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占率倍數成長,營收占比卻沒同步成長,這家公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Instead of making money, this company makes a difference)

(想瞭解如何以資產配置的方式,針對個人投資目標與風險忍受度,建構與執行資產累積階段的投資組合,長期參與市場。不僅可達成財務目標,也不會帶來自己所無法接受的短期嚴重下跌,歡迎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想對美國ETF有系統性的瞭解,瞭解其運作原理、投資策略,與挑選ETF時比較的重點,買賣應注意事項,學會自行查詢英文網站的重要相關資訊,歡迎參加ETF關鍵報告)

(想要瞭解退休階段如何以總報酬帶來退休所需的現金流。而且生活費可跟上通膨,維持生活水準。單靠配息來支應生活費會有怎樣的風險。同時瞭解遇到負面狀況要做出怎樣的調整。歡迎參加”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我最近看到“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 ”The Wealth Ladder” 的作者Nick Maggiulli寫的一篇文章。文中有這樣一張圖:

這張圖的垂直軸是百分比,水平軸從左到右,代表1990到2020這30年的變化。

圖中藍色的線,是某一家公司的市占率。白色的線則是該公司營收的業界占比。

光看其市占率,看起來是經營相當成功。30年來,市占率從5%升高到27%。

可是白色的線訴說著另外一個故事,市占率成長五倍以上,該公司營收占整個業界的比重,就是在3%到5%之間起伏。營收占比沒有跟著成長。

想想看,市占率從個位數占比,到近30%。整個產業的三成就在這家公司手上。它已經成為這個產業的龍頭業者。營收占比卻仍跟三十年前一樣。

到底是那個產業,那家公司會有這種情形。

答案就是美國資產管理業者,Vanguard。

多年來,Vanguard吸引新資金投入,也隨市場上漲,管理愈來愈高的資產總價值。圖中藍色的線,就是代表美國整個資產管理業管理的資產總價值,有近三成是在Vanguard手上。

資產管理業者用資產百分比的方式收費。譬如在台灣銷售的股票型基金,不管境內還是境外,通常收取每年1.5%的經理費。(千萬不要以為只有這1.5%。加計其它內扣費用後,一定會是更高的數字。甚至超過3%的全年內扣總開銷。)

管理資產規模愈大,業者自然就會有更高的營收。為何在Vanguard完全沒有反應出來。

理由在於,這30年來,Vanguard也持續調降旗下標的的內扣費用成本。

譬如最近一次的費用調降在2025二月,當時Vanguard大幅調降基金與ETF內扣費用

結果就是,公司做的很成功,市占大增,但賺進來的錢卻沒有等比率增長。

為什麼這家公司會願意放棄本來可以賺到的錢?

因為Vanguard是一家服務投資人的公司,不是需要為其股東賺大錢的公司。

這個特點的根源在於Vanguard特別的股東結構。 Vanguard的股東就是其發行的基金與ETF 。所以Vanguard基金與ETF投資人也就間接成為Vanguard的股東。公司就是把投資人,也就是股東,照顧好就行。它沒必要去多賺投資人的錢。

所以Vanguard在基金與ETF資產規模擴大後,會調降費用。低費用為投資人帶來好績效,原本的投資人持續投資,還吸引新的投資人進來。規模擴大,又可以調降費用。形成一個勢不可擋的良性循環。

這會帶來幾方面的影響。

首先,Vanguard本身營收占比,不是一個跟著市占率平行上升的線。

Vanguard的營收占比,假如跟其它資產管理業者的營業模式一樣,是本來可以跟著市占率一起上升的。

但它沒有。這個實際上幾乎沒什麼成長的營收占比,與跟著市占率同步上升的營收占比,中間那個差距的面積,就是Vanguard為投資人省下的錢。也可以說是Vanguard回饋給投資人的錢。

第二,這個費用下降不僅為Vanguard投資人帶來好處。同時嘉惠使用其它公司標的的人。

投資人看到,原來Vanguard的主動型基金只收那麼低的費用。指數化投資工具的收費更是低到不行,於是紛紛投向低費用投資工具的懷抱

其它資產管理公司看這樣不行,只好跟著降價。所以連使用其它資產管理業者標的的投資人,也從中受益。

Vanguard帶頭在美國資產管理業界掀起持續降價風潮。

這就是美國資產管理業界的The Vanguard Effect

根據The Bogle Effect 一書的統計,已為投資人省下一兆美金。

投資時,省下的就是多賺的。也可以說,Vanguard這幾十年來,已經幫投資人多賺了一兆美金。

而且這個好處,這份費用節約,仍在持續累積擴大。

柏格先生當年的創舉,成為一個持續為投資人帶來龐大助益的機制。這是投資界的水利工程,嘉惠未來每一個世代。

感恩自己生在有柏格的年代,也慶幸自己在主動投資的迷霧中得聞指數化投資並親身執行,從中確實受益。

這是一個好,還會變得更好的投資方式與投資工具。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近十年,創造最多財富的基金與基金公司(Top 10 Wealth-Creating Funds and Asset Managers)

Vanguard資產管理2025現況分析(Morningstar’s Analysis of Vanguard)

美國資產管理業有多集中(The Highly Concentrated US Fund Industry)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