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Journey to Financial Freedom”讀後感2—人生目標先於財務目標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除了收入、支出、資產、負債這些關於金錢的主題之外,我認為“Your Journey to Financial Freedom”這本書最精采的地方是關於非金錢面向的討論。

譬如,講到財務目標前,作者先花時間討論”人生目標”。

金錢是用來達成人生目標的。

假如直接設定一個金錢數字做目標,譬如”我希望存到兩千萬”。到達的時候,你要做什麼?

沒有人生目標的人,最可能的狀況就是不知道要做什麼。

於是很容易直接拿更多的錢當下一個目標,譬如”我要存到四千萬”。

然後陷入無止盡追求金錢的循環當中。

所以,在設立金錢目標之前,先好好的想想,有了錢,你到底希望過怎樣的生活。

你希望住在那麼,住在怎樣的房子?
你希望跟誰住在一起?
你希望用自己的時間做什麼事情?

作者說,你可以回想自己成年前的經驗,到底什麼是讓你感到興奮或有趣的事。在大人跟社會告訴你,怎樣才是有成就,怎樣才算成功之前,你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或是想一下,現在自己在意的是什麼?

譬如:
不要再花那麼多時間通勤。
有更多時間可以陪家人。

不要有特別的限制,就儘量想,把它寫起來。

作者提到一個練習,預想自己十年後的生活。選一個十年後的日子,譬如2034年,六月24日。然後,很仔細描繪這天。

這天,你看起來如何,有怎樣的體態與穿著。
你這天在做什麼?跟誰一起過。

愈詳細愈好。一個具體的未來生活目標,是推動自己在財務、健康等方面持續前進的動力。

有了美好的願景,但也要接受現況。

作者說,很多人受到FIRE吸引,他其實不是真的想要快點退休,他是急著要脫離讓人不滿的現況。

但現況不是那麼容易擺脫的。因為現況就是所有過去的累積。要改變現況,必需從現在開始,在不同的路上朝新的目標進行累積。

對於令人不滿的現況,作者說,與其整天抱怨,不如從中找到正面的地方。

譬如之前的工作最令作者厭煩的就是每天長時間通勤。

她發現,假如自己抱著壞心情上車,想著:”又是條漫漫長路,路上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塞車或是不客氣的駕駛”。那麼這段行程通常就會如她所願的,變得很不愉快。

作者後來想,反正一定要通勤,就在路上聽Podcast,學習當時她剛接觸的FIRE與相關財務知識。後來她甚至開始期待通勤,因為這是讓自己財務知識進展,為脫離現況打下基礎的活動。

這個技能,作者將其歸類於Mindset,心態。

她認為達到Financial Independence需要處理好六個要素,分別是:收入、支出、負債、資產、心態與習慣。

前四者是可見可計量的。後兩者是看不到的,但驅動著前面四個面向。

譬如一個人為何老是入不敷出,舉債度日?最可能就是他的心態與習慣有問題。

心態與習慣才是根本。而不是直接幫一個人定下收入與支出目標,他就能自動達成。假如無法修正心態與習慣的問題,財務狀況不會得到改善。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Your Journey to Financial Freedom”讀後感1—金錢壓迫人的兩種方式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後感2—如何被自己的夢想綁架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Die With Zero)讀後感3—到底要多少錢才能安心退休

“Same as Ever”讀後感2—值得的東西總有代價

Your Money or Your Life讀後感1---金錢的真正意義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