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足》讀後感2—傻人與聰明人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富足》書中,作者討論社會內部機制的有效性。

譬如有個工作,真的是錢多事少。而且只需要簡單的培訓就能入門。

假如這樣的工作真的存在,就會引起”搶購”。大家都會去應徵。很快的就變成供過於求。

來應徵的人多了,公司就可以挑,可以降低薪資條件,或拉高條件要求。供過於求,也代表有人將找不到工作。

原本看似很好的職缺,也就是不需要付出太多,就能得到許多的工作,就變成一般了。

一般的意思就是,要得到多少回報,就要付出多少代價。

同樣的原則也可見於投資世界。

假如有某個證券,跟其它條件類似的證券相比,風險相同,但預期報酬高很多。那就會引起”搶購”。許許多多投資人的大量資金投入。後果就是愈買愈貴,推升價格,壓低了日後的預期報酬。

原本很好的投資機會,也就是相同風險可以取得較高報酬的證券,也會變成一般。

投資界的一般,就是得到多少報酬,背後就有對等的風險。

這就是投資界的有效性。

作者說,為人處事要尊重這個世界的規律。

什麼人會不尊重規律呢?

通常就是聰明人。

聰明人想,那些一般的工作,需要付出才有對應所得的工作,是給一般人的。我那麼聰明,當然可以找到付出一樣或更少,就可以賺更多的職缺或機會。

聰明人想,得到市場一般的報酬,那也是一般人的境界而已。我那麼聰明,當然會找到低風險高報酬的投資機會。

聰明人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所以不需要遵守一般規則。規則是用來規範其他俗人的。

自以為不凡的這些聰明人,往往就在社為與投資的有效性這堵牆之前,碰得頭破血流。好像世界一直在跟自己做對。

其實不是世界在跟你做對,是你選擇跟世界做對,選擇一個不尊重規則的路。

作者再次提到”傻人有傻福”。

傻人看似傻,不找尋報酬與風險不對稱的更好機會,他就”呆呆”的付出該有的代價,做他的工作。”呆呆”的承擔市場風險,做他的投資。

結果居然是好很多的成果。

所以作者說:

“人的境界高低不在於他的智商,而在於他對規律的態度。”

以為聰明就能找到捷徑,就不需理會基本規則,是不少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根本原因。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富足》讀後感1—你有這些窮人思維嗎?

常見的投資謬思—爛股票沒人要(Who the Hell are Holding the Dogs of the Stock Markets)

“見識”讀後感1---不要一直用時間去換取金錢

《格局》讀後感1—如何斬斷投資與人生的厄運鍊

《態度》讀後感—吳軍博士的投資建議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