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擔心指數化投資泡沫嗎?(The Oversold Bubble of Indexing)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做為一個指數化投資的倡議者,有一個令人困擾的地方,在於每當市場上有什麼人發表”指數化投資過熱””ETF泡沫”的言論,就會有許多投資朋友來請問我的意見。

謝謝這些朋友的信賴。但其實,我的意見不重要。重要的是,指數化投資的原理,是否會因為這些否定者的評論,有任何改變?

指數化投資的原理是什麼?

很簡單。整體投資人就是取得市場報酬。你用愈低的成本去參與市場,你就會取得愈完整的報酬。

主動投資人花費比較高的成本,所以他們會取得比較差的報酬。

這個原理,在已開發市場,在新興市場都成立。
這個原理,在股市、債券市場都成立。
這個原理,跟市場有無效率無關。
(還在用效率市場批評指數化投資?觀念過時,請自行更新)

這些人發表對於指數化投資的悲觀評論後,1+1是否已經不等於2了呢?

只要基本加減法的原理沒變,指數化投資的有效性就不會改變。

(不瞭解指數化投資就立足於像1+1=2那麼簡單的原理?可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William Sharpe用加減法的說明:主動與被動的加減乘除)

再來,全部投資人,整體來看,其實就是在做指數化投資。

假如有一個來自天琴座的外星人,乘坐隱形太空船在地球軌道觀察人類的活動。當他看到金融市場時,他的感覺會是:

”整體人類,持有地球上全部的股票與債券。他們全部就是拿到整體股市跟整體債市的報酬。每天那麼多個別投資人、機構法人買賣股票。就是他們之間互相交換而已。你給我,我給你。

假如把整體人類想成一個人。就是這個人持有全部地球上的證券。每天的交易,就是左手換右手而已。”

事實是,全體投資人,全部,全世界的投資人,整體來說,就是在做指數化投資。

不管整體投資人中,主動:指數化投資人比率是90:10,或是50:50,都是這樣。

所以指數化投資過熱,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全部投資人中,指數化投資人占30%、40%還是70%叫過熱?標準在那裡?

假如指數化投資是30%,就已經過熱。那同時間占70%的主動投資叫什麼?叫比太陽熱嗎?

根據2019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 資料,美國總值18兆美金的基金與ETF資產。指數化投資占36%,主動型基金是64%。

就假設整個美國市場就只有基金跟ETF這兩種法人在投資好了。譬如Apple目前總市值約9600億美金。指數化投資工具持有約3456億美金,主動投資工具持有約6144億美金。

蘋果電腦股價每天的上下波動,是持有這家公司股票的主動投資人積極買賣造成的?還是買進後就一直持有的指數化投資工具造成的?

責怪指數化投資過熱,造成指數成份股股價太高,這情形就像一艘獨木舟上有兩個人。一個是64公斤重的大人,一個是36公斤的小孩。這個大人在船上跑來跑去,小孩則是靜靜的坐著。

船隻在湖上晃來晃去,很不穩定。這位過動的大人罵文靜的小孩:

“你已經太重又太過動了,船會晃,都是你造成的危險!”

有人蠻有病的。

難道資金放在勇於挑選證券,擇時進出市場的人手上,市場就會比較安全?

No。

在指數化投資工具出現之前的所有市場泡沫,就是這些表現出羊群行為的主動投資人創造出來的。

(下一個市場泡沫,也會是這些一頭熱的人帶來的。只不過很可能,他們這次會把原因歸咎於”指數化投資過熱”。)

而其實,投資世界不是只有基金跟ETF。指數化投資工具是占基金跟ETF的36%。市場還有許多其它參與者,包括個別投資人、避險基金、主權基金、校務基金、慈善基金會等法人。他們當中許多,都是主動投資者。

責怪在市場上占少數,交易行為冷清的指數化投資工具,”泡沫”、”過熱”,這是有道理的事嗎?

最後,投資朋友可以看看發表這些評論的是什麼人?

幾乎沒有例外,主動投資者、擇時進出者,主動型基金業者。

指數化投資的盛行,不是說有很多新的資金進入指數化投資工具。很大部分是過去很多從事主動投資的資金換邊站。放棄主動投資工具,轉到指數化投資這邊。2009到2018這十年,美國股市指數化投資工具總共流入1.6兆美金。美國股市主動型基金則是流失1.4兆美金。

(詳細數字,可參考2019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1—指數化投資的成長與現況)

這是一個會嚴重妨害主動型基金業者生計的轉變。

他們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會積極的利用他們較高收費的基金所取得的資金,在各種媒體通路散布對指數化投資不利的傳聞。

投資朋友你是否發現,當指數化投資占比變高時,就會被說是"過熱"、"泡沫"。但你是否看過任何一則,關於主動投資會被說是"過熱"、"泡沫"的報導。

這是一個偏斜的世界。對投資人好的東西,好的看法,不會自動出現在廣告、在電視上。你要自己去找。對投資人非常不好的投資工具與保單,會大量出現在廣告中,會有”專員”主動帶著這些東西來找你。

而當好的投資工具與投資方法開始因為投資人自覺,得到支持時,負面看法與報導,不時出現。

沒有必要因為這些有既定立場的業者的看法而坐立難安,也不需要太在意這些不做主動投資人生會失去意義的投資人的意見。他們都有他們不得不贊同主動投資,不得不批評指數化投資的”苦衷”。

但對我們投資人來說,問題很簡單,主動投資還是指數化投資,那個成效好?

投資原理歷史經驗都顯示,答案是後者。

當這些業者與主動投資人,不得不選一條成效較差的道路時(註),你,投資人,有必要跟隨嗎?

指數化投資的原理,柏格先生講了40年的事,有因為這些負面看法者的說詞,而有任何改變嗎?

沒有。

下次再看到這些報導,把它剪貼起來。十年之後,回頭查一下,發表這些言論的”投資高手”績效如何,或是根本已經從投資世界消失了呢?

到時候你也可能會驚訝的發現,自己這樣一個不研究、不努力的一般投資人透過指數化投資工具所取得的成果,把當時看來不可一世,言之鑿鑿的主動投資人或出書作者,徹底打敗。

註:是對投資人成效差。不是對業者成效差。推行高費用主動型基金、賣選股密技,對業者來說,是收穫豐盛的路。也是他們如此偏愛主動投資的理由。他們為的是自己,不是為你,投資人。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指數化投資真的泡沫化了嗎?(What on Earth is Bubble of Indexing?)

2020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1—指數化投資持續成長,但非市場主力

2021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1—指數化投資的現況

看對一次,未必就是大師(Seer or Lucky Person)

如何看出誰不懂ETF(How to Identify Nonsense about ETFs)

關於指數化投資的誤解與實證反駁(Critics and Rebuttal)

黃花與泡沫(Dodo and Bubble)

對指數化投資的不實指控(Biased Opinion)

ETF滯洪池(ETF as Market Volatility Damper)

對於指數化投資的常見誤解(Misunderstandings about Index Funds)

ETF照妖鏡(ETF as Truth Mirror)

ETF的盛行不等於指數化投資的盛行(The Popularity of ETF is NOT the Popularity of Indexing)

2018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1---主動型基金仍是市場主力

小資族不適用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的迷思(Indexing and Asset Allocation Are Great Investment Choices for Assets Large and Small)

2 comments:

指數迷猜客 提到...

感謝好文, 謝謝~
指數迷狠客2019/9/10

綠角 提到...

不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