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讀後感2—不同的投資權威,何種值得信賴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格局》書中提到,最有效,最被信賴的的訊息傳播方式,是面對面的口語傳播。這跟我近期在看的“Contagious”《瘋潮行銷》書中內容,可互為印證。
例子是IBM併購Lotus之前,消息外漏。有些人似乎知道內線消息,在正式公布之前就開始買進Lotus的股票。
SEC調查發現,是IBM公司內部一位秘書在影印文件時,發現了這個秘密。她跟身邊的人講,那些人再跟他們的朋友講。形成一個集體買進的圈子。
這次事件,每一個聽到身邊親友跟他口述這個消息的人,都選擇相信。
可以請大家想一下,假如這位秘書是在網路上,公開自己的身份與看到的消息,會是怎樣的場景?大家會看到就相信嗎?
不會。網路上出現這樣一個消息,看到的人會半信半疑。甚至會有不少人直接歸類於造假。
所以假如有個人,跟你面對面介紹某些產品或服務時,你要知道,自己正在面對一個說服力很強的管道。
所以,要特別留意面對面的推銷,不要隨便給出這種機會。假如不得已,真要面對這種狀況時,防禦心理要拉高。譬如面對面跟你推銷投資工具,保險產品。
一個真實的人,特別是這個人還是你認識的親友,直接跟你述某個消息或某個產品的好處,說服力會特別強大。這種情境,人往往會高估這些消息的可信度與這些產品的好處。
而形塑人們意見的,大多是權威者的看法。
權威有兩個基礎,客觀與主觀。
客觀上的好處,就是提供一個有憑有據的見解。根據事實說話。
主觀那就是主觀,評論者與信從者自己主觀上覺得好。
我認為投資上的意見,不僅要兩者兼具,其實更要偏重前者。投資不完全是科學,不代表投資沒有科學。投資裡面還是有些基本道理跟學問的。
投資人要小心的是,就是那些完全沒有客觀根據,完全以”自己覺得好”為號召的”權威”。
因為,他們的權威之所以無法訴諸客觀基石,理由往往就是,講實際狀況,引用實際數字,會將他們的立論完全打破。
所以他們當然不能從客觀出發,只能完全從主觀下手。
這類人士常有以下這類發言:
“我覺得心安,就是好方法”(心安結果讓人錯過大筆報酬,要如何心安?)
“我就是喜歡配息,你不能批評我”(拿到配息,但總報酬嚴重落後。講事實就是批評你?)
“投資沒有好壞,我就是可以用我想用的方法。”(投資沒有好壞,是你不願意與沒能力辨別,還是真的沒有好壞?)
請特別小心這種全部論述都是自身主觀意見的投資權威。
因為主觀好惡,可以讓他們支持所有不合理或次佳的投資選項,而且毫無自覺。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格局》讀後感1—如何斬斷投資與人生的厄運鍊
《格局》讀後感3—投資時,你有這些”假勤奮”的舉動嗎?
《格局》讀後感4—投資的基礎與極限
對錯之分,而不是主動與指數化之爭(Telling Right from Wrong)
Labels: 非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