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nly Three Questions That Count讀後感----科學與工藝

The Only Three Questions That Count這本書真是好看。

我會將這本書和黑天鵝歸為具有同類效果的書籍。"黑天鵝"讓讀者去思索從沒進入過自己視野的事物,這本書則讓讀者重新檢視你每日所見所聞,並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

不要錯過,這本書的前言就相當值得一看。作者點出了許多主動投資人的盲點,就是將投資視為一種”工藝”。

很多人將投資的學習過程視為一種學徒般的工作,就像你去學當木匠、做醫師一樣。練習愈久,經驗累積愈多,你就會愈順手,愈成功。但這是一個根本的錯誤,而且是很多投資人都走不出的錯誤。

作者說,投資界有許多證照、有許多專家、有許多學者,還有許多聰明的投資人,為什麼他們都會被市場打敗呢?很簡單,因為他們學的,知道的,都是一樣的東西。

這些人,就是市場的組成份子。他們整體知道的東西,就會反應在市場上。投資人去重覆別人知道的消息,做過的分析,不會讓自己得到任何優勢,做得再熟練都沒用。

看待市場的正確態度,應是不斷的去挑戰與懷疑它。當眾人都相信某件事或是某個消息時,你要有挑戰它的想法。然後看看到底怎樣才是對的。這正是科學的態度。去發掘新的東西,然後,這個只有你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的”點”,才會是你的利基所在。

可能很多讀者在看這本書前半部時,會覺得作者是位效率理論的信從者。他是,但他也是個主動投資者。他很明瞭市場反應訊息的能力,將這觀點納入自己的投資哲學之中,並從中尋求突破,也就是以科學方法找尋市場上其他人不知道的訊息,做為自己打敗市場的基礎。這才是主動投資應有的態度。

所以作者說,良好的投資成績,在於你能知道市場上其他人不知道的事,只要這樣就夠了。你不需要證照、不需要財金學術訓練、不需要聰敏過人,你只要知道其他人不知道的事就可以了。這種東西,我覺得可以叫合法的內線。這本書,就是教投資人如何建立起自己專屬的內線。

面對一個推翻傳統的新知識,一般會有兩種反應。一是全然的視而不見,一是吸收它,利用它。直接否定效率市場的主動投資人,是前一種的鴕鳥。知道市場不易打敗,小心處理的主動投資人,和使用被動投資的指數化投資人,則屬於後者。

值得尊敬的主動投資人,大多會承認市場難以打敗。林區、葛拉漢、巴菲特、大衛史雲生,和這本書的作者Ken Fisher都是這樣的態度。

但很多主動投資者,一聽到效率市場就全然的反對,好像效率市場存在,他們的努力全都沒有意義一樣。其實,他們只是不知道要怎樣在效率市場的狀態下,從事正確的努力罷了。他們仍一廂情願的相信,投資就像我們從事的大多職業,去練習就會愈來愈厲害。

這本書提供主動投資正確的方向,那就是以科學方法,找到市場上大家不知道的事情。

綠角其實不反對主動投資,我反對的是愚蠢的主動投資。而很不幸的,愚蠢的主動投資,正是當前的主流。

有的財經大師和名嘴在節目上、在文章上說,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演講中再次強調替代能源投資,所以替代能源未來一定大有潛能,值得投入。問題是,這件事,假如你在歐巴馬發表演講前一天知道,或許有用。在歐先生公開演說後,再複述一次,只證明兩件事,一是,這個大師有在看新聞,二是,這個大師根本不是大師。這個消息,早就反應在市場上了。

有的消息出來後,譬如某某公司EPS或是現金股息高過預期,然後就有人分析說這家公司值得投資。一樣的道理,假如投資人是第十萬個或是第一億個知道這件事的人,那麼,這個消息,早就沒有利用價值了。

而很多信從主動投資的人,更發展出一種,只要主動投資就能打敗市場的自信。這或許可叫Wishful investing,一廂情願投資法。有些投資人,還沒有什麼成果,講話就像已經是有20年打敗市場經驗一樣,好像自己已經是主動投資的勝利者,好像只要努力,勝利一定是囊中物一樣。這種投資人,他的過度自信,已經替自己的腳上銬上百斤腳鐐,投資之路恐怕不太好走。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這些人通常自己不會知道,不然就不叫過度自信了。

不論是在複述市場已知消息的垃圾”分析”,或是還沒成功就自封成功的過度自信,都是不值一看的投資論述。

大多情形是,這些主動投資人不知道除了要這樣”努力”之外,還有什麼可以做的。假如你想做個主動投資人,想知道到底有什麼值得努力的方向,這本書值得一看。

後記:
本書中譯版是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The Only Three Questions That Count讀後感續1----科學的投資態度

The Only Three Questions That Count讀後感續2----有趣的迷思

The Only Three Questions That Count讀後感續3----主動但小心

主動投資勝出的要件,強能力或是弱對手(Weaker Opponents or Better Skill?)

深入的投資見解不是勝過市場的保證---以Ken Fisher基金為例

“肯恩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讀後感---投資人行為觀察

“How to Smell a Rat”讀後感1—防範金融詐欺的第一黃金原則

肯恩費雪教你看懂投資市場(Markets Never Forget)讀後感1---老是被看做新現象的舊歷史

拆開獲利的糖衣(The Little Book of Market Myths)讀後感1—錯過上漲也是風險

Plan Your Prosperity讀後感1---投資目標的錯亂

尋找投資護城河(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讀後感

The Black Swan讀後感----擴展未知的視野(The Unknown Unknown)

《打破選股迷思的獲利心法》(Investment Fables)綠角推薦序--聽說某個選股方法有用?不如實際分析是否有用

主動與被動的加減乘除

運動與選股(Competition in Sports and Stock Picking)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lluminated讀後感1—正視市場效率

5 comments:

David358 提到...

綠角大您好:在您推薦下我也去找了這本書的中譯版來看,覺得大多數的觀點都與綠角大之前苦口婆心所言者一致,我也十分認同,的確是好站與好書。

此書目前讀到184頁,Fisher 在2001年8月20日在富比世雜誌的專欄,標題為「我討厭基金」,本來我以為他也是要炮轟主動型基金而已,孰知倒數第三與第二段,也針對ETF提出意見,茲摘錄如下:

「他們沒有習慣去強迫公司把應納稅資本利得分配給基金股東。......當資金大量贖回時,指數型基金可能被迫賣掉一些低成本股票,應納稅分配就無法避免。另外,即使有節稅功能的基金也不能把資本損失分散給股東。如果你使用資本損失做為退稅,還不如直接持有股票。」

因為我不太懂Fisher 的意思,所以想請綠角大解惑了。我比較關心的是台灣50是否也有Fisher 上面所講的這種現象。

感恩!

綠角 提到...

Fisher那段講的是美國投資人的狀況
美國人投資股票失利
是可以減稅的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美國投資人會在十二月賣股票實現損失的原因

Ken Fisher這種主動選股投資概念
他決不會使用基金 不管主動或被動當投資工具
連定期定額概念
都被他寫專欄批評
很有意思

voltaire1232000 提到...

這本書講到The Wizard Of Oz那段真是有趣極了, 從來沒想過這本童書有這麼大的意義藏在裡面.

http://www.amazon.com/Wonderful-Wizard-Oz-Commemorative-Pop-up/dp/0689817517

這本很暢銷的pop-up book, 裡面的主角鞋子還是忠於原味的.

綠角 提到...

謝謝分享

沒錯
在The Power of Gold一書中也有提到
這個童書中的深層意涵

Ivy Huang 提到...

請問這本書是2008年的書
現在來看是否會有時效性的問題呢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