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Money讀後感1—追逐金錢,不如好好用錢
Happy Money的作者是Elizabeth Dunn和Michael Norton,分別是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和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教授。
這本書的起源在於,第一位作者結束學生身份,拿到教職時,她對於新增的收入要如何花用,感到相當的好奇。身為一個社會心理學博士,她開始對”如何花錢才會開心”的議題進行研究,寫成了這本書。
基本上,討論如何賺錢的書是比較多的。到書店一看,你一定會發現很大一個區塊是貢獻給投資理財、職場升遷的主題。教你如何賺更多。
教人如何花錢的書?
這不容易看到。
但是一當你將重心,從如何賺更多錢,轉為如何花錢時,你會發現,自己從追求無止盡、更多金錢的心態,轉換成,”我手上目前有的這些錢,這些資源,如何使用才會讓自己比較快樂”的想法。
光是這個轉變,就可以將人拉出追逐財富的無盡迴圈。
而且收入提高對快樂的影響不大。對美國人的研究顯示,當年收入達到每年75,000美金之後,再高的收入對每天的快樂程度影響不大。
所以,重點不是Get more money.
而是Get more happiness with the money you have.
用你手上的錢獲取更多快樂。
作者分別用一個章節,討論更快樂的金錢使用方式。
第一個原則是,買經驗勝於買東西。
作者請讀者回想,過去你為了讓自己快樂買的一個東西,譬如對女生來說,一個名牌包,或是對男生來說,一支比較高價的手錶。再想一下一個你花了比較多錢所帶來的一個人生體驗。譬如出國玩兩週,或跟家人共享一頓豐盛的晚餐。
那個花費讓你覺得比較值得?
一個實際的東西,往往在期待的階段反而是最快樂的。真的得到之後,有時會覺得好像不如預期,有時還會有維修保養的需要。
而一個經驗在成為回憶之後,時間會過濾掉那些不快樂的部分,形成令人滿意的人生經驗。
這就是為什麼零下溫度的極圈冰旅店,讓人痛苦的特種部隊訓練過程,反而成為旅人跟受訓人員,難忘與珍惜的回憶。
而有時也未必要把錢花在特定的經驗上。用於休閒活動的支出,一般較能帶來快樂。譬如電影、球賽、演唱會、健身房會員等。
買東西時,要想一下這代表什麼。
譬如買一隻寵物狗(認養更好),這不只是代表持續的飼料或有時的醫藥支出,這代表你日後很可能需要每天帶牠出去逛逛。你其實是給自己每天一段可以出門散步走走,或甚至遇到其它狗主人聊天的機會。
買一台很漂亮、性能很好的電視,這代表你每天要花更多時間在客廳看電視嗎?看電視是一個不太容易帶來生活滿意度的活動。
買東西時,想一下背後代表什麼。
花錢可以買經驗,也可以減少負面經驗。
花長時間開車上下班,是許多人最厭惡的每日活動之一。有時從太太回家的表情,先生大概就可以知道今天的路況。塞車,沒有禮貌的駕駛、車燈改得超亮讓其他用路人很不舒服的車子。太多可以讓你在路上不開心的情形。
而很多人長途通勤的理由是,為了市區收入較高的工作、郊區更大更好的房子。
而其實,你是拿自己的快樂在交換這些東西。高收入跟房子,能帶來的快樂其實沒有想像中多。
假如捨棄掉一個較高收入的工作,換成收入較低,但可以減低不快樂狀態的工作,那也算是一種花錢買快樂了。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Happy Money讀後感2—充裕則無法享受
Happy Money讀後感3—匆促則沒有快樂
More straight talk on investing讀後感2---不知足,難成功
“賺錢更賺自由的FIRE理財族”(Playing with FIRE)讀後感—FIRE是兩個重要問題的解答
Your Money or Your Life讀後感1---金錢的真正意義
“一人公司”(Company For One)讀後感2---抗拒社會標籤
收入增加後,你不該省的錢(Money Well Spent)
The Birth of Plenty讀後感續2—金錢是否等於快樂
“How to Think About Money”讀後感1---為什麼快樂這麼難
“快樂錢商”讀後感—讓金錢帶來正面情緒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讀後感---錢要用在該用的地方
金錢的可能(The Use of Money)
為什麼收入增加未必能存到更多錢?你沒想到的三個高收入陷阱(Higher Income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More Saving)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