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風險的不同態度(Risk Management in Scuba Diving and Investing)
潛水不只是有趣而已,因為它是一個明顯有風險的活動。人不是生來在水中活動的。在水中吸不到空氣,只要幾分鐘,人就會溺斃。而且潛水的風險不是沒有空氣而已。
所以學習潛水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學著如何處理這些風險的歷程。教室課就是先教學員認識潛水夫病、空氣栓塞、氮醉等等。這些都是潛水可能帶來的危害,也就是風險。潛水課不是教學員海裡多漂亮,我們馬上就來試試。絕非如此。初期教學重點,都放在如何預防與處理風險。
游泳池中的課程也是。大家一一潛到池底後,學員就一個個練習問題排除過程給教練看。包括面鏡進水排除、水中穿脫BCD、口中含的進氣口(專業名稱叫二級頭)進水排除、二級頭鬆脫抓回、耳壓平衡、水中溝通手勢等等。等這些全部練完之後,才練習蛙鞋踢水前進。簡單的說,假如學員不知道如何排除這些問題,他就沒有資格享受潛水的樂趣。
教學過程中,教練也很小心。在泳池裡,是一個接一個學員練給教練看。不是一次兩個,或是一次三個人練,是一次一個。因為一旦練習不順,教練會馬上把學員拉回水面。
潛水的裝備與規則也會讓你體會到安全是第一考量。譬如供氣的二級頭,它的故障預防設計會讓它出現問題故障時,是持續放出空氣,而不是停止供氣(正常的二級頭是潛水員吸氣才供氣)。咬著一個故障漏氣的二級頭,比起含著一個一點氣都沒有的二級頭,在那個狀況下潛水員有比較大的機會安全回到水面?答案顯而易見。
而計算可以潛多久、潛多深的免壓潛水空氣表,在使用時,實際潛水深度假如不是表中列出的深度,那要高估,用比較深的數值來算。同樣的,實際潛水時間假如在表中沒有列出,也一樣要高估,用更長的時間計算。
整個潛水課程、裝備與規則,都是以風險為第一考量。把風險處理好,之後才是潛水的樂趣。
相較之下,綠角就想到投資這個活動。面對投資這個風險行為,有多少人用同樣審慎小心的態度在面對?投資人是先想到報酬,認為只要自己一心想要獲取報酬,就可以享受投資樂趣,還是知道要先把風險處理好,才有報酬的可能?
要潛水享受水中風光,要先學好基本知識,知道如何處理與面對風險。這就是參與潛水活動要先付出的成本。但是要投資的時候,有多少投資人是先看到風險,想要先處理好風險呢?
不知道如何面對及處理投資風險?沒關係啦!你不知道XX看漲嗎?再不買就來不及了。很多金融專業機構居然是用這種態度宣揚投資。許多投資人也覺得直接進場學習是個可行的方法。
假如潛水課程是直接下海學習,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投資一樣有風險。在那麼多人勇於直接實習的狀況下,也難怪”繳學費”變成一種通常現象了。
在上潛水課時,你會知道開口這個不行、閉口這樣不可以的教練,其實是為你好,講的內容都相當專業。但在投資時,假如有人提說不要冒太大的風險、不要做出幾近賭徒的行為,反而會被認為不夠大膽,注定與高報酬無緣。很抱歉的是,很多在投資時自以為很勇猛的人,到最後都看到投資界的深海閻王了。所以英文有句俗諺 "There are old pilots, and there are bold pilots, but there are no old, bold pilots."為什麼沒有Old, bold pilots?什麼叫”小心駛得萬年船”?
專業的金融機構,變成以高報酬的前景來引誘投資大眾購買各式投資產品,卻少談投資賠錢的風險,根本是一種本末倒置。潛水教練,有那一位會跟學員說,你知道海裡有多漂亮嗎?我們現在就潛下去看看吧?倒是有不少金融業者會跟投資人說,你知道這項投資獲利可期嗎?何不現在就買呢?這是什麼專業?
這根本是一種病態。當大家都太魯莽時,正常面對風險的態度居然會變成太保守。譬如很多人就覺得綠角倡議的全市場型ETF或指數型基金是一種保守的投資。投資整個股市居然已經變成保守了。金融海嘯所展示的一年之內虧50%的狀況,難道還不夠恐怖嗎?難道持有個股,一年虧90%或是踩到地雷全部歸零才叫真風險嗎?在投資時,太多人在冒太多且沒必要的風險。
有時真的要和其它風險活動相比,人們才會驚覺自己面對投資時的輕忽態度與專業金融機構的本末倒置。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陸生動物的投資習性
綠角潛水去(Greenhorn went Scuba Diving)---潛水基本裝備介紹
用功的人(Fruitless Efforts)
常見的投資謬思---靈活的多空操作(The Handicap of Long and Short)
Labels: 投資概念
綠角潛水去(Greenhorn went Scuba Diving)---潛水基本裝備介紹
最近綠角參加了游泳社團舉辦的潛水活動。當時我認為這個自己沒接觸過的活動,應是蠻有趣的。後來發現,潛水絕不僅是有趣而已。
這次活動請來的是Scuba Diving International(簡寫為SDI)的潛水教練。課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室與泳池課程,第二部分是海洋實習課程。全部課程結束後有一筆試。都順利通過之後,可以拿到最初級的開放水域潛水員(Open Water Diver)證書。(SDI初級潛水教材)
所謂開放水域,就是水面沒有遮蔽物的環境。只要潛水者一浮上水面,就可以呼吸到空氣。非開放水域潛水,譬如洞穴或沉船,就是上方被遮蔽住的環境,是比較高階的潛水地點。讀者朋友可以自行想像一下,萬一潛水出問題,向上浮還沒有空氣,會帶給你什麼感覺。
活動先舉辦教室課與泳池基本教練。教室課就教一些潛水基本知識還有裝備介紹。然後就到泳池邊,由教練教大家如何使用潛水設備。
要進行水肺潛水,需要幾項基本裝置。第一類是與空氣供應相關的,包括氣瓶與調節器。氣瓶內裝的是高壓空氣(不是純氧,就是一般空氣加壓打進去)。一般開始使用的初始氣壓是200psi。(潛水高壓氣瓶)
調節器就是將高壓空氣傳送到潛水者嘴裡的送氣管路。調節器的核心構造,由連接氣瓶的一級頭與供氣給潛水者的二級頭組成。這組管線中,一般還會包含與浮力補償裝置相連的空氣管線,備用二級頭以及氣瓶殘壓表。(調節器,圖片取自Amazon網站)
第二類是浮力調節相關設備,包括配重帶與浮力補償裝置。配重帶最簡單的形式,就是一條繫有鉛塊的腰帶。簡單的配重重量計算,就是潛水者體重的十分之一。遇到問題要立即回到水面時,第一個動作就是解開配重帶。(配重多少其實是很有訣竅的,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浮力補償裝置(Buoyancy Compensation Device,簡寫為BCD)最常見的型態是背心。它讓潛水者可以將氣瓶背起來,另外BCD內含的充氣裝置(Air bladder),則提供潛水者額外的浮力控制工具。
(其實有第三個浮力調節裝置,那就是潛水者自己的肺。吸氣會浮,吐氣會沉。)(BCD背心,圖片取自Amazon網站)
第三類裝備就是基本服裝,包括面鏡、呼吸管、潛水衣(又稱防寒衣)、套靴與蛙鞋。
這一整套裝備很容易就可以達到十幾公斤的重量。所以當我們在岸上穿戴起來時,無不彎腰駝背、唉聲連連。只有當在水中時,浮力才會讓人覺得輕鬆許多。(泳池邊整備好的潛水裝備)
待續…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潛水去(Greenhorn went Scuba Diving)---墾丁海洋實習Day1
綠角潛水去(Greenhorn went Scuba Diving)---墾丁海洋實習Day2
面對風險的不同態度(Risk Management in Scuba Diving and Investing)
Labels: 綠角的休閒活動
2010九月回顧
此文回顧九月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的狀況。
九月最熱門的十篇文章依次是:
1. 投資的奧義(The Elements of Investing)綠角推薦序
2. 散戶流浪記(A Fool and His Money)讀後感---一本像故事書的有趣理財讀物
3. 寶來新興國家指數傘型基金---寶來印尼指數基金概述
4. 鈔票的重量讀後感---打破壟斷
5. 寶來新興國家指數傘型基金的投資應用
6. 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讀後感---表相與原因
7. 有錢21招(The Little Book of Main Street Money)讀後感---理財通則指引
8. Ask Mr. Firstrade 專欄
9. 寶來新興國家指數傘型基金---寶來印度指數基金概述
10. 寶來新興國家指數傘型基金---寶來巴西指數基金概述
九月在部落格發表的文章,幾乎都是讀書心得。所以排名之中,幾乎都是各本讀物的讀後感。寶來的新興市場指數基金相關文章,也是榜上有名。
這個月我開設了綠角財經筆記的Facebook專頁,希望與讀者朋友能有更多的交流。
九月最常搜尋進入此部落格的十個關鍵字,在去除綠角相關字詞後依序是:
美元指數
指數型基金
ETF
IRR
資產配置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
Firstrade
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
PIMCO
台灣50
在九月份,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進入搜尋前十名。應該與九月時,關於該基金的報導引起較多的注意。另外台灣50ETF也進入前十名,不知道是否與最近就要進行評價,決定今年配息有關。
訪客來源的前五個國家分別是台灣、美國、香港、加拿大與澳洲。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10八月回顧
2010十月回顧
Labels: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