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初步—風險承受度(Your Risk Tolerance)

在決定了資產配置比例之後,下一步驟就是進行第一次壓力測試(Stress Test),試驗對象,就是投資人自己。目的是用歷史經驗,來考驗投資人能否承受這樣的配置所帶來的風險。

雖說風險是結果的不確定性,意指超過與不足,但投資人不會對賺太多感到困擾。有問題的,是大跌重挫。這才是考驗投資人風險承受度的時候。假如投資人承受不了這樣的下跌,這時他的金錢問題會轉變成一個情緒問題,他往往會採取行動來處理自己的情緒。而在下跌的市場中,最容易採取的行動,就是賣出持股,離開市場。這樣不僅放棄原先的計畫,也將帶來較低的報酬。

傳統風險評估的方法是,對於整個資產配置採整體觀

我們延用上一篇文章中,股債比8:2的配置,來看這樣的組合,可能帶來怎樣的場景。

回顧過去50年世界各大區域的股市指數,我們發現,單年下跌20到30%,在世界各地區都是發生過的事件。我們就用單年股票部位下跌30%來試驗看看。

採用三個場景。一是同年債券上揚5%,抵消部份損失。二是債券不動。三是債券齊跌,滑落5%。假設該年一開始時,有100萬的資金在這股債比8:2的組合中。我們看在一年之後會招致多大的損失。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股債8:2的組合,在單年股市跌落30%的狀況下的表現。因為債券的中和,損失減低到”只有”23%到25%之間。

投資人要問自己的就是,看到單年的投資結果,出現這種數字,100萬中的二十幾萬消失了,你是否受得了?你是否認清這就是參與市場所會招致的風險,這就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事。而在它真的發生之後,你是否有信心維持原先設定的投資計畫,維持長遠觀點,一步步繼續走下去。

假如你的答案是否定的,你受不了這樣的損失。那麼資產配置程序要回到上一步,重新調整股債比例。一定要調整到,有可能發生的損失在你所能接受的範圍之內。而為了適應風險承受度,而調高的債券和現金部位,將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這時,你的資產配置計畫可能需要調高投入金額、延長年限或是降低目標。你發現又要回到初始的步驟。其實整個資產配置的計畫過程就是這樣,環環相扣,你調整其中一部份,其它部分就要跟著修改。

假如看到這裡,你覺得,怎麼可以這樣呢?怎麼可以讓投資組合出現那麼大的損失,一定要積極行動啊。可是,你要怎麼行動?是要在股市下跌前就能先預知的第六感,還是在下跌後賣出,轉換標地,馬上賺回的超能力。有這種想法的人,請不要採取資產配置計劃。從一開始,你就不需要資產配置。請參考資產配置初步(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中的”誰需要資產配置”這一段落。

資產配置是一個長期計畫,它是拿來完成的,不是拿來放棄的。你不能執行它,那就不要用。想要執行它,就要事先打造好一個可以完成的計畫。這就是為什麼風險評估個這步驟那麼重要。

能承擔風險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你受得了。你可以在這樣的損失下,繼續運作你的原先計畫。很多投資人認為自己風險承受度很高,可以忍受30%的損失。但有天,投資真的下挫30%的時候,就開始”冷靜”的規劃,要放棄這個標的,換到貨幣基金避風頭,或是換標地賺回來。這些人,其實受不了30%的下跌。-30%就會讓他們出局、改變計畫了。

你採用某某投資方式、買進某投資標地,而在同時,能忍受其風險的意思是,它所招致的不確定性很可能落在你合理的估計中,而你也不會因為它的風險,中途變更計劃。

所以為什麼彼得林區會說”The key organ for investing is the stomach, not the brain.”投資重點就在於容納風險的肚量。Risk is the currency to buy return.風險就是用來購買報酬的貨幣。有人號稱可以躲過下跌、掌握上漲,這些人通常只是號稱自己到餐廳都可以吃免錢的郎中罷了。你要有報酬,就會有風險。認清你可以會遇到怎樣的風險,你才能穩健的走在投資之路上。

對於投資組合整體風險的評估,有些更精微細致的方法。

舉個假想例子,它的說法通常類似這樣:依過去50年的經驗來看,股市年化報酬是10%,標準差20%。債市是年化報酬5%,標準差2%。依過去50年股債相關係數0.5計算的話,一個股債比8:2的投資組合,其年化報酬是9%,標準差是16%。(對於如何計算有興趣的朋友,可見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投資組合的標準差這兩篇文章。)

也就是說假如未來和過去一樣的話,單年投資成果有68%機會的機會落在正負一個標準差之內,也就是-7%到25%,有95%的機會,出現正負兩個標準差的結果,也就是-23%到41%之間。

這是一種比較數學的說法。但對於多數投資人來說,什麼叫標準差、什麼叫68%的機會落在一個標準差內,是較為抽象難懂的概念。假如投資人可以瞭解到這些數字的意涵,這也是一種可行的說法。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懷疑這樣的說法能否讓他們體會到”風險”感覺。

相較之下,使用過去單年最差經驗,算出來一個損失數字,會讓投資人對於損失有較直接的感覺,也較能對風險承受度進行考驗。

不過,這種傳統上以整體觀來評量投資組合風險的方法,我覺得仍有其缺陷,投資人應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待續…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資產配置初步(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總目錄

什麼是風險?談Risk Metrics(Standard Deviation、Risk of Loss、Value at Risk)

富貴險中求的結果

不買個股的理由---談Risk-Adjusted Return

12 comments:

匿名 提到...

非常推這篇清楚而易懂的說明,我覺得風險承受度評估,真的是長期投資能不能堅持下去而成功的最大的關鍵了。

綠角 提到...

沒錯 這點是很重要的
感謝ffaarr的支持

匿名 提到...

誠如大大的文章所述的,投資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啊。

Unknown 提到...

真的很感謝你

每當我衝動想下海玩一筆.
每當股市大跌心情大壞時.
我都趕快來看看你的網站...

我覺得總有一天台灣金融業會被你改變.

若他們再不長進.
只會養越來越多的理專.
花越來越多的廣告.
台灣金融業...一定完蛋~~

恩恩..我是不是該開始放空金融呢 XD
這好像期望值蠻高的

財前之路

綠角 提到...

感謝讀者們的支持

假如有天
金融投資環境 真的有什麼改變的話
那也是相信同樣理念
並採取行動的投資朋友促成的
人多 力量才大

匿名 提到...

我有一個疑問 假如大家都受綠角大大的影響 有了正確的投資觀念
而投資是零合遊戲 少了觀念不正確虧錢的投資人 長期投資者會有好的報酬嗎?
我隨便說說而已

綠角 提到...

投資不是零合遊戲
試圖打敗市場才是零合遊戲
每個人都採相同觀點來參與市場
是幾乎不可能的

April 提到...

有一個方法來理解標準差
“68%的機會落在報酬率-4%~22%,95%的機會落在報酬率-17%~35%”

就是告訴我們
必須期望每六年就損失4%或更多,每44年就損失17%或更多。

這樣好像會比較有感覺!!

綠角 提到...

謝謝王的分享

j251413 提到...

不好意思想請教綠角大,
68%的機會以及95%的機會這兩個值是從哪邊算出來的呢?
另外投資組合的標準差13%是怎麼算的呢?
如果按照您那篇"投資組合的標準差"來計算的話,
算式如果小弟沒弄錯的話應該如下:
SDport^2
=0.8^2*0.2^2+0.2^2*0.02^2+2*0.8*0.2*(0.5*0.2*0.02)
=262.56*10^(-4)
因此SDport應該是0.162037032 => 16.2%
是這樣嗎?
請綠大開示一下!

小徐 提到...

綠角大,

As johnny 提到...SDport應該是 16.2%, (and his calculation is accurate according to your formula).

I just wonder whether the statement of
"投資組合的標準差13%" is right or wrong.

------ attached your original content below ------
舉個假想例子,它的說法通常類似這樣:依過去50年的
經驗來看,股市年化報酬是10%,標準差20%。債市
是年化報酬5%,標準差2%。依過去50年股債相關係
數0.5計算的話,一個股債比8:2的投資組合,其年化報
酬是9%,標準差是13%。
-------------------------------------------------

小徐

綠角 提到...

謝謝小徐和Johny的指正
內文已經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