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關鍵報告” 2021十一、十二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1十一、十二月在台北舉辦的“ETF關鍵報告”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最新梯次課程: “ETF關鍵報告” 2022五月台北班、五月高雄班、六月台中班。
課後網路問卷回饋
“在什麼地方找到ETF公開的資料,如何分析數字背後代表的意義。零散著看綠角的部落格很久了,也買了書開了美國券商帳戶,但一直不是很透徹的了解ETF,今天的課程讓我終於可以放心下手了!非常有收獲!”傅小姐
“ETF講解的非常詳細”陳小姐
“非常驚訝於綠角老師對ETF戰略的推演邏輯,超清晰。看文章只能看到許多的點或線,還連不成一個面。但,上課後,終於有種似乎可以看到面的感覺了。非常感謝。”葉小姐
“內容非常豐富充實&相當務實!”林小姐
“和一般市面上的ETF書籍完全不同。一般市售的書籍或課程不會對ETF的基本概念講解得如此詳盡,謝謝老師。”陳小姐
“ETF資料查詢與需要注意的小細節。”匿名朋友
“整體課程皆有收穫!”穆小姐
“課程非常充實且易懂,會繼續報名綠角老師其他課程。”匿名朋友
“課前我以為自己需要知道的是’有哪些不同的ETF標的’;上課後我發現認識ETF背後的知識體系比前者重要得多。例如:了解ETF的運作原理、評析ETF的表現、以及留意ETF交易成本。懂不懂ETF基礎知識,對於完成交易看似沒有影響,但對於投資計劃能否堅持,對於似是而非的投資意見能否免疫,影響好大。”陳先生
“依據判斷準則挑選符合自己標準的ETF(而非人云亦云)、如何查詢ETF基本資訊及指標代表意義。” 匿名朋友
“謝謝開課,大幅縮短Learning curve。”陳小姐
“實際執行面的一些注意事項及解說。美國ETF資產管理業者的行銷策略。除了內容之外,解講的清晰、簡報的呈現、時間的掌握,內容前後的串連邏輯,都收獲甚多。”夏先生
“綠角老師的授課非常精實受用,工作人員非常親切有禮。”匿名朋友
綠角:感謝各位朋友的回饋。
”ETF關鍵報告”是專門針對ETF這個投資工具的課程。ETF做為目前投資界常用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其買賣與選擇有不少需要留意的地方。自行具備相關知識,在面對不斷推出與演化的ETF世界,就可以用一貫的原則去面對與處理。希望這個課程可以持續的將相關知識帶給投資朋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開課計畫(Greenhorn’s Investment Class)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21十一、十二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投資課程介紹
不會錯的投資?(Be Wary of Can’t Miss Investments)
最近我在美國晨星看到這樣標題的專欄文章:
這還是尚未扣除通膨的名目報酬。扣除通膨後,中國股市的年化實質報酬是-1.8%。
很難想像十幾年前有段時間,基金公司大舉推出中國基金,彷彿中國股市在未來領先全球是一種必然。
我當時還”很不識相”的寫JF中國基金的缺點這種文章,批評這類廣告。
我不是說我在2009當時就預知中國股市接下來會表現不好。而是,只著眼於高獲利可能,卻對風險毫無顧忌的投資思維,很難導向健全的投資做法。
這個風向的轉變我自己也有親身體會。多年前在講”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時,許多朋友的課後問題是”假如想要加重投資中國股市,要怎樣做?”
最近一年,則有人提出:”投資全球新興市場,要如何排除中國,只投資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這樣的問題。
從投資界的當紅炸子雞變成落水狗。這是多年前,中國基金接連推出時,很難想像的事。
現在,投資人在注意那些”不會錯”、”一定賺”的投資呢?
美國股市、美國科技類股、台灣房地產。
近年比較常遇到的問題變成:”股市部位不要全球分散,只投資美國股市好嗎?”
面對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就跟多年前一樣:”投資不要只買單一地區,應維持全球分散。”
提出問題的人有可能是對的,美國股市未來幾年持續表現很好。
但也有可能是錯的,美國股市未來表現落後其它股市。
投資不能只想,對了就可以賺多少錢。
投資更要想,萬一錯了,會不會造成重大打擊。
前者著眼於獲利。
後者看的是風險。
不看風險,很難是好的投資方法。
而現在有那些只看獲利的投資想法呢?
閱讀全文
Labels: 投資概念
ETF的價格發現作用(Price Discovery by ETFs)
ETF在開盤時可隨時交易的特性,對於想要定期投入,然後長期持有的投資人來說,可能是一個缺點。
容易買賣讓人不禁想要挑選好的買賣時點。前一陣子上漲,就會懷疑自己是否買在高點。前一陣子下跌,就會想再等一下之後是否會有更低點。結果往往更難去參與市場,或是適得其反。
但在市場開市時,ETF不斷上下起伏的的成交價格,也就是市價,有其重要的意義。
一般來說,剛了解ETF時,會知道市價跟淨值貼近,也就是折溢價小,是一個好現象。
有時出現異常擴大的折溢價,反應的是該ETF的實物交易機制出了問題。譬如該ETF已無法發行新的單位數,譬如上調發行總股數的要求尚未通過主管機關審核,但是對該ETF的需求仍持續湧入,這時就會造成明顯且持續的溢價。
但有時候看起來跟淨值差距很大的市價,並不是異常現象,而是代表市場參與者仍持續的利用ETF在探尋該市場或是該資產的正確價格。
這裡以兩支iShares ETF為例。
譬如下圖是2021六月7日,iShares生物科技ETF(美股代號:IBB),在這一天的市價與淨值走勢圖。
可以看到在剛開盤的時候,市價與淨值很貼近。然後在上午約十一點的時候,市價開始爬升,高過淨值,形成明顯溢價。
理由在於這一天,IBB的主要持股之一,Biogen因為抗阿茲海默新藥得到FDA許可,執行營業日中的法規暫停交易(Regulatory halt)。
暫停交易後,Biogen的股價停留在一個定點。用於計算IBB淨值的,就變成是這個遲滯不變的Biogen股價。
但投資人仍透過在股市上被持續交易的IBB,來決定這樣一個重大利多消息到底會拉高多少股價。所以IBB的市價開始超過淨值,形成溢價。
然後到了當天下午,Biogen恢復交易。可以看到,黑色的線馬上拉高,追上白線。淨值追上市價。
也就是說,在Biogen停止交易時,仍在市場持續交易的IBB提供了一個相當準確的指引,就是市場參與者認為這個新藥會造成股價多大的上漲。
所以IBB當天出現擴大的折溢價,並不是ETF出問題。相反的,是市場參與者仍利用ETF交易,用ETF的市價上反應出這個消息。
這叫ETF的價格發現作用。
第二個例子是代號CNYA的中國股市ETF。
閱讀全文
Labels: ETF進階知識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2六月19日台北開課公告
由於6月18日(星期六)的"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已經額滿,且造成幾十位朋友候補。
綠角預計於6月19日(星期日),在台北加開一個梯次的"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程。
中南部想參加的朋友,可參考高雄六月班與台中七月班。目前這兩梯次都只剩最後約十個名額。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可參考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課後心得,可見以下文章: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2021十二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2021七、八、九月台北、台中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2021三、四月台北、台中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前言:
從1994 William Bengen發表”Determining Withdrawal Rates Using Historical Data”一文與1998The Trinity Study發表以來,財經學界與投資業界已有共識,退休應採用”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roach)。
執行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然後採用一個提領策略定期從中提領。同時利用資本利得與配息來取得生活費。
一個合宜的投資組合與提領率可以有很高的機會,足夠的金錢,度過三、四十年以上的退休期間。
但許多投資朋友完全不知道這些二十幾年前就開始的研究成果,認為退休,就要買高配息股票、高配息債券。用配息支應生活費,只有配息才叫”現金流”。完全不知道總報酬投資法,也不知道為什麼一味追求配息可能反而帶來比較差的成果。
這個課程目的,是讓參加者知道如何將工作期間累積的資產,以穩健可行的方法,帶來退休期間的生活費現金流。
不僅要成功的提供長達三四十年的退休期間的生活費(而且有跟上通膨)。而且也要知道遇到負面狀況時,譬如退休期間遇到金融市場大跌,或單年花費比率過高時的處理方法。
詳細課程內容說明,請見“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程內容介紹。
開課日期:
台北:
6月19號 星期日班
課程時間共六小時,以下為活動流程:
上午
09:00-09:50 退休投資該避免的三大誤區
10:00-10:50 投資組合與提領比率-歷史經驗
11:00-12:00 ETF實例驗證 Q&A
下午
14:30-15:20 投資組合建構與提領策略
15:30-16:30 投資組合監控與實務細節 Q&A
Labels: 綠角的書、演講與開課公告
如何看待專業主動選股的實際成果---SPIVA Scorecard 2021
標普公司從2002開始,每年發行一份名為SPIVA計分卡(SPIVA Scorecard)的報告,SPIVA是S&P Indices versus Active,標普指數跟主動型基金對比的縮寫。
報告中詳細整理各資產類別的主動型基金,跟對應的市場指數相比的成果。
這份研究報告的特點,包括選用合理的對比指數與處理生存者偏差,可參考之前的文章: SPIVA Scorecard 2019告訴投資人的兩件事。
今年(2022)發表的SPIVA計分卡,是統計到2021年底的最新成果。
文章開頭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圖表。
下圖顯示的是在過去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期間,所有美國股票型基金落後S&P 1500全市場指數的比率。
首先可以看到,不論單就報酬做比較或是看風險調整後的報酬,基金落後的比率都是七成以上。到了二十年期,更是九成以上落後指數。
所以有的主動型基金宣稱,雖然報酬不如指數,但風險調整後的報酬會比較好。基金用相對低的風險取得報酬。
只能說有少數基金可能達到這個要求。但就上表的統計成果來看,大多並非如此。
以風險調整過後的報酬來看,其實在所有年期,落後指數的比率都更高。
第二個特點在於,從左到右,隨著時間拉長,基金落後比率愈來愈高。到了20年,九成以上是落後的。預計到了未來,等到三十年成果出來時,落後比率會更高。
而二十年其實還不算很長。假如一個人二十幾歲開始工作,活到八十幾歲的話,會有長達六十年的時間可以投資。
你認為六十年期間,主動型基金落後指數的比率會是多少?
你會不會開始發現,原來看似單純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居然是那麼強的選擇?
下表是美國各類型的主動型股票基金,十年與二十年期間,落後指數的比率。
基金類別 |
10年績效 落後指數比率 |
20年績效 落後指數比率 |
大型成長股基金 |
87.34% |
97.08% |
大型核心基金 |
92.93% |
95.30% |
大型價值股基金 |
88.96% |
83.41% |
中型成長股基金 |
54.07% |
90.05% |
中型核心基金 |
87.25% |
89.53% |
中型價值股基金 |
93.26% |
93.88% |
小型成長股基金 |
65.66% |
96.99% |
小型核心基金 |
93.13% |
92.23% |
小型價值股基金 |
90.83% |
86.40% |
基金類別 |
10年績效 落後指數比率 |
20年績效 落後指數比率 |
國際股票型基金 |
78.08% |
90.44% |
新興市場股票基金 |
79.75% |
93.42% |
下表則是各類債券基金,十年與十五年績效落後對應的市場指數的比率。
基金類別 |
10年績效 落後指數比率 |
15年績效 落後指數比率 |
長期政府債券基金 |
98.65% |
98.00% |
中期政府債券基金 |
83.87% |
82.22% |
短期政府債券基金 |
75.86% |
77.14% |
長期投資級公司債基金 |
98.25% |
97.12% |
中期投資級公司債基金 |
49.21% |
67.00% |
短期投資級公司債基金 |
36.84% |
76.06% |
高收益債券基金 |
94.24% |
98.59% |
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
97.92% |
94.74% |
在投資業發達的當下,其實也已經有很多經理人與分析師在分析過去比較少人在關注的市場區塊。不要把比較沒效率,以為是沒有效率。誤以為自己在這些市場就很容易找到尚未被利用的機會。
不少人對SPIVA這類專業選股人士的統計成果不屑一顧,說他們有限制,他們有成本等等。說只要自己來選股,一定可以勝出市場。
這種狀況就很像這樣。
Labels: 基金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讀後感4---小心膚淺思考與選股陷阱
閱讀The Most Important Thing時需要注意的是,作者是專業主動經理人。所以他在書中定義的”成功投資人”是要勝過市場。
譬如投資人將資金託付給主動經理人投入美國大型股,那麼這位經理人就要交出勝過美國大型股指數的成果。譬如投資人委託主動經理人投入高收債市場,那麼經理人的目標就是要勝過高收債指數。
這是專業主動管理的定義與目標。不然何必主動?何必收較高費用?投資人用很低的成本就可以取得市場報酬。
對於我們一般投資人來說,假如你在特定資產委由主動經理人投資,這個區塊的投資是否成功的確是要由是否勝過市場來決定。但對於一個投資人來說,我們講的投資成功,指的是透過投資,達到人生的財務目標。一般投資人未必要跟主動專業經理人一樣,自行投入心力去研究與選股,然後說勝過市場才是成功投資。
那假如你就是想要探討自行研究勝過市場的可能。本書的頭兩章就很值得看。
很多投資人投資靠的第一層思考。
譬如:”這家公司預計下一季營收會很好,我要買進。”
譬如:”預計下半年全國GDP會衰退,我要離開股市。”
這都是很簡單的第一層思考。
作者說,投資人應該至少進到第二層思考。
譬如:”這家公司預計營收會變好,但太多人太樂觀的買進了,股價已經推升到不合理的價格。所以我要賣出。”
譬如:”因為GDP數字不如預期,大家都在恐慌的賣出,反而是買進的機會。”
很多投資人的買進理由,或是教人選股的書籍,都只是很簡單的第一層思考而已。
當你採取跟大多人一樣的思考方式,有什麼理由預計自己會勝過眾人。
用第一層思考遊走於投資世界,就像義和團員喊一句”神功護體”,衝向洋槍大炮一樣。後果恐怕不是很樂觀。
作者一開頭就寫:少有人可以成為偉大的投資人。
因為投資不僅是多想到一層而已,你還要對的時候比錯的時候多。不是跟眾人想的不一樣你就會有突出的表現。有時跟眾人想法不同,得到的可能是反向的”突出表現”,那就是嚴重落後大盤。
不僅要想得更深更廣,還要正確的時候多。
第二章作者對於效率市場進行深入的探討。效率指的是市場參與者會很快,即時的,將所有已知資訊反應到資產價格中。所以不容易找到被錯誤定價的證券與資產。
閱讀全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21十一、十二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1十一、十二月在台北舉辦的“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最新梯次課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2五月台北班、五月高雄班、六月台中班。
課後紙本問卷回饋
課後網路問卷回饋
“課程內容紮實,對資產配置重要概念提供簡明的解說。例如:債券的意義、擇時的可行性、高風險與高報酬的意義、報酬率的預估、資產配置調整的原則等等。
講解內容的次序安排用心。例如長期累積報酬對應終端價值的統計圖,跟分段提領放一起看,又例如小型股與價值股放在低預期報酬的脈絡下闡述,變得更容易理解。
不會一味鼓吹某個概念的好處,能好壞並陳,提供整體思考。例如股債之外的另類資產標的,提到可以從哪些面向去評估是否投資。例如定期投入,提出思考合乎自身條件的作法。”陳先生
“有很多的圖表資料和統計實證資產配置的正確性。”陳先生
“資產配置的方法,以及如何定期定額,很實證的分析不同方法的優缺點。”程小姐
“對於各式投資方法有邏輯及數據的分析。”楊小姐
“1. 對於投資觀念的釐清。股市行情多變,沒有人可以精準擇時進出,唯有穩定、長期才是贏家。 2. 對於投資比例和方法的驗算。覺得蠻實用的。”張小姐
“市值配置跟平均配置差異的說明,解決心中很大的疑慮。”許先生
“把資產配置的觀念講解得非常清楚。”陳小姐
“讓我對資產配置有更全面的理解。”洪先生
“了解資產配置的重要性與再平衡的技巧,也矯正了很多投資概念。”辜小姐
“老師各個方面信而有徵的論證。”林小姐
“投資觀念的剖析與迷思的釐清、實際資產配置的方式及範例。”陳小姐
“更進一步強化資產配置的觀念。重點在分散配置,而不在最佳比重。很精采課程內容,挑不出有多餘的部份。”李先生
“收獲滿滿,感謝你們開這麼棒的課程。”彭先生
“真的很充實的兩天課程,謝謝團隊的用心整理及分析。”范先生
“對於投資上建構投資組合的頭到尾架構的札實,課程中提到很多的金融原理,但並不是用教科書死板板的呈現,都用實際金融資料說明,讓人很好了解。”夏先生
“點出投資其實違反人性,非常精彩!讓股票債券各司其職。點出投資人可能會有的鑽牛角尖和賭徒心理。”黃先生
綠角:感謝各位朋友的回饋。
資產配置是一個高耐受度的方法。我自己採用這個方法從2006投資至今,走過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美中貿易戰,QE開始與收尾、升息與降息等。這個方法可以讓投資人心平氣和的度過許多危機與挑戰,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標邁進。
希望這個課程,可以讓更多投資朋友體會這個投資方式的實際好處。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開課計畫(Greenhorn’s Investment Class)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22一、二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21十月台北、台中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與“ETF關鍵報告”2021三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投資課程介紹
並不是你想像中的債券市場(It’s Not What You Think)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今年以來,債券市場下跌,於是市場上開始出現一些關於債券的論點。這些觀點看似正確,其實背後有很大的問題。
第一個看法就是,目前已經進入升息循環。由於債券價格跟殖利率是反向關係。現在不適合買債券,等到日後進入降息階段,再來投資債券就好。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錯誤看法。錯在兩個地方。
債券價格是跟該債券類別的殖利率連動。譬如五年期美國公債價格,是由五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決定的。不是直接由美國聯準會利率目標決定。
以為聯準會一將目標利率上調,所有美國當地各種年期,各種類別債券的殖利率就會同步上升,造成債券價格一齊下跌。這是一種常見的對債券市場的誤解。
有可能債券殖利率變化跟央行政策同步,但不一定會這樣。也有可能央行調高利率目標時,債券殖利率反而下降。
這種想法也會讓人以為在債券市場擇時進出很容易。只要在央行升息時離開市場,在央行降息時進入市場,債券投資就是保證獲利。
假如看到有人這樣講,你不應覺得”好有道理”,而是知道,他對債券市場所知有限。
假如你所投資的債券的殖利率,的確就跟央行利率政策一樣,同步上漲,造成債券價格下跌。那麼,是資產便宜的時候該買,還是資產價格貴的時候該買呢?
下跌後賣出,不是之前價格較高時沒有賣出的補救。假如你還在投入期間,資產價格下降,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第二種想法,則是認為債券已經失去穩定投資組合的作用。
股市標的 |
VTI |
VGK |
VPL |
VWO |
今年以來報酬 |
-6.70% |
-8.92% |
-7.31% |
-6.13% |
債券標的 |
IEI |
VGIT |
BWX |
BND |
BNDX |
今年以來報酬 |
-6.3% |
-6.9% |
-9.7% |
-7.9% |
-6.1% |
上表可以看到,今年以來股市下跌,高評等債券也一齊下跌啊。於是有人大聲疾呼:”債券根本沒有保護作用。”
這是追求完美的股債負相關的想法。認為,股票下跌,債券就要上漲。
沒有這種債券。
資產配置需要的股債負相關,是在股市恐慌與嚴重下跌時,債券穩定或上漲,穩定整體投資組合的效果。
什麼叫恐慌與嚴重下跌?
譬如2008大型金融機構接連倒閉時的恐慌,譬如2020第一季疫情全球散布的嚴重下跌。
當時債券都有發揮穩定的效果。
而今天,投資人有恐慌嗎?
你是否看到有人還想要借錢投資?
有嚴重下跌嗎?
股市跌不到十趴是有多嚴重?
就一些負面消息而已,像通膨升溫與俄烏戰爭。俄國在全球新興市場只占3%左右的比率。烏克蘭不是全球主要股市指數的成份市場。
這種個位數百分比的股市下跌,對應方法是,投資人自己就要承受的住。根本還不需要動用到債券的穩定性。
遇到股市小幅下跌,就要債券上漲來幫你止痛的話,問題恐怕是出在你的風險忍受度太低。
這種情形類似這樣。
這天你在家裡點起了一根蠟燭,放在蛋糕上,為你一歲的孩子慶生。
家中客廳的火災自動灑水系統啟動了。幫你把這支蠟燭熄滅了,也把你的沙發,木製家俱與電子產品都淋濕了。
你覺得這個安全裝置有用嗎?
這種小火是應該自己吹熄就好,還是要靠灑水系統?
高評等債券不是永遠跟股票負相關。兩者有時會同漲同跌。
做資產配置只需要在股市真正恐慌大跌時,債券有負相關性就好。其它期間,同漲同跌是很可能,也很正常的現象。
股票略微下跌,就在抱怨債券沒有保護效果。問題恐怕出在對債券有錯誤的期待,以及自己的風險忍受度低落。
第三,債券投資選擇
Labels: 債券
Winning the Loser’s Game讀後感5---錯誤的問題導向錯誤的行動
Winning the Loser’s Game最後一章,作者提出切中要點的觀察。
假如你的問題是:”我們是否能找到聰明、充分掌握各種資訊、努力工作的經理人?”
答案是肯定的。投資界有很多聰明也努力工作的人。
但這不是重點。正確的問題應該是:
“我們是否能找到一個或少數幾個經理人,他就是可以持續的比其他跟他有一樣好的學歷、一樣聰明、握有一樣多資訊的專業經理人更強,藉此帶來勝過市場的成績?”
這題的答案則是”非常難”。
事後的確可以看到有些人達成這個目標,但事後才知道,你就沒有參加到他的好報酬了啊。重點在於,你要如何事先預知他未來是一位績效傑出的的經理人呢?
距今40年後,到西元2062,一定會有當時的股票界巴菲特跟債券界葛洛斯。這個人現在很可能是一個二、三十歲,剛進投資界不久的年輕人。你知道他是誰嗎?
作者說,他這本書不是說專業主動經理人都是愚蠢又無法掌握當下資訊的一群能力低下的人。情況剛好相反,他們太努力了。他們盡可能的掌握公司的相關營運資訊,利用最新的分析方法,投入自己所有可用的時間。
太多專業人士在金融市場中投入大量的資源與心力,於是很難有特定業者或人士可以有持續性的優勢,造成要持續的勝出變成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去買樂透,重點不是有沒有人會中獎。有人會中,但機會非常低。
去選主動型基金或是做主動投資,重點也不是會不會有人勝出。會有人長期贏過市場,但機會非常低。
把人生的財務成果寄望在一個低機會的事情上,希望藉此翻身,大賺。這是穩健理財之道嗎?
用賭的心態在做投資,然後以為自己是在理性投資。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同樣的問題可以延伸到個別投資人身上。
假如一個散戶投資人問的是:”我是否可以藉由學習或練習,累積相當的主動投資的知識與經驗?”
這是肯定的。你可以透過學習,知道更多。
但這不是正確的問題。正確的問題是:
“我是否可以藉由學習跟練習,達成超過其它主動投資人的專業水準?”
可能嗎?
你有其它正職,還有家庭生活,每天只能用小孩入睡後自己睡覺前的一小時,去研究金融市場。
你說這樣要勝過每天在金融市場就至少投入八小時工作時間的專業金融界經理人?這些人有不少還在下班後用自己的時間在研究。
你每天花一個小時,就會贏他們,這是合理的想法嗎?
這些法人有Bloomberg terminal,花大錢買專業分析師的研究報告、多次訪談公司經理階層。
做為”業餘”投資人,能在這些面向勝出嗎?
以為有練就會勝出,是許多投資人最根本的錯誤投資觀念。
那有人會問,投資不做這些,不研究個股,財報、整體經濟指標,那到底要做什麼?
你有很多更重要的事可做。三件事:
設定目標
制定計畫
貫徹執行
設定目標反應對自身財務狀況的瞭解。
制定計畫需要瞭解各種資產類別特性與未來報酬的預期。
貫徹執行則需要通過風險忍受度的實際考驗。這要對自己的心性與市場歷史有充份的掌握。
這些,就已經是很多的功課了。
而且是比勝過市場更重要的功課。因為,它可以達成。也因為,這些功課才能幫你達成人生財務目標。
閱讀全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不同股債比率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實際成績—以美國ETF為例(Different Asset Allocation with ETFs,2022更新)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之前發表的以美國ETF進行資產配置的實際成績(Asset Allocation with ETFs,2022更新)是用股債比60:40的投資組合做為範例。
本文討論不同的股債比,分別會帶來怎樣的成果。
計算期間是從2008年初到2021年底,總計十四年。
股票部位,由代表美國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美股代號:VTI) 、代表歐洲已開發市場的Vanguard FTSE Europe ETF(美股代號:VGK)、代表亞太市場的Vanguard FTSE Pacific ETF(美股代號:VPL)以及代表新興市場的Vanguard FTSE Emerging Markets ETF(美股代號:VWO),平均分配組成。
譬如股市假如占整個投資組合50%,那麼每一個地區的比重就是50%/4=12.5%。
債券部位,則由代表美國公債的iShares 3-7 Year Treasury Bond ETF(美股代號:IEI)以及代表國際公債的SPDR Barclays International Treasury Bond ETF(美股代號:BWX),平均分配組成。
譬如債市占整個投資組合30%,那麼每種債券的比重就是30%/2=15%。
下表顯示不同的股債比率,從股:債=100:0到0:100,不同比率下各標的的配置情形。
股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債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VTI |
25 |
22.5 |
20 |
17.5 |
15 |
12.5 |
10 |
7.5 |
5 |
2.5 |
0 |
VGK |
25 |
22.5 |
20 |
17.5 |
15 |
12.5 |
10 |
7.5 |
5 |
2.5 |
0 |
VPL |
25 |
22.5 |
20 |
17.5 |
15 |
12.5 |
10 |
7.5 |
5 |
2.5 |
0 |
VWO |
25 |
22.5 |
20 |
17.5 |
15 |
12.5 |
10 |
7.5 |
5 |
2.5 |
0 |
IEI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BWX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股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0 |
債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年化報酬 % |
5.4 |
5.4 |
5.3 |
5.1 |
4.8 |
4.6 |
4.2 |
3.9 |
3.4 |
3.0 |
2.5 |
標準差 % |
20.3 |
18.2 |
16.1 |
14.1 |
12.1 |
10.1 |
8.2 |
6.5 |
5.0 |
4.2 |
4.4 |
首先可以看到最左邊一欄,100%股票的投資組合,年化報酬是5.4%。
近年來的全球股市上漲,或是更精確的是,是美國與台股的上漲,讓許多投資人以為,100%投資股市,”很簡單”就可以達到10%以上的年化報酬。
這個表格可以讓人看到,假如你是從2008年初開始投資,100%股票的投資部位,就算經歷了之後的反彈與多年上漲,也只有5.4%的年化報酬。
100%股市不是高報酬的”保證”。
另外可以看到,100%股票跟股債比90:10這兩個投資組合,年化報酬到小數點小第一位是相同的。
這跟去年回顧的成果不太一樣。2021時統計,股債比90:10、80:20、70:30的年化報酬率,都勝過100%股票的投資組合。
也就是100%股票,有時候會勝過加入一些債券的投資組合。有時會落後。不見得100%股票就一定會勝過加入一些債券的投資組合。
100%股票也不是勝過股債搭配的保證。
過去這系列文章都是從2008年初開始計算成果。
選擇2008做為起點是一種相對謙遜的計算方法,等於是讓這個投資方法處在一個很不利的地位,一投資就遇到近半世紀最大的股市下跌。
Labels: ETF實戰績效與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