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ess Test讀後感4---危機前的太平盛世
作者在2003九月,在倫敦出差時接到電話,問他是否願意接掌美國聯邦準備銀行紐約分行總裁。
聯邦準備銀行12家各地分行中,紐約分行被公認是最有影響力的據點。它就位在美國金融中心,執行公開市場委員會的貨幣政策、也是聯準會直接觀察華爾街現況的窗口。
作者時年42歲,而且從未在銀行工作過。他接下這個工作,然後努力學習關於金融體系、銀行管理的知識。
他面對的是一個處於太平盛世中金融體系。經濟成長,通膨低落,投資人信心強勁,市場上資金充斥。紐約的銀行沒有任何財務困窘的跡象,事實上它們正賺取大把鈔票。
一切看來,所有都在控制之中。一般也認為,就算狀況反轉,銀行也有足夠的資本可以吸收衝擊。
當時甚至有經濟學家討論,那麼多年的穩定,是否代表經濟體系已經進入”The Great Moderation”時代,經濟與金融危機已經是過去的事。
但作者對三方面感到不安,第一是當時的心態、第二是身為官方單位有限的影響力、第三是美國金融體系中隱藏的不穩定因素。
首先是心態,過去的經驗告訴他,就在市場參與者宣布危機已經是過去式時,這種心態正是下一個危機的溫床。
美國聯邦準備銀行系統,美國的央行,一般大眾覺得它應該就是危急狀況時最後上場的救援投手。但實際上,很多紐約的大金融機構不歸聯邦準備銀行管。譬如投資銀行、Fannie Mae和Freddie Mac,俗稱兩房的兩大房貸業者,還有許許多多像銀行一樣收受資金來投資,卻又不受銀行法規管理的金融法人。(譬如避險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就是作者所稱的影子銀行。)
這些”非銀行”金融業者,沒有存款保險的保護,遇到危急狀況也不能向聯邦準備銀行的折現窗口(Discount window)緊急借錢。
很多地方,作者想管也管不到。而且作者他不想到到出事情時,才出面收拾。他希望能達到一點預防效果。他要求金融機構面對風險時保守一點,手上多準備一些現金。對此,他只能”道德勸說”,完全沒有強制力。
這就帶到第三個問題,當時美國金融界的潛在問題。當時的樂觀氣氛造成各金融業領導者較量的,不是誰願意明智的處理風險,而是誰最敢擁抱風險。
這種心態造成的行為,就是高度槓桿。手上只有一塊錢,最好能做到十塊錢的投資。
當時的狀況是,不使用槓桿,就等於放棄報酬。這樣一位保守的金融業CEO,可能在下一個危機發生前,就被開除了。
作者上任後自認最重要的舉動,就是加強對系統性風險的評量。銀行手上到底是否有足夠資本,渡過下一個危機。
資本可以吸收損失,讓銀行保持可付款狀況(Solvent),讓債權人保有信心。
資本是保守心態的反應,是槓桿的相反。
當時評量後,美國銀行持有Risk-weighted assets 13%的資本,高過8%的要求率。銀行自身也認為已經擁有充足資本。
當時聯準會內部也有留意到房價似乎過高的問題。但一般的看法是,這樣的房價以當時的經濟發展狀況來說,還算大多可以解釋。當時的說法是房地產市場有沫(Froth),但沒有泡(Bubble)。
聯邦準備銀行內部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就算美國全國房價下跌20%,對經濟產值的影響,約只有網路科技泡沫破滅一半的殺傷力。
當時對次級房貸市場的看法是,它只占整個借貸市場中很小的一塊。總價值略低於一兆美金,約是整個房貸市場中的七分之一。就算它出問題,也不會對整個體系產生持久與嚴重的影響。
金融風險委員會的報告是,假如整個次級房貸市場損失14%,美國大銀行中只有只有兩家,Wells Fargo和HSBC,會損失超過10%的資本。
也就是說,當時大家有點知道這個區塊有問題,但普遍看法是,不會那麼嚴重,就算出問題也在可控制範圍。
就如作者所說的,當時整個金融界,不論是參與者或是監管者,問題就是”缺乏想像” (註) 。
在真空般的數字中,計算房價下跌,會造成銀行、房貸業者怎樣的損失。
他們忘記考慮一個字:”Panic”,中文叫”恐慌”。
只要投資人與借款者進入恐慌心態,野火可以燒遍整個金融世界,損失可以擴大好幾倍。
而這正是後來發生的事。
註:”缺乏想像”或說是”不願去想像” 這種心態,也常見於忽略風險的投資人。
譬如2008前,買進拉美、東歐基金的投資人,其中有不少人的想法是:
“買進高風險基金,就是在比較大的波動中賺到比較高的報酬。不會有什麼事啦。下跌撐過去就好。”
或是買進單一公司債的投資人,想法是:
“買進公司債持有到期就是保證賺。那裡會發生什麼事?我買的是高評等,不會倒債啦。”
其實,有很多想像之外的事可能會發生。而他們會發現自己毫無準備。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談美國次級房貸問題(Subprime Mortgage Mess)
Stress Test讀後感1---當2008已成遙遠的回憶
Stress Test讀後感2---危機歷練
Stress Test讀後感3---金融危機的兩個要素
Stress Test讀後感5---危機的起點
Stress Test讀後感6---限時拆解金融炸彈
Stress Test讀後感7---面對風險的兩種態度
Stress Test讀後感8---無法挽救的雷曼與幾乎倒閉的AIG
Stress Test讀後感9---資本與保證(Capital and Guarantee)
Stress Test讀後感10---沒消息不是好消息
Stress Test讀後感11---金融海嘯時的股市表現
Stress Test讀後感12---金融海嘯的救援成果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