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並非平均,意外實為正常(It’s Never Normal)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在描述金融市場長期成果時,最常使用的一個指標就是”年化報酬”。

譬如美國股市從1970年初到2023年底,有年化10%報酬。(以MSCI USA指數計算。註)

由於這是一個由真實數字推導出來的幾何平均,所以不少人以為,假如自己長期投資,譬如十年,就可取得近似這個平均數字的報酬吧。

事實並非如此。

譬如美國股市從1990年初到1999年底這十年,年化報酬高達19.0%。這十年中,有三年是單年二十幾趴的報酬,另外有三年是單年三十幾趴的報酬。

1990年初投入100,十年之後會成長為570。

這十年被稱做”黃金年代”。

在接下來的十年,2000年初到2009年底,美國股市經歷了2000網路科技泡沫破滅與2008金融海嘯,這十年的年化報酬是-1.3%。

一位投資人假如2000年初投資100,到2009年底會剩88。投資十年根本沒賺錢,這被稱為”失落的十年”。

然後,從2010年初到2019年底,美國股市迎來下一波榮景,年化報酬達13.6%。投資人再次看到豐厚的十年累積成果。

在西元2000年初投資股市的人,不認為接下來十年會是長期累積負報酬。因為假如他們這樣想的話,根本不會去投資股票。

會投資特定金融資產,一定是認為未來會賺錢的。

實際結果出來,遠不如預期,居然是十年負報酬。這正是投資的風險。

失落的十年,是預期外的事情。

但黃金十年也是意外。上世紀九零年代,美國股市年化報酬高達19%,也是遠遠超過預期的事。

也就是說,即便長達十年,定義上已經符合”長期”定義的期間,股市仍常出現超過預期的表現。

這三個十年期間,年化報酬都不是很貼近10%這個數字。

但不少投資人不知道,即使長達十年的市場成果,也是”非平均”,也可以是一種”特別”的表現。

他們常覺得,十年很長啊,應該很具有參考價值,可以驗證某種投資策略,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投資的真理”。

所以,他們就常以”長期”,也就是約十年的成果,來外推未來該如何投資。

九零年代,怎樣算會投資呢?

這期間常出現單年二十幾趴、三十幾趴的報酬。那當然要借錢投資,集中投資漲最多的科技類股基金,或是直接買科技類股啊!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怎樣是會投資呢?

股市負報酬耶。當然不能單純參與股市啊,要用避險基金,另類投資。用奇特的策略來操作或是使用非主流資產,才有賺錢的機會。

然後,九零年代投資科技類股與借錢投資的人,在接下來的十年,摔得鼻青臉腫。

二十一世紀初,因為遇到金融海嘯,開始採用避險策略或另類資產的人,在2010之後,股市重回榮光時,錯過大筆報酬。

投資為什麼很難?

因為很多人沒體會到,即便”長達十年”,都不是可靠的策略基礎。你可能是依據黃金十年或失落十年,這些遠落在預期值之外的現象在做投資。

投資為什麼很難?

因為長達十年的期間會形成投資人之間的整體氛圍。

大家都賺錢的年代,當然是要開槓桿,借錢投資、質押投資,曝險愈高愈好。

市場似乎賺不到什麼錢的時候,當然要考慮另類資產,另類投資策略。

這些,都是當下看起來,最好的投資方式。

而人,很難不從眾。

投資為什麼很危險?

因為根據上一個時期,極端良好或極端惡劣的成果做出的投資策略,在下一個時期狀況反轉,譬如從極好變極壞時,會蒙受重大損失。

最近綠角看的一本書中有這麼一句話:

At the depths of the Wall Street Crash, many investors were ruined, especially those who bought stocks with borrowed money.

這些被毀滅的投資人當初為何要借錢投資?

因為在他們看到的最近的過去,借錢投資就是放大報酬的最好策略。

他們不知道自己看到的過去良好表現是預期外的事情。接下來等著的是預期之外的嚴重負報酬。

不少投資人專注於”為上一場戰爭做充分準備”。然後下一場戰爭發生在自己根本沒有準備的戰線。手足無措,損失慘重。

如何克服這些問題?

首先要矯正自己的觀點。

體認到時期的偏誤。不要以為十年就夠久了。金融市場在十年期間,仍常表現出超乎預期的高或低報酬。

體認到地區的偏誤。不要以為某個地區近十年表現領先全球,就直接推論它會永遠領先。假如你仔細看過去半世紀的五個十年,美國並非每個十年都是表現最好的地區。 用更寬廣的時間與空間瞭解金融市場後,據此建構自己的投資策略。

你會需要股票來參與市場的成長。你也會需要安全資產,對股市表現不良進行防禦。

你不會只投資近期表現好的地區或產業,你會全球全產業分散。

很多人以為分散只是一種降低風險的策略,其實分散也是促進報酬的策略。因為不論未來那個地區或是那個產業表現最好,你都不會錯過。

最後,接受自己的不合時宜。

風險與安全資產搭配,在股市大漲的年代,你會覺得安全資產拖累自身績效。

全球全產業分散,在特定地區與特定產業表現好的時候,你會覺得這樣做報酬比不上人家。

接受它。因為這就是一個採用真正具長期高耐受度、高韌性投資策略需要付出的代價。

你不是一個只會打上一場戰的將軍,你在幾乎所有戰線都有所防備。

這樣的心態,這樣的投資組合,會帶你走過市場的風風雨雨,各種十年期間超乎預期的報酬。

因為這些看似超乎預期的市場現象,在你心中,是本來預期就會發生,也常見的事。

不同一般的投資見識,才會帶來不一般的投資成果。



註:這裡以美國股市舉例,因為這是近幾年大家最熱衷的市場。並不是說全球股市各地市場長期都有10%那麼好的年化報酬。把美國的成果直接推導到全球,會引進Success bias,成功者偏差,也就是高估全球股市的整體成果。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當下並不穩定,未來難以想像(The Future is Unimaginable)

The Black Swan讀後感續1---絕非常態的歷史發展(Normal Distribution and Beyond)

回憶與經驗塑造你的投資模式(Investment Stratigies Shaped by Recent Market Performances)

Thinking, Fast and Slow讀後感2---過去本當如此,未來容易預測

“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的反智運用(Irrational Attitudes toward Financial History)

後照鏡大師(Rear Mirror Master)

常見的投資謬思—後照鏡最聰明(Rear Mirror, Rear Mirror, Who Is the Smartest Investor in the World?)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