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ost Important Thing讀後感4---小心膚淺思考與選股陷阱
閱讀The Most Important Thing時需要注意的是,作者是專業主動經理人。所以他在書中定義的”成功投資人”是要勝過市場。
譬如投資人將資金託付給主動經理人投入美國大型股,那麼這位經理人就要交出勝過美國大型股指數的成果。譬如投資人委託主動經理人投入高收債市場,那麼經理人的目標就是要勝過高收債指數。
這是專業主動管理的定義與目標。不然何必主動?何必收較高費用?投資人用很低的成本就可以取得市場報酬。
對於我們一般投資人來說,假如你在特定資產委由主動經理人投資,這個區塊的投資是否成功的確是要由是否勝過市場來決定。但對於一個投資人來說,我們講的投資成功,指的是透過投資,達到人生的財務目標。一般投資人未必要跟主動專業經理人一樣,自行投入心力去研究與選股,然後說勝過市場才是成功投資。
那假如你就是想要探討自行研究勝過市場的可能。本書的頭兩章就很值得看。
很多投資人投資靠的第一層思考。
譬如:”這家公司預計下一季營收會很好,我要買進。”
譬如:”預計下半年全國GDP會衰退,我要離開股市。”
這都是很簡單的第一層思考。
作者說,投資人應該至少進到第二層思考。
譬如:”這家公司預計營收會變好,但太多人太樂觀的買進了,股價已經推升到不合理的價格。所以我要賣出。”
譬如:”因為GDP數字不如預期,大家都在恐慌的賣出,反而是買進的機會。”
很多投資人的買進理由,或是教人選股的書籍,都只是很簡單的第一層思考而已。
當你採取跟大多人一樣的思考方式,有什麼理由預計自己會勝過眾人。
用第一層思考遊走於投資世界,就像義和團員喊一句”神功護體”,衝向洋槍大炮一樣。後果恐怕不是很樂觀。
作者一開頭就寫:少有人可以成為偉大的投資人。
因為投資不僅是多想到一層而已,你還要對的時候比錯的時候多。不是跟眾人想的不一樣你就會有突出的表現。有時跟眾人想法不同,得到的可能是反向的”突出表現”,那就是嚴重落後大盤。
不僅要想得更深更廣,還要正確的時候多。
第二章作者對於效率市場進行深入的探討。效率指的是市場參與者會很快,即時的,將所有已知資訊反應到資產價格中。所以不容易找到被錯誤定價的證券與資產。
作者提到,每個市場有不同程度的效率。譬如美國上市公司,全球外匯市場,都有成千上萬的投資人持續關注的市場,效率就非常高。在這些市場中要持續透過加倍的努力或更好的分析勝出,非常困難。
在低效率的市場,訊息未能即時反應,比較有機會找到錯價的資產。
請注意,是”錯價”,不是便宜。
也就是比較沒有效率的市場,你會比較有機會買到便宜貨,也比較有機會買貴。
市場不是比較沒效率,就自動有較高的報酬。也不是說,市場較沒效率你就自動會勝出。
一個比較沒效率的市場,也可能整體報酬很低。一個比較沒效率的市場,你也可能是那個嚴重落後的投資人。
沒效率只是提供了一個條件,一個讓有第二層以上思考的投資人,更有洞見更正確的投資人勝出的機會。
金融市場不是有效率,沒效率二分法的世界。而像是一個光譜。
像美國大型股,可能可以說是99%有效率,只存有1%的低效率成份。而低效率的市場,可能是75%有效率,25%沒效率。
完全忽略效率市場,把它說成”只是理論”、”在現實世界無用”,恐怕不是一種健康的態度。這會讓投資人誤以為自己可以很容易的比其他投資人知道的更多,誤以為持續勝過市場很容易。
承認效率的存在,會讓人比較小心,你買進之前會想一下:
“為什麼成千上萬投資人在研究分析,這個我覺得價格過低的現象還會存在?是否其他投資人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
“假如這個價格的確遠低於內在價值,為什麼會有人想要賣給我?”
作者對於效率市場的回應是,他將自身的研究與投資領域限制在比較沒有效率的資產類別與市場。他說,這可以避免自己在主流市場浪費時間與精力。
反觀近年許多投資老師開始建議台灣投資人去挑選與買賣美國股票。這剛好是進入全球最有效率的市場之一。想要藉由自身努力帶來勝過市場的成績,是幾近於不可能的任務。
當Howard Marks這位美國的專業投資人都知道要避其鋒芒時,台灣的散戶卻勇往直進。這恐怕是個畫面很有趣,但結果不會有趣的對比啊。
後記:
本書中文版是:投資最重要的事
博客來連結
Readmoo電子書連結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美國券商,通往天堂還是地獄之門?(Door to Heaven or Door to Hell)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讀後感1---不懂風險的投資”大師”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讀後感2---攻守的取捨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讀後感3---知與不知
“底層邏輯”讀後感1—投資的底層邏輯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