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降息就買進債券,預期升息就賣出債券的實際成果(Market Timing Doesn’t Work in Bond Markets)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債券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債券價格與殖利率呈反向關係,殖利率下降債券價格上漲。殖利率上升,債券下跌。

於是根據這個基本原理,不少投資人推導出一個投資策略。那就是進入”升息循環”時,就離開債市。進入”降息循環”時,則買進債券。

債券投資看起來再簡單不過了。

這樣看似簡單有效的債券投資指引,實際執行成果如何。Vanguard資產管理做過統計。

期間是從1998年初到2023上半年。有個投資人以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做為指標。

假如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爬升幅度來到1%,他就覺得這樣已經造成太多損失了,而且看來會進入連續上升階段,於是就賣出債券部位,轉入現金。

假如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下降幅度來到1%,他就覺得這樣債券已經明顯上漲,再不參與就會錯過報酬。於是他離開現金部位,轉入債券。

這樣一路操作下來,成果如何呢?

(上圖取材自:Vanguard Investment Perspective: Staying the course with bonds in a challenging rate environment)

圖中上下起伏的線條,代表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

以紅色表示的段落,代表該期間投資人是持有現金。以綠色表示的段落,代表該期間是持有債券。債券投資成果以彭博美國綜合債券指數(Bloomberg U.S. Aggregate Bond Index)進行計算。

根據這樣的指標進行操作,總共需要15次交易。原始投資10,000,會成長到22,200。

但假如他一開始就投資彭博美國綜合債券指數,然後就持續留在債券市場之內,都不動。那麼終點價值會是26,400。

參考殖利率變化做操作,少賺4,200。以原始投資金額10,000來看,是42個百分點的總報酬落後。

未何這樣操作的成果反而落後持續留在市場,都不操作?

兩個原因。

首先,該位投資人參考十年期公債殖利率。

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不代表所有其它類別的債券,譬如五年期公債、二十年期公債、投資級公司債、房貸抵押債券,殖利率全部都會跟著上升。同樣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下降,也不代表其它債券的殖利率都會下降。

再者,持有現金期間,有可能躲過債券下跌的效果,但也可能錯過債券的上漲。總成果來看,錯過的上漲比躲過的下跌要多。

而且這篇文章是直接參考債券市場的殖利率變化,而不是央行的目標利率變化。假如參考後者,恐怕成果會更不好。因為央行的利率政策,跟債券市場的殖利率變化,未必同步。

所以,不要再相信債券市場只要參考殖利率很容易就可以操作的說法了。

十幾年前,我寫文章討論過預期升息,所以要撤離債券?(The Threat of Rising Interest Rates is Overblown)

現在,需要討論的主題變成”預期降息就要買進債券?”。

這些不同時代的問題其實反應的是相同的癥結,就是許多投資人以為債券市場只要看央行的目標利率方向,很簡單的就可以參與上漲躲過下跌。

金融投資的原則不會改變。假如你要得到報酬,就必需承擔損失的風險。

假如有操作方式可以承諾你,投資只有報酬,不會有風險。你可能需要再好好的檢視一下它到底在說什麼。

不要因為自己對報酬與獲利的喜愛,就忽略了投資的基本原則。

擇時進出,不論在股市還是債市,很難是個贏家策略。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債券殖利率的難以預測(Interest Rate is Hard to Predict)

適時進出債券市場的妄想(The Illusion of Market Timing in Bond Markets)

並不是你想像中的債券市場(It’s Not What You Think)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