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判決(The Verdict that Comes Late)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本文主角是Bill Miller,他曾是美國基金界最知名的經理人。Legg Mason Value Trust Fund在他管理下,從1991到2005,連續15年擊敗標普500指數。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紀錄。
基金資產總值也從6億美金擴大到200億美金。
然後從2006到2008三年期間,基金累積虧損56%。同期標普虧損22%。嚴重的表現落後,造成投資人大舉撤出,基金規模滑落到25億美金。
Miller先生也在2011離開Legg Mason資產管理。
現在,連Legg Mason Value Trust Fund這支基金也早已改名為ClearBridge Value Trust Fund。
2020,富蘭克林坦伯頓宣布買下Legg Mason 。
當初Legg Mason Value Trust Fund連續多年勝過標普500指數時,有人曾想過這個經理人還有這支基金會走下坡嗎?
或甚至想過,基金響噹噹的名號會不復存在,連基金公司都消失了嗎?
這其實是主動投資者一個很大的問題,叫做遲來的判決。也就是說,在經理人早期的時候,績效很好,贏得廣大名聲,然後日走下坡,帶來嚴重的虧損跟落後,黯然離場。
股票基金界的Bill Miller是這樣,債券基金界的Bill Gross也是這樣。
我們可以想一下,完全相同的每一個單一年度報酬,完全相同的長期年化報酬,但把順序反過來。是壞報酬年度先出現,之後才是報酬很好的年度。這些經理人會得到怎樣的評價?
勵精圖治、學會教訓、東山再起。
但假如是好報酬先,壞報酬在後面。那評價就是:
能力不再、過度自滿、失去市場敏銳度。
其實,他整個投資期間的年化報酬都是一樣的啊。
投資界往往迫不急待地想要陳述一個因為努力而有成果的故事。
這個事情也可以放在一般投資人身上。
假如一個投資人,努力研究單一公司來進行選股,在整個投資的30年期間,前15年拿到很好的成果。但是後15年拿到很壞的成果,那會怎樣?
那是非常不好的狀況。因為前面15年才剛開始累積資產,投入市場的資金相對是比較少的。也就是說,享受到好報酬的資產規模小。
但日後經過多年的累積與投資成果的加成後,他拿多很多的資產去參與後半不好的成果。
那不是好一半壞一半,就實際影響程度來看,可能比較類似好五分之一,壞五分之四這樣的數字。
主動投資不是一條一踏上去,就一定會愈來愈好,愈來愈進步的路途。
有時主動投資這條路走不通,是投資路程的後半才發現。這種狀況會帶來真正嚴重的打擊。
比起一開始就在主動投資踢到鐵板,放棄改走指數化投資。或者根本一開始就知道選指數化投資這條聰明路的人,先成功再失敗的主動投資人,往往是成果最差的。
一開始的好成果讓你覺得自己是天生的主動投資高手嗎?
小心遲來的判決。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投資賺錢有很多方法?其實,賠錢也有很多方法(All Roads Lead to Rome vs. Many Ways to Lose Money)
主動投資的大問題—未充份投入(Cash Drag of Active Investors)
持股愈少,績效愈差(Concentration is Bad for Performance)
一位長期落後指數的主動型經理人(TheTenacious Index)
自行選股建構投資組合的大問題(Managing a Diversified Portfolio Costs Money and Time)
有能力、會思考,就該研究股票嗎?(Active Investors, the Odds are Against You)
過度自信的病癥—偽大師才會說市場容易打敗(The Problem with Overconfidence)
Labels: 投資概念
4 comments:
謝謝您的分享
朝九晚五跟朝五晚九的確會有很不同的結果
幾乎大大多數的主動基金投資人都是獲得朝九晚五的結果
更慘的是,
投資人會在不同時期買進不同的基金
帳面報酬高低不一定是績效好壞的結果
最後,什麼都混在一起, 想要汰弱留強也很難做到
從投資組合的管理上, 如果弄得太複雜
一般投資人有先天上的管理工具的劣勢
所以從管理角度來說, 大市場的指數投資可以大幅降低管理成本
也是指數投資的優勢
這道理不難理解。因為金融操作不具生產性。人類的財富來自農業和工業生產。
Henry
不客氣~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