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那麼嚴重,本來就是要出清股票啊—你淪為後見之明的俘虜了嗎(Don’t Fall Prey to Hindsight Bias)

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書中,作者Daniel Kahneman提到他的學生做的一個心理實驗。

在1972,美國總統尼克森出訪中國與蘇聯之前,Baruch Fischhoff進行一個調查,詢問受訪者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譬如:

“毛澤東是否會同意與尼克森見面?”
“中美兩國是否會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等幾種可能場景

請受訪者給予各種場景的發生可能性一個百分比數字。

然後在尼克森完成訪問,回到美國之後,他再詢問相同的受訪者,請他們回想,他們當初分配給各可能狀況的發生機會。

結果顯示,事後已知,真的發生的場景,受訪者會以為自己當時就給了該場景更高的發生機會。

也就是說,一個事情發生,未知的歷史在我們面前展開,成為事實之後,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就變了。你就很難回想自己當初面對未知的未來時,是怎樣的狀況。

也就是說,當事情發生後,我們會覺得本該如此。這叫後見之明,英文稱Hindsight bias。

這在投資時會造成什麼問題呢?

第一,這會造成投資人根據成果來判斷,而非根據面對未知時的決策品質來決定投資方法的好壞。

譬如在肺炎疫情造成全球股市下跌後,根據成果判斷的投資人會說,要在二月底之前,就全數賣出股票,才是正確的做法。

“呆呆”守著固定股債比投資組合,度過這段下跌,是不好的做法

這就是由成果判斷。

我們回想一下當時的狀況。

2020二月19日,標普500收盤在3386點。這是這次大跌前的高點。當時中國已有七萬名患者,美國也出現確診案例。

我們現在看,會覺得這就是全球大流行的前兆啊。

但二月18日,中國以外只有12個國家有總數92位的新冠肺炎患者。伊朗在二月19日才公布第一例。

當時的另一個可能場景是,這個疾病有希望在影響範圍不大時就被控制住。

現在回顧這個可能,會覺得很荒謬。那正是後見之明的影響。我們忘記當時的不確定性。

像綠角有位朋友的經歷,剛好可做為說明。

在2019年底,他跟太太就訂了2020四月前往日本遊玩的行程。從一月開始,有肺炎病例浮現。他們想,或許沒有那麼嚴重,還有機會成行。到各國陸續出問題,病例數嚴重飆高,國際載客航線幾乎完全中斷,他們才終於確定是去不了了。

這個過程就顯示了,當初疫情對市場的影響程度,其實是有不確定性的。我們不是一開始就知道它會這麼嚴重。(註)

投資應該注意的是一個可持續,健全的投資策略,而不是以事後之明來看,帶來較好成果的方法。

第二個問題在於,事後之明,會給大膽的賭徒跟投機份子,過多的獎勵與贊美。

一個人,很勇於進出市場。每次有什麼苗頭不對勁,他就離開市場。之前的二十次離開市場,都讓他錯過報酬。2020這一次他終於對了,在下跌之前剛好離開。大家就會說他很厲害,是投資高手。

這是很沒道理的事。造成多次失誤,只對一次,然後只把對的那次拿出來講的投資方法,實際上是一個很糟的方法。這時卻變成值得效法與學習?

總結來說,後見之明會讓投資人以為,事先選擇一個完全正確的對應策略是很簡單的事,讓他以為追求完美操作,上漲時充份參與,下跌前剛好躲過,是可行之事。

實際狀況是,投資人要克服這個心理偏誤,懂得當下的自己,永遠是面對混沌未明的未來。一個為未來各種可能場景做好事先準備的投資方式,才是健全之道。




註:這真的要給國內防疫主管單位一個大大的掌聲。我們做投資,沒把事情想得太嚴重,頂多就是帳面上虧錢。但重症是會死人的。國內主事者以高標從事,寧願做得太多,想得太嚴重。而不要做太少,想得太輕微。讓台灣在這全球疫病的驚濤駭浪中,成為一艘平穩的船,給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相對寧靜與正常的生活。這是值得鼓掌的成就。也感謝每一位實際在前線執行的防疫人員與醫療工作同仁。這真是不簡單的成就。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常見的投資謬思—後照鏡最聰明(Rear Mirror, Rear Mirror, Who Is the Smartest Investor in the World?)

多年市場上漲後,你不該做的事(Dos and Don’ts after Strong Market Performance)

2020肺炎疫情強化的投資迷思---投資就是要擇時進出

2020,你學到甚麼投資經驗?(Investment Lessons from 2020)

資產配置者眼中的肺炎疫情與股市大跌1—股債搭配的效果(First Quarter of 2020 in the Eyes of An Asset Allocator)

比肺炎疫情更嚴重的大跌(The Bear Built in Your Funds)

後照鏡大師(Rear Mirror Master)

3 comments:

綠角 提到...

有意思的觀點
謝謝分享~

Morris 提到...

整天看盤,擇時進出,但又提心吊膽,真的不像是"富有"的人生

綠角 提到...

算是一種"金錢帶來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