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再平衡,績效比較好”,事實或迷思?(Rebalance to Keep Risk at Check)

美國晨星在2020第一季全球股市下跌後,發表了一篇文章,統計了再平衡的長期成果。很有參考價值。

文中設定一個股債比60:40的投資組合。由於是以美國投資人為主要對象,所以股票的60%是投入標普500。債券那40%是投入彭博美國綜合債券市場指數(Bloomberg US Aggregate Bond Index)。

開始日期是1994年一月1日。

有五種不同的再平衡方式,分別是每天、每月、每季、每年再平衡。以及超過預設比率5%就再平均的門檻決定方式。

文章中講的Buy and Hold,買進與持有。指的是在1994年初開始這個股債比60:40的投資組合後,就都不去管它,完全不做再平衡。讓股債比隨市場表現上下起伏。

上圖看到的是再平衡的風險控制效果。

圖中列出的是美國股市四個下跌時段,由左至右,分別是2000網路科技泡沫破滅、2008金融海嘯、2018第四季股市修正,2020二三月的疫情。

長條代表這幾個不同的再平衡方式,在股市下跌時,整體投資組合的下跌程度。

這四個期間,全部都是藍色長條下跌最明顯。藍色長條代表的就是Buy and hold,完全不進行再平衡。

因為完全不進行再平衡,在大跌之前的市場上漲,會造成投資組合中的股票部位逐漸拉高。到了大跌的那一刻,會以較高的股票比率進入下跌,自然造成比較嚴重的下跌。

其它各種再平衡方式減緩整體下跌的程度都是近似的。

也因為再平衡減緩了下向波動的幅度,所以有執行再平衡的投資組合,其報酬率的標準差也是比較小的。

另一個重點,則是再平衡對報酬的影響。

許多人直覺的想法會像底下這段論述:

“從1994到2020這二十幾年的期間,雖然有上表列出的一些股市下跌,但整體來說,美國股市是長期向上的,二十幾年帶來可觀的獲利。

假如去做再平衡,會不斷的把上漲的股票賣掉一些,資金轉入表現相對落後的債券市場。那是賣強買弱,長期以來對績效不好。

所以完全不做再平衡的Buy and hold,應該成果最好。”

投資有趣的地方在於,直覺常常不對。

實際成果是下面這張表格:

 

年化報酬

 

10

15

20

每年再平衡

9.62%

7.39%

6.13%

不做再平衡

10.56%

7.61%

5.79%

可以看到在10年期與15年期,不做再平衡,的確比做再平衡帶來更好的報酬。
(這裡再平衡用每年一次做代表。在10年期跟15年期,不做再平衡的報酬率,會高過各種不同再平衡頻率的成果)

但在20年期間,不做再平衡,年化報酬5.79%,就落後每年再平衡6.13%的成果了。

其實在20年期,不做再平衡的年化報酬,會落後所有其它再平衡方式的報酬。

也就是說,長期來看,不做再平衡並沒有取得比較高的報酬。這是跟直覺非常不同的現象。

所以投資時,定期再平衡幾乎一定可以確保下跌時虧損較少。長期來看,更可能帶來比不做再平衡更好的績效。

所以,再平衡是進行資產配置時,必需定期執行的要點。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為什麼要再平衡----理論論述Dynamic Strategies for Asset Allocation讀後感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7---三個該賣出的理由

資產配置的基礎(The Foundations of Asset Allocation)

為何你不該採用戰術資產配置(Why 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 Usually Fails)

什麼是買高賣低?

常見的投資謬思---停損(The Fallacy of Selling at a Loss)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