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的決定
大家都知道,風險與報酬相生相隨。要高報酬就要承擔高風險。那麼許多人在規劃投資時,將遇到一個問題。假如某人的財務目標,要每年平均有11%的報酬,25年後可以達成,而他必需承擔標準差20%的風險。
但是,他受不了20%的標準差。(平均報酬11%,標準差20%的意思是,依過往經驗,這項投資有68%的機會,年報酬落在-9%到31%,有95%的機會,年報酬在-29%到51%之間。)那麼他要怎麼辦? 設法做些心理建設,好讓自己可以承受那麼大的波動,還是減低未來的目標,好讓自己心情比較安穩呢?
一般的建議,是選擇後者。以你自己的心理強度來決定可承受風險的上限,而不是讓達成財務目標的風險超過自己的負荷。
人常會高估自己能承擔的風險。譬如剛才的例子,假如真有某年他的投資下跌30%了,他會如何反應?自己想像損失30%資產的感覺,和某天看到對帳單上真的少了30%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其差別,就像你在機艙模擬器裡體會飛機失事的情境,和真的坐在一架墜落中的飛機。我相信人會有非常不同的反應。
常有一個說法是,人年輕比較可以承擔風險。沒錯。即使資產下跌30%,一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通常都會有能力再賺回來。問題是,他還願意回到這個讓他損失30%的市場嗎?還是選擇自己慢慢用薪水填補。
通常一個嚴重的股市下跌,會讓受創的人,永遠的離開股市,甚至是完全用最保守的方式投資。結果就是,他的資產必需承受通膨的啃蝕,而他也會錯過市場回春的契機。選擇一個符合自己承受範圍內的風險,才較有可能達到長期的投資目標。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富貴險中求的結果
不能執行資產配置的原因
投資的比較,談Mean-variance efficient與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什麼是風險?談Risk Metrics(Standard Deviation、Risk of Loss、Value at Risk)
Labels: 基本金融知識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