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帳單的支出
假設有個四十幾歲,還算有點經濟實力的中產階級,他有房子、車子也有小孩。你問他,每年較大的支出是什麼?你預期會得到什麼答案。
答案可能是每個月買菜、買日用品、水電支出等等的日常開銷、可能是他的所得稅、可能是小孩的學費補習費、也可能是他每個月2500塊的汽油錢等等。不過有一項支出,份量不小,卻常被人忽略,那就是投資的開銷。
假設這個人有1000萬的資產投資於海外基金上。以現在股票型基金常見的1.5%年經理費來看,1000萬的錢,每年就要15萬的支出。可能比他每年要付的所得稅還要多。
基金要經理人來進行投資操作、要銀行來做資產保管人、要會計師對財務報表做簽証、要券商或銀行進行推廣,要廣告商打知名度,要律師解決法律問題。這些人都要收費。不過不像你的電力公司、電話公司、他們沒有一個人會寫一張帳單給你。這些錢,每天都直接從你的基金淨值裡扣除。
為什麼要每天扣?因為假如一個月扣一次,或是一季扣一次,那麼持有時間剛好到扣除前的投資人就不用負擔這筆費用。每天扣,只要你持有基金,你就逃不過這個成本。
基金公司說,直接從淨值扣除,毋需額外支付,但還是從投資人的口袋裡拿錢出來付。除非你認為基金資產不是口袋裡的錢。或許,你想的是每年20%的獲利,何需計較這1%左右的成本。假如你把績效當作忽視成本的原因,那麼恐怕是本末倒置。
其實,基金成本是決定績效的重要因素。曾有人對美國股票型基金1993到2003年的表現做分類,發現收費最高的那四分之一的基金收益平均是7.7%,而收費最低的那四分之一的基金收益平均是10.7%。基金表現和成本呈現負相關。當然,這是平均。收費高的基金當中,也有表現不錯的。但它們整體平均的表現就是較差。假如投資人不注重成本,以為用其它的條件就能挑出未來表現好的基金。這種行為就像一個花農,只注重種子的品種,而忽略土壤的品質,以為這樣就能種出美麗的花朵。在貧瘠的土壤中,也可能種出美麗的花,但很困難,你要花很多心力。而去收費高昂的基金裡尋求表現,就像在貧乏的土壤上耕種一樣吃力不討好。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晨星在衡量一支基金時,收費向來是他們觀注的焦點。
一直拿績效出來作文章,不願意太多人注意到投資成本的,正是基金公司。投資人應該用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思考邏輯來想事情,而不是基金公司教的那一套。追逐表現,是Loser’s game。
或許你已經不想問別人,而想算算為了投資每年花掉多少錢。或許你為了省錢不買汽車,但投資的支出卻比油錢還多。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費用的危害(The Devastating Power of Fees and Commissions)
不可忽視的手續費
損失的時間成本
不滿足的投資人
基金成本大解剖(Detailed Analysis of Fund Expenses)
賣基金的時候,買基金的時候
什麼是Purchase fee?(What is Purchase Fee?)
Labels: 基金
7 comments:
哎唷~~綠角大,總要留點錢給基金公司賺咩!
不然誰要成立基金公司???
投資人如果自己有本事,當然可以選擇自己去投資股票or債券。
但如果投資人有自己的事業,無暇或無法花費太多精力在股、債操作上,只要委託專業經理人代為投資,這也是基金成立的目的。
找人幫忙操作股票,當然得給點錢咩,不然誰要幫忙做事???
還有另一個觀點....全球債券基金、全球或區域型股票基金,特點在於,可調整持有債券或股票的範圍比較廣、比較有彈性,比較能夠做到分散風險,而一般人財力有限,根本不可能像基金這樣做分配與調整、分散風險的,所以雖然基金有種種問題,但是還是有其優點存在。重點還是在於,要每年檢視一下。更何況,基金公司之間是很競爭的,也不太可能太誇張地吃掉投資人的報酬。
哈 其實基金公司很賺錢的呢
我一直很喜歡買"便宜"的基金
成本考量向來是我投資的核心考量之一
看個人喜惡啦
想在這裡順便請問一下
台灣有所謂的"免佣"基金嗎?
("免佣"一詞來自漫步華爾街,但其實不太了解什麼是免佣,是真的連手續費都沒有嗎?)
免佣 就是買入不用付出任何手續費的基金
台灣有些基金買入時不用手續費的措施
通常是被當作推銷手段
不是這類型基金 被真的當做免佣基金在銷售
我覺得 台灣還不算真的有免佣基金吧
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將近等了要10年了
免佣基金依然還沒有到來
為有自己努力跳出台灣框架 才能自救
對啊~
還好我十年前是決定直接用美國當地的指數化投資工具
台灣等到今天,還是無法用指數化投資工具組成全球化的投資組合啊~~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