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貧富差距的真相(Disparity of Household Wealth in Taiwan)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台灣財富梯級現況—你位在那一階呢? 討論的是最近一次,也就是2024公布的民國110年家庭財富狀況。

再上一次台灣家庭財富狀況調查,是30年前,民國80年。

雖然沒有中間各年度的資料,但今昔對比,可以看到這30年來,台灣家庭財富的演進。


 

1991

2021

平均家庭資產淨值

526

1638

最高20%家庭平均資產淨值

1306

5133

最低20%家庭平均資產淨值

77.7

77

(單位皆為萬台幣)

這30年來,台灣家庭資產淨值平均從526萬拉高到1638萬台幣。前20%富有的家庭,則從從1306萬增長到5133萬。

但是資產價值最低的20%家庭,平均財富沒什麼成長。1991是77.7萬。30年過後,還是77萬。

民國80年(1991)的國富調查報告中其實沒有提到資產價值最低的20%家庭其平均財富是多少。表格中的77.7萬是推算出來的。

報告中有這樣的文字:
“最富有之第五等份位家庭,其平均每戶家庭資產淨額為1306萬元,為較貧之第一等分位家庭之16.8倍。”

所以用1306/16.8,可算出第一等分位家庭平均財富是77.7萬。

這個表格有個問題,就是通膨。從1991年底到2021年底這30年間,台灣累積有51.97%的通膨。

也就是2021年底的151.97元,只有相當於30年前,也就是1991時100元的購買力。

所以必需將2021的錢,換算成1991的錢,才能看出資產價值實質上的變化。換算後如下表:

 

1991

2021

平均家庭資產淨值

526

1077.8

最高20%家庭平均資產淨值

1306

3377.5

最低20%家庭平均資產淨值

77.7

50.67

(單位皆為萬台幣,都是1991的錢)

2021年底,台灣家庭平均財富是30年前的2.05倍。(1077.8/526)

前20%有錢的家庭,平均財富是30年前的2.59倍。(3377.5/1306)

而資產價值最低的20%家庭,平均財富是30年前的65%。

這是嚴重的家庭財富差距擴大。

這30年來薪資成長帶來的收入增加,房價上漲與股市上漲帶來的資產價值增加,台灣資產價值最低的20%家庭似乎完全沒有參與到,反而是30年來,平均資產價值顯著減少。

1991那份台灣家庭財富報告,認為房地產是當時財富差距的主因。當時報告中有這樣的文字:

“較貧窮20%家庭其自住宅自有率偏低,為造成財富差距之主因。其住宅自有率僅及33.7%,遠低於全體家庭住宅自有率80%。至其平均每戶房地產現值僅為最富有前20%家庭之4.2%而已”

重點就是房地產持有少,就算有持有價值也沒那麼高。造成資產價值最低的20%家庭,平均持有的房地產價值只有最富有20%家庭的4.2%。

當時那份報告還引用了很多社論,其中有些就在討論要如何改進土地與房屋政策,以縮小貧富差距。

30年後的狀況是怎樣呢?

再看一下台灣財富梯級現況—你位在那一階呢? 引用過的表格。

2021年底,資產價值最低的20%家庭,平均持有價值224萬的房地產。資產最高的20%家庭,則持有平均價值1480萬的房地產。224萬是1480萬的15%。15%比30年前的4.2%要高。

也就是30年過後,資產價值最低的20%家庭持有的房地產平均價格,跟資產價值最高的20%家庭相比,差距沒有30年前那麼嚴重。

那貧富差距是如何拉大的?

主要差距發生在金融資產。

資產價值最低的20%家庭持有平均222萬的金融資產,但同時有平均405萬的金融負債。

資產價值最高的20%家庭持有平均3809萬的金融資產,同時只有平均233萬的金融負債。

金融資產一項就帶來三千萬以上的資產差距。

金融資產的差距如何形成?

兩個原因,來源與成長。

來源方面,台灣收入較高的族群,將其收入的顯著部分投入金融市場。經年累月,形成可觀的累積。

成長方面,這些資產有投入風險資產,譬如股市。參與了這30年的成長,帶來可觀成果。

要持有可觀的金融資產,要兼顧來源與成長。

資產價值較低的家庭,可能收入不多,造成扣除基本開銷後,難有顯著儲蓄。或是有錢投資,但方式不當,反而造成資產明顯減損。

沒有高收入也沒有投資,卻持有高額金融資產,有兩種狀況。首先是自己創業,公司上市,持有高價值股權。第二則是繼承而來的股權。

除了這兩個例外狀況,一般人要累積幾千萬以上的金融資產,靠的不外乎就是高本業收入與高資產成長。

再回顧一下之前提到的現象:

台灣前20%有錢的家庭,平均財富成為30年前的2.59倍。而資產價值最低的20%家庭,2021的平均財富只有30年前的65%。

所以為什麼台灣都會地區的房地產價格愈來愈高。

這些有價值的房地產,譬如好學區,就醫方便,採買便利,是大家都想要的地方。

大家都想要,那就是價高者得。台灣前20%有錢的家庭,那是幾十萬戶,他們出的起那麼多錢買房子,造成房地產價格變高。

(這裡不是說所有的房地產價格上漲都是良性的理由,也有些惡意哄抬、炒作的例子。但認為所有的房地產價格上漲,都是炒作帶來的,恐怕也非實情)

為什麼同時有很多人在抱怨房價太貴,買不起。

因為台灣也有很多家庭的財務狀況嚴重落後。30年來資產沒有成長,甚至衰退。他們看著節節升高的資產價格與生活費用,難免產生被剝奪感。

這些數字上的差距,不是錢的問題而已,這將形塑未來台灣的政治樣貌與社會氛圍。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台灣財富梯級現況—你位在那一階呢?(Wealth Ladder in Taiwan)

攀爬台灣財富階梯需要多高的資產報酬率?(Required Rate of Return to Climb Wealth Ladder in Taiwan)

台灣與美國家庭財富狀況的差距(Comparison of Household Wealth in Taiwan and USA)

台灣高薪者與低薪者十年來差距的變化(Growth of Salary in Taiwan)

The Wealth Ladder讀後感3—有錢人持有什麼資產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讀後感9—依樣畫葫蘆不會變有錢人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