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過的VTI (My Experience with VTI)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我是在2006年底完成美國券商開戶,開始進行指數化投資。我將全球股市分成四大區塊分別投入,其中美國股市就是透過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美股代號:VTI)。
(我一開始是買基金版本,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後來換成ETF版本。)
2006十二月27日這天,我第一次買進Vanguard全市場指數型基金。當天收盤,VTI淨值每股139.9元。
VTI在2008年六月18日進行分割,一股分割為兩股。所以現在(2024)看到的一股VTI,其實是2006當時的半股,每半股是69.95元。
現在回顧,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因為美國股市從網路科技泡沫破滅後反彈,已經連續漲了2003、2004、2005、2006四個年度。我在2006十二月開始投資,這四年的成長沒參與到。然後2007小漲5.6%之後,就是2008金融海嘯。
當時看來,美國也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當時投資界流行的看法是”新興市場的高經濟成長才能帶來高股市報酬”。拉美基金、東歐基金、BRIC基金大行其道。當時沒什麼台灣投資人想買美國股市。
2006那時我不知道一年多之後就會面臨大跌,我也不知道Steve Jobs將在明年(2007)六月發表第一代iPhone,成為全球最暢銷的手機機種。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帶來無數的應用與商機。
2006當時臉書已經成立了,但一直要到2012才公開上市。所以2006當時的VTI中也沒有臉書。
2008迎來了金融海嘯。貝爾斯登倒閉、雷曼兄弟倒閉、AIG幾乎倒閉、兩房被美國政府接管。一片黑暗中,似乎沒有任何光明的希望。許多投資人說:”再不逃,難道要虧更多嗎?”
我沒有理會,繼續我的定期買進。買到每股29.55。成交記錄如下圖。不過29.55是基金的淨值。同一天VTI的收盤淨值是60.71。
2009,全球股市在危機似乎還沒結束就開始上漲。許多人說:”這只是空頭中的反彈,之後就會回到下跌趨勢”。我繼續我的定期投入。
為了對付金融危機,聯準會將目標利率降到幾乎是零。目標利率難以再往下降,於是開始執行縮寫為QE的量化寬鬆政策。分別在2008、2010、2012施行QE1、QE2、QE3。當時許多人說:”市場價格都是這些錢撐起來的,QE一結束就會大跌”。我繼續我的定期投入。
2011發生歐債危機。當時歐元區好像會解體,即將造成全球金融大動盪。我還是持續買進。
上圖是是2011七月的定期買進。買到每股68.4998。
2017川普上任,對外強硬,引起美中貿易戰。市場隨著川普的發言與中國的反擊,上下起舞。許多人建議:”先撤出,觀察情況”。
我繼續持有之前累積的部位,持續定期買進。
這是2019四月的定期買進。買到每股146.8。
每股146.8,所以之前每股六十幾塊買進的部位,到了2019,已經有超過100%的獲利。我沒有認為”賺100%了,該獲利了結”,而賣出之前的部位。還是持續持有。
2020二月起,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經濟瞬間結凍,美國股市跌到需要啟動熔斷機制。我持續買進。
2022七月,美國開始出現殖利率曲線倒掛。這普遍被認為是經濟衰退的徵兆。我沒有理會,繼續持有,持續定期買進。
到了2024二月22日這天收盤, VTI出現我之前從沒看過的價格,每股251.81。
也就是說那些最早期買進,每股六十幾塊的部位,成長為四倍。之前各年度買進的部位,比較早期的,有一兩百趴的獲利,比較近年度買的,有幾十趴的獲利。
這些獲利從何而來?
來自持續參與市場。
什麼叫持續參與市場?
大跌時,不為所動、
大漲後,不為所動。
市場好像有問題時,還是不為所動。
重點就是不為所動,繼續持有,繼續買進。
不要在大跌中,嚇到離開市場。也不要在大漲後,自覺賺夠了而離開市場。
大跌中的信心,來自於事先對風險的處理。除了股市投資之外,我也配置了高評等公債部位,在2008,發揮了很好的穩定效果。
(長達九十幾年的歷史經驗,短、中、長期公債與公司債在股市下跌的穩定效果到底如何。這在“《全新》債券啟示錄” 有完整的說明)
上漲後不離開,來自於對金融市場歷史與原理的瞭解。
(如何對付看到歷史高點,害怕不敢投入的心理,這在“資產配置戰略總覽”關於自身心魔的對應解方有相關說明)
參與,才能得到報酬。
不需要”精明”的操作,想要參與上漲躲過下跌。結果常是錯過報酬,下跌也沒躲過。
也不需要洞逐先機,知道未來蘋果、臉書、NVIDIA會市值大爆發。全市場指數化投資,你自動會參與到下一個明星產業、明星公司。
我很高興自己在投資初始,看了柏格先生與威廉.伯恩斯坦先生的著作,習得了指數化投資的觀念與原理。
更重要的是,我不是知道這個好方法,我還實際去執行了。知道而不執行,根不知道就結果來看是一樣的。
到了今天,我可以以親身經驗說,低成本指數化投資的確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投資方法。
後記:
這篇文章不是說,投資只要買美國股市就好。請留意一開始段落提到的,2006當時,是沒有人看好美國的。當時財經雜誌整天就繞著新興市場、原物料這些主題打轉。
正是因為體認自己無法持續準確抓到下一個表現最好的產業與地區,所以進行全球分散。也因為這樣做,接下來美國股市表現最好,我也沒有錯過。
就像全市場指數化投資一樣。投資人承認不知道未來那家公司的股票會是市場獲利主力。所以全市場分散,絕不會錯過未來的強者。
接下來十年誰表現最好?
假如你無法確切知道,全球分散投資是一個很好的解答。
這篇文章也不是說在現在投入,未來十年、二十年就一定可以重現我過去十幾年的成果。
市場風險一直是存在的。或許現在,就是下一個失落的十年、或失落的二十年的開始。誰知道呢?
面對風險,不要沒有準備。
相信風險不會發生,不是處理風險的方法。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投資該學習的是如何留在市場,而不是如何進出市場(Stay or Stray? The Importance of Staying the Course)
定期定額投入美國ETF績效分析---以VTI為例(Dollar-cost Averaging into 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2023更新)
超級困難的指數化投資(The Mental and Emotional Challenges of Indexing)
疫情那麼嚴重,本來就是要出清股票啊—你淪為後見之明的俘虜了嗎(Don’t Fall Prey to Hindsight Bias)
Stay the Course讀後感3---柏格給ETF投資人的建議
The 5 Mistakes Every Investor Makes and How to Avoid Them讀後感1---“參與上漲躲過下跌”,最天真的投資童話
Labels: ETF實戰績效與投資策略
2 comments:
明明什麼都不做是最簡單的,卻又是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投資真是既簡單又高深。
沒錯。的確如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