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配息的思考方式(How to Think about Yields and Dividends)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投資時,有許多標的會有配息。股票、債券、基金、ETF都有現金配息的可能。

而由於配息給人一種”現金到手、保證獲利”的感覺,或是有的投資朋友想要”被動收入取代主動收入”,於是造成投資時一味追求高配息投資標的的現象。

不少人直接認為,”配息較高等於比較好的投資”。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回顧投資的基本原則與大方向。

首先要明白的是,配息高或低,只是一個資產或是一個投資工具的特性之一。不代表這個資產或投資工具就值得優先使用。

譬如對於一個20歲到50歲之間的投資人,他還有很長的時間可以累積資產。他每月有工作收入,根本不需要配息做為生活費來源,刻意追求高配息標的對他來說就不是一個有意義的事。

假如因為追求高配息,將大量資產放置於特別股、高收債這類資產,投資組合的長期成長,很可能會落後以普通股為主力的投資組合。

相對年輕還在資產累積階段的投資人,重點是資產的整體成長,不是投資組合產生多少配息。(註1)

一味追求配息,忽略整體成長,恐怕因小失大。

再來,追求”被動收入>主動收入”到底代表什麼?

現在是低殖利率年代。在低殖利率年代,假如投資人腦中想著”要被動收入大於主動,我就財富自由”,但配息金額就是不夠,怎麼辦?

自然選擇,就是去買高配息標的。譬如高收債、高殖利率股票、或是內建槓桿的市政債CEF。

他們往往在太平年代拿了幾年高配息,自以為達到目標時,在下次的危機中,摔的鼻青臉腫。下跌時虧損不亞於股市,卻拿到落後股市的報酬。

低利率年代,還要追求高配息,唯一選擇就是冒更高的風險。

但他們往往不覺得自己在多冒風險。反而可能自覺得精明,在別人還在工作時,自己就要財富自由了。

最後,配息在稅務上較為不利。

譬如一樣是8%的整體報酬。


標的A: 7%資本利得+1%配息
標的B: 4%資本利得+4%配息

假如一個國家的稅制是資本利得不扣稅,配息扣20%。那麼稅後實際收益是

A: 7%+1%*0.8=7.8%
B: 4%+4%*0.8=7.2%

較低配息率的A標的會多0.6%的報酬。

而這正是台灣跟美國的投資現況。在台灣,資本利得不扣稅,配息納入個人所得稅計算。以台灣投資人身分在美國投資,資本利得不扣稅,配息會被預扣30%。(註2)

追求高配息投資,在稅務上不利。

不要去追求高配息投資標的,然後再說會拿到什麼部分退稅,就以為在稅務上有利。

那就像每天大魚大肉、高鹽飲食,但餐後都有喝一罐具有”分解或排放作用”的飲料,就說自己過著健康生活。

那比較像在愚弄自己。

總結來說,一個標的或一支證券,不因其具有高配息特點,就值得投資。

因為,配息只是整體報酬的一部分。配息高不代表整體報酬就會高。

因為,配息以目前制度,在稅務上不利。

也更因為,投資要看整體目標,而不是只看標的配息高或低。




註1:對於已經退休的投資人來說,退休階段的重點其實仍是整體投資部位的報酬率,而不是投資部位可以有多少配息。

註2: 30%是預扣,實際扣多少,要看個人如何處理。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高配息的代價(The Trade-Off of High Income)

配息跟資本利得,何者比較重要(Dividends or Capital Gain?)

0056高股息ETF比較適合退休族群的迷思(High Total Return is Better than High Yield)

最不該投資高股息ETF的理由(High Dividend Yield ETF is Not Cash Substitute)

為何年輕人不該追求配息(Bias Towards Dividends)

美國股市高股息投資策略的成果(Do High-Dividend Stocks Bring Better Returns?)

高配息絕不等於高報酬---關於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許多投資人不知道的事(High Yield Doesn’t Mean High Return)

高配息不等於高報酬—以REM為例(High Yield is NOT Guarantee for High Return)

被動收入與財富自由,你該知道的事(Something about Passive Income and Financial Freedo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