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你的錢留到死》(Die With Zero)讀後感3—到底要多少錢才能安心退休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其實我第一次聽到Die With Zero這本書,是在今年七月,一位參加“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程朋友的課後回饋。他提到自己看了很多像FIRE,Die With Zero這類書籍,以為可以退休了,還好有來上課。

後來出版社邀約推薦。我把書稿從頭到尾看完進行評估。我發現Die with zero的概念很好,闡述也很詳盡。但退休資產估算與提領,的確是這本書論述較少的地方。

很多人為何要一直工作下去,無法放手離開?

理由常是心中的恐懼,擔心退休之後錢不夠用。怕自己在過世之前,錢就花光了。

處理方法?

很簡單,一直賺。用自己所有可用的時間來賺錢。錢愈多,錢不夠用的風險就愈小。

問題是,你每用一小時賺錢,就是拿自己一小時的時間換錢。你終究會發現,時間可能比錢有高很多的價值。而且假如不是自行主動思考發現這個問題,等現實狀況逼你體認到這點時,往往為時以晚。

不要拿所有可用的時間換取金錢。要適可而止。

如何讓自己知道錢其實夠了呢?

你要估算一下,自己退休到底需要多少錢。

書中提出一個簡單的計算方法。

譬如你預計退休後每年要花100萬,預計存活30年。那你就需要100萬乘以30,也就是3000萬的資產。

但作者指出,其實你不用準備那麼多。因為你的資產在退休期間仍會繼續為你賺錢。譬如你執行一個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扣除通膨後,賺到3%的年化實質報酬。

那麼每一年,雖然你提出生活費。但市場的上漲又會讓你的資產補回。結果是,其實你不需要準備到3000萬那麼多的錢。作者給的估算是,大概七成就夠了,3000萬的七成就是2100萬。

這個計算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假設投資報酬每年相等,都是每年3%的實質報酬。

要取得扣掉通膨之後,3%實質報酬的成果,勢必要進行風險投資。風險投資的意思就是,你有可能在退休期間一年之內看到退休資產價值因為金融市場的下跌明顯下降。

但是金融市場下跌,你還是需要退休生活費啊。結果就是你自己的提領加上市場的下跌,會讓你的退休資產在一年之內產生顯著的減損。

這個狀況假如發生在退休初期,會很明顯的縮減退休資產可以使用的期限。

作者的概念其實是正確的。退休仍要持續投資,而且應該做風險投資,讓自己有機會取得勝過通膨的報酬。

但假設可以每年穩定的取得勝過通膨的報酬,則相當危險。這樣計算恐怕會低估需要準備的退休資產。

按照作者的計算方式,可以算出,每年需要100萬的退休生活費,不同的存活期限,需要準備的資產價值。如下表:

存活年限

最低資產要求

初始提領率

20

 $  14,000,000

7.1%

30

 $  21,000,000

4.8%

35

 $  24,500,000

4.1%

40

 $  28,000,000

3.6%

50

 $  35,000,000

2.9%


可以看到第二列。存活20年,最少需要1400萬的資產。第一年提出100萬,就占1400萬資產的7.1%。這恐怕是一個太高的初始提領率。即便存活35年,還是有高達4.1%的初始提領率。

假如你對退休提領有不錯的概念,你會知道表格中那些提領率數字是很不OK的。

所以要知道存多少才夠,的確是讓自己擺脫無止盡賺錢心態的必要條件。但作者的計算中有個危險的假設,恐怕會造成低估。

要擺脫對退休資產存不夠的擔心,除了明確知道要累積到多少之外,對於退休提領方式與退休資產管理的掌握,也是相當重要的。

很久以前,水手不敢遠程航行,遠離海岸。因為當時認為地球是平的,航海走到’盡頭”,會”掉下去”。現代水手沒有這種恐懼,因為我們知道地球是圓的。

知識讓人擺脫恐懼。

知道如何為自己帶來退休現金流,知道這個方式在過往許多負面狀況下的軔性,知道怎樣的股債比可以兼顧成長與安全性。這些知識可以讓人有十足的信心與技巧面對退休。

我認為當初開發與準備”退休資產管理”這個課程最大的收穫,是自己對於退休提領與退休時的資產管理,產生了深入的理解與掌握。讓我面對自己的退休現金流來源與資產管理,可以胸有成竹。

避免自己因為缺乏瞭解,只能過度拉高金額目標或甚至盲目追求一個沒有上限的資產規模,花太多的時間賺取自己用不到的錢,瞭解退休投資,可說是人生最值得的投資之一。

Readmoo電子書連結

博客來連結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Die With Zero)讀後感1--人生該擁有經驗還是金錢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Die With Zero)讀後感2—經驗也是種資產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Die With Zero)讀後感4—實行指引

退休金要靠誰?(Where is Your Retirement Income?)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