不同的策略
總結起來就是buy and hold
也將獲得buy and hold的成果
但扣掉較高的成本後
就輸了
(因為市場上所有的證券 在所有時刻 必將所投資人全體所持有
整體投資人就是buy and hold全部證證券)
謝謝大家的討論
感謝綠角大的補完!
我想我一定是了解的不夠透徹
才無法解釋的清楚....
不會不會
白河兄的討論 貢獻良多
除了較高費用(手續費,內扣費,交易費)是主動型基金本身績效輸給被動型指數基金的原因之外.
我好奇的是:主動型基金投資人應該相對於被動型指數基金投資人有更多在"買高賣低",這樣除了造成基金額外產生的交易費用以及主動型基金投資人的續效低落之外,是否也是造成主動型基金本身績效輸給被動型指數基金的原因呢? 謝謝
請參考
和看法相同的人一起投資
想請教綠角本身應該就是不停損反而會加碼進場的操作模式吧? 但這個觀念是不是比較適用在指數型投資上面呢? 表示長期看好某個經濟體系會有正向發展。如果是投資個股或是向單一國家/原物料等範圍比較小的基金的話,這個體論還適用嗎?
最近開始研讀您的部落格,也有幸參與你所開的兩堂課程,剛好看到這篇文章覺得這串討論串很有意思,想提出自己的問題,如果已經有解答在其他篇文章也請你指點一下篇名。
謝謝匿名先生對課程的支持
這樣的作法
比較適用於大範圍的投資目標
不一定是指數化投資
假如是單一國家 單一產業或是單一股票
都有倒掉的風險
有時在不斷下跌中加碼
是走向一個悲慘的結局
就算是使用指數化投資工具
投入單一國家與單一產業
也難逃這個風險
但大範圍市場 就很難倒
在下跌中的加碼
往往可以有機會取得豐碩的結果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