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讀後感2---有見識的投資方法

投資是人生重要面向,“見識”書中也有專章討論。

在書中很前面的地方,作者就寫下這樣的文字:

“對於絕大部分人(包括大部分專業投資人),在較長的時間區間上,投資的報酬不會比市場的平均值更高。而市場的平均報酬率不過一年7-8%。對於辛苦賺死薪水的人,想透過投資股市來達到更好的生活並不實際。”

這會令不少人幻滅,但這是事實。

台灣投資人之間很常見的一個說法就是:

”我是領不高的死薪水的人,當然要藉由投資翻身。”

恐怕很難如願。

投資不是讓你翻身的管道。對於大多人來說,這輩子最主要的財富決定因素在於收入多寡。

更有些人說:”那些有點資產,有高收入的人,才會採用資產配置與指數化投資,這些報酬不高的投資方法。我這樣的小資產,當然要靠主動選股與積極進出市場,才會帶來更好的報酬。”

這裡面有許多錯誤。

第一個就是幻想有點資產,收入比較高的人,會滿足於”較低報酬”的投資方法。

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調查。受測者被詢問,”你覺得收入多少才夠用”。收入兩萬的人,答四萬。收入十萬的人,答二十萬。收入一百萬的人,答兩百萬。

各種不同收入層級的人,都幻想著更高的收入。以為自己到了某某收入,就會”滿足”。是一種太簡單的假設與不符事實的幻想。

其實,錢多的人,也常想著要如何賺更多的錢。

有點資產或是高收入的人,採用指數化投資跟資產配置,不是他甘心於”低報酬”。而是他知道,其它的方法,包括主動選股與擇時進出,最後等著的,往往是”更低的報酬”。

採用指數化投資跟資產配置,決定點不在於資產與收入的高低,而在於對投資的認識。

只要你知道去擇時,去選股,往往是適得其反。不管資產多或少,不管收入高或低,你都會去做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

第二個錯誤,就是誤以為只要自己投入時間與精力去研究個股與市場,就會帶來比較好的成果。

不對。即便是金融專業人士投入大量資源與心力,大多拿到的是落後市場的成果

體認投資界的事實,是採用正確投資方式的起點。

既然收入是決定財富的決定性因子,要如何透過收入來增加財富呢?

很多人把重心放在省錢。

但省錢有其限度。譬如月收入五萬,就算你一分錢都不花,儲蓄率100%好了,那就是一個月存下五萬。

月收入二十萬的人,他只要達到50%的儲蓄率,就是一個月存十萬了。

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省”這個方法有很大的侷限性。

而要賺更多錢,重點是賺錢的效率。不是用延長工時去賺。

延長工時成效有限。一天做八小時,變成一天做十二小時,收入線性增長,變1.5倍。但可以有效率賺錢的人,他每小時的工作收入,可以是一般人的幾十倍或上百倍。

提升賺錢的效率,可以有數量級成長的空間。

而如何達到如此的成長?

作者說,你要有獨特,別人不會的技能。

這裡我要加上一個條件。這個特別技能不能被政府以行政法規或道德綁架,造成給付遠低於應有的行情。

學一個技術與能力,而且是自己有訂價權的技藝。

投資方面,作者直接建議放棄自行選股,採用指數化投資。採用股債搭配的資產配置。最後他說”每年微調一次投資組合”,其實就是再平衡。

這其實就是有見識的投資法。

作者提到,2004他在谷歌工作時,公司是請William Sharpe來替他們上第一堂理財課。這是美國大型上市公司也剛好總部在加州,可以就近請到夏普教授的好處。

這樣的際遇開拓了作者的投資觀。

我們或許無法直接聽到這些國際級投資大師與財金教授的演講,但我們可以閱讀他們的書,瞭解他們的論點。一樣可以學到有見識的投資觀。

小心自己接受的資訊,那會決定你的人生視野,投資見識。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資產大才適合資產配置跟指數化投資,事實或迷思?(Active Investing Usually Fails to Deliver)

小資族不適用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的迷思(Indexing and Asset Allocation Are Great Investment Choices for Assets Large and Small)

“見識”讀後感1---不要一直用時間去換取金錢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讀後感1—不求速成,但需快速入門

5 comments:

扁布 提到...

Hi 綠角,
拜讀部落格許久,這是第一篇留言~
先謝謝一直以來您的分享,在思考到許多難題的時候,您的想法都直接或間接幫助了我許多!


想請問綠角,您所說的「不能被行政法規或道德綁架,造成給付遠低於應有的行情」的技能,是否能提供更具體的描述呢?例如什麼樣的技能會符合您另外加的這個要件?


最近剛好在思考一些職涯的事情,自己算轉換過兩次領域,目前正在思索接下來該怎麼發展,對於這句話特別好奇。(大概知道是暗指「姓林」的一些事情XD)

雖然先前讀過吳軍博士的這本書,但看您的兩篇心得分享又是一番風味~

綠角 提到...

感謝您的支持,很高興文章有幫助

不過我不知道你說的"姓林"的是什麼事情

每位讀者在看我的文章時,都會因個人經驗與最近情形而有不同的感觸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不過讀者心中想到的,未必是我想到的事情

個人職涯發展我比較無法提供協助
還請見諒~

扁布 提到...

Hi 綠角,
謝謝回覆!

我理解個人發展必須要自我決定才行,沒有要將思考外包的意思~

只是好奇目前有什麼樣的技能算是「被行政法規或道德綁架,造成給付遠低於應有的行情」的不良現象呢?例如說社工或是醫療體系嗎?!

不好意思,「姓林」太隱晦了,我是指「行醫」的「杏林」XD

綠角 提到...

你有抓到要點了~

祝順利喔~

扁布 提到...

謝謝綠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