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關鍵報告”2025六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5六月在台中舉辦的“ETF關鍵報告”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課程主題與整體架構,可見“ETF關鍵報告”內容介紹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最新梯次課程:

“ETF關鍵報告” 2025八月31日台北班(即將額滿)

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綠角感言

這次有位朋友提到,過去看到有很多ETF相關資訊,但不知從何看起。

有時候,發達的金融產業的確會帶來這樣的問題。像美國針對ETF,就有晨星、Yahoo Finance等第三方資訊業者,提供關於特定ETF的大量的分析數字。

面對眾多的資訊,重點是投資人腦中有個核心架構。這個核心架構就是關於ETF的重要相關知識,它會就像一棵大樹的主幹,讓人可以將ETF的各種相關資訊分門別類,有次序的掛在其所屬的支幹上。

這個核心架構包括ETF的結構組成、實物交易機制、折溢價的意義、追蹤指數的類別、買賣應注意重點事項、配息來源等。

當一位投資人掌握了這些知識,在看ETF資訊時,就很容易掌握,知道業者在談什麼東西。

另外”ETF關鍵報告”也透過查詢演練,實地讓參加者知道重要相關數字可以在那些網頁尋得。

很高興”ETF關鍵報告”這樣的解說能得到參加者的肯定。

每一次參加者提出的建議與看法,也形成往後不斷修正改進的方向。

謝謝每一位參加與提出回饋的朋友。

課後問卷回饋

“1. 實際查詢健檢ETF的部分。以前有一堆數值可以看,但不知道從何看起。
2. 更了解ETF這項商品,以及各種ETF間的差別。讓我更知道如何選擇。
整體流程順暢,內容充實。非常推薦。” 蔡先生


了解ETF的特性與類型,及如何查找ETF基本資料並判讀。內容豐富。感恩綠角老師無私的教學以及課後問答補充。” 匿名朋友


“感謝綠角老師深入淺出的ETF教學,學習投資最忌一知半解,老師從基礎開始的說明讓人對ETF有更多的了解。” 黃先生


詳細解說ETF三種常見結構的不同、指數的分類、資料查詢及必須注意的細節。收穫良多。之前有讀過綠角網站上的文章,不過無法自己完整組織。上過課後腦中的資訊清晰,對於ETF的投資更有方向。” 陳小姐


了解ETF如何評估及初選。” 蕭小姐




閱讀全文

Vanguard FTSE Europe ETF分析介紹(VGK,2025年版)

(想瞭解如何以資產配置的方式,針對個人投資目標與風險忍受度,建構與執行資產累積階段的投資組合,長期參與市場。不僅可達成財務目標,也不會帶來自己所無法接受的短期嚴重下跌,歡迎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想對美國ETF有系統性的瞭解,瞭解其運作原理、投資策略,與挑選ETF時比較的重點,買賣應注意事項,學會自行查詢英文網站的重要相關資訊,歡迎參加ETF關鍵報告)

(想要瞭解退休階段如何以總報酬帶來退休所需的現金流。而且生活費可跟上通膨,維持生活水準。單靠配息來支應生活費會有怎樣的風險。同時瞭解遇到負面狀況要做出怎樣的調整。歡迎參加”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想深入掌握債券,瞭解央行利率政策與債市殖利率的關係、投資組合中該使用那種債券為宜,去冒信用風險與利率風險是否值得,如何看懂債券報價,進行比價,歡迎參加《全新》債券啟示錄)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美股代號VGK的Vanguard FTSE Europe ETF成立於2005年三月4日。追蹤FTSE Developed Europe All-Cap Index。

指數名稱中的”All-Cap”意謂”所有市值”,代表該指數是一個同時囊括大、中、小型股的全市場指數。

FTSE Developed Europe All-Cap Index同時包括歐洲的歐元與非歐元區的已開發國家股市,指數成份證券1204支。

VGK前十大投資國家與比重如下:

英國 23.6%
法國 15.7%
德國 14.8%
瑞士 13.8%
荷蘭 6.2%
瑞典 5.4%
義大利 5.3%
西班牙 5.2%
丹麥2.9%
比利時 1.8%

前十大組成國家與去年(2024)完全相同,只是順序不同。比較明顯的改變是丹麥占比從去年的5.3%降到目前的2.9%。

台灣投信有兩支歐洲股市ETF,分別是元大歐洲50ETF(代號,00660)與富邦歐洲ETF(台股代號,00709)。

元大歐洲50ETF追蹤EURO STOXX 50指數。該指數是只包括歐元國家。會錯過英國、瑞士和瑞典,這三個非歐元國家。這三個市場就占歐洲已開發市場約四成的市場價值。

富邦歐洲ETF追蹤FTSE Developed Europe Index,這個指數就同時有包括使用歐元以及沒有使用歐元的歐洲已開發國家。但這個指數只包括大型股與中型股。

VGK的內扣總開銷0.06%。比起去年的0.09%下降許多。

VGK資產總值258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350萬股。

2025七月底,VGK的前十大持股分別是:

SAP
ASML
Nestle
AstraZeneca
Roche
HSBC
Novartis
Shell
Siemens
Allianz

跟去年相比,Novo Nordisk與LVMH退出前十大持股,Siemens與Allianz進入。前十大持股合計佔VGK總資產的16.1%。比去年的19.6%,前十大持股占比下降。

VGK自成立以來,各完整年度績效如下表:

年度

VGK績效

(A)

對應指數績效

(B)

VGK與指數落差

(B-A)

2006

33.57%

33.72%

0.15%

2007

13.93%

13.86%

-0.07%

2008

-44.66%

-46.42%

-1.76%

2009

32.04%

35.83%

3.79%

2010

5.01%

3.88%

-1.13%

2011

-11.49%

-11.06%

0.43%

2012

21.01%

19.12%

-1.89%

2013

24.93%

25.68%

0.75%

2014

-6.56%

-5.95%

0.61%

2015

-1.87%

-2.0%

-0.13%

2016

-0.59%

-0.48%

0.11%

2017

27.06%

26.83%

-0.23%

2018

-14.79%

-15.14%

-0.35%

2019

24.26%

24.58%

0.32%

2020

6.50%

6.54%

0.04%

2021

16.35%

16.35%

0.00%

2022

-16.04%

-16.45%

-0.41%

2023

20.03%

20.11%

0.08%

2024

2.04%

2.23%

0.19%

(ETF績效以淨值計算,是有納入配息的總報酬。資料來源是Vanguard網頁。”ETF與指數落差”這欄,正數代表ETF落後指數。負數代表ETF領先指數。)

2024 VGK上漲2.04%,指數上漲2.23%。VGK落後指數0.19%。

VGK以美元計價,但該ETF在投資歐洲股市時並沒有進行匯率避險。所以持有VGK,不是持有美元,是持有歐洲貨幣資產。

今年以來,VGK上漲26.35%,遠勝過美國股市VTI,9.32%的漲幅。全球各地區股市表現輪動很難事先預料。

事先做好全球分散投資,那麼未來不論那個地區表現優異,你都不會錯過。



閱讀全文

The Wealth Ladder讀後感1—多大的花費,你才應該在意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The Wealth Ladder的作者是Nick Maggiulli。之前我看過他寫的《持續買進》(Just Keep Buying) ,並寫下多篇讀後感。

Wealth Ladder直接翻譯成中文就是”財富階梯”。作者依照一個人的淨資產總值,分為六階。(以下計量單位為美元)

第一階: 小於一萬
第二階: 一萬到十萬
第三階: 十萬到一百萬
第四階: 一百萬到一千萬
第五階: 一千萬到一億
第六階: 一億以上

可以看到,每一階的設定是十倍的改變。位在第二階的人擁有第一階十倍的資產。第三階則是第二階的十倍。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定量的資產成長,對於不同資產層級的人,作用截然不同。

譬如送一萬美金給一個資產只有一千美金的人,對他來說那是天大的恩賜。

但假如送一萬美金給一個資產百萬美金的人呢?他會覺得差別不大。

另一個例子是這樣。

一個資產一千美金的人,他可以負擔的生活型態,跟一個資產總值十萬美金的人,會很不一樣。

但資產40萬與資產50萬美金的兩個人,他們可以支應的開銷層級,差別不大。

財富要有倍數上的差異,才會對一個人可以負擔的消費,如何邁向下一級的策略有明顯影響。

作者先討論財富等級對於支出的影響。他從美國知名歌手Jay-Z的一句歌詞想到0.01% Rule。

假如某項花費是這個人淨資產的0.01%,也就是萬分之一,那對他來說,這可以算是微不足道的小錢(原文:Trivial amount)。

譬如你的淨資產總值是一千萬,那麼花一千元,對你來說很可能是一個沒有必要顧慮太多,考慮再三的事情。

以此可以推算出,對於處在不同財富階梯的人,他們可以不太需要在意的”小錢”是多少。

第一階: 每一塊錢都要在意
第二階: 雜貨店自由
第三階: 餐廳自由
第四階: 旅行自由
第五階: 住宅自由
第六階: 影響自由

譬如第二階,雜貨店自由(Grocery Freedom),就是說你可以在雜貨店自由自在的買東西。

第四階,旅行自由。就是說你想要的話,就可以以你希望的方式,前往任何地方旅行。

第五階的住宅自由,就是你夢想中希望的房子,都可以買得起。

第六階的影響自由(Impact freedom),就是你只要給出個人資產的萬分之一,就可以對其它人的生活或是特定慈善機構產生重大影響。

個人財富等級會對消費決定產生影響。譬如超商裡面,一盒3.99的一般雞蛋跟一盒4.99的有機蛋,你該選那一個?

假如你的淨資產只有100。這個選擇很重要。

但假如你的淨資產是100萬,你不會覺得這是需要考慮太多的問題。

這個現象也可以說明,為何位在相同財富階梯的人,很可能會有類似的消費型態。

但這只是基本型態。有些人已有百萬美金資產,但仍非常節儉。有人沒什麼資產,但仍過著高花費的生活。

造成這些例外狀況的主要原因在於,有不少人是根據收入過生活。

譬如有一個人收入很高,年入一百萬(美金),但個人資產淨值是零。但他覺得自己有百萬收入,就可以每年花一百萬。

這其實相當危險。

這樣的高收入者在還沒以正的資產價值展現其金錢紀律前,就先建立了高花費的習慣。日後一旦生活有任何改變,譬如高收入無法持續,或是出現了其它大額支出,財務狀況會馬上落地墜毀。

儲蓄是對未來未知的緩衝。資產淨值為零,就是沒有緩衝。

而高資產者卻仍非常節約度日,除了本身天性使然之外,另外一個原因,也是靠收入過生活。

這樣的人可能在年輕有工作,收入不錯的時候,還比較敢花錢。到了退休,看到自己沒有每月持續的收入進來,就變得非常節約,不太敢花錢。

這種困境的處理方式,其實就是要知道如何從自身的金融資產,有系統的拿錢出來。

用股債搭配的資產配置投資組合,利用其總報酬,可以打造出維持幾十年的現金流

已經退休的高資產者,假如因為沒有收入反而變得太過節儉,瞭解這套退休後自行帶來現金流的方法,會有非常大的助益。



閱讀全文

2025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2—美國基金與ETF投資者的成本有多低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這些年來,美國當地的基金與ETF整體平均內扣總開銷愈來愈低,已是明確趨勢。

譬如下圖是美國共同基金內扣總開銷的變化。圖的左側代表主動型基金,右側則是指數型基金。綠色線條代表股票型基金,紫色則是債券型基金。

我們先看左邊。

主動型股票基金,平均內扣總開銷從2000年的1.06%,到去年降到0.64%。主動型債券基金,則是從0.77%降到0.47%。

在台灣銷售的主動基金(不管是境外或是本地投信發行),股票型基金光經理費就1.5%,債券型基金則是0.75%的經理費。加上其它開支之後,內扣總開銷一定是更高的數字。

也就是說,台灣目前主動型基金還在收取比美國當地基金在2000更高的費用。假如將更低的投資成本視為一種進步,台灣這方面與美國相比,落後20年。

右邊顯示的是指數型基金的狀況,到了2024,不論是股票還是債券指數型基金,平均的內扣總開銷是0.05%。

美國投資人可以用很低的成本,享受指數型基金的服務。

接下來則是美國ETF業界的收費。

圖片左側是主動管理的ETF,右側則是指數化投資的ETF。

先看左側。

主動型ETF是比較近代才出現的投資工具,所以費用數字是從2016開始。

主動型股票ETF,從2016到2024,內扣費用從0.88%降到0.44%。同期間主動型債券ETF,內扣總開從0.48%降到0.34%。

不論是股票還是債券,主動投資的ETF整體平均內扣總開銷都比主動型基金更低。

右側則是指數化投資的ETF,到了2024,指數化投資的股票ETF與債券ETF,整體平均內扣總開銷只有0.14%與0.10%。

台灣規模最大的本地ETF,元大投信的0050,2024的內扣總開銷是0.42%。是美國ETF業界平均的三倍。

成本的落差,不只是業者方面,也有投資人方面的因素。

上面顯示的平均內扣總開銷,都是資產平均(Asset-weighted)。除了基金業者本身調降收費之外,愈來愈多美國投資人選擇投入內扣費用便宜的基金與ETF,進一步降低了整體資產平均的內扣總開銷。

假如市場上只有兩支基金,A基金內扣總開銷1.0%,B基金則是0.5%。投資人的整體資金有一半投入A,一半投入B。那麼資產平均的內扣總開銷是0.75%。

但假如投資人的整體資金是二成投入A,八成投入B。那麼資產平均的內扣總開銷會變成0.6%,(1.0%*0.2+0.5%*0.8=0.60%)

這就比0.75%低了。

Factbook的投資人調查也可印證這點。文中有這麼一句話:

“在2024,98%持有ETF的家戶,指出ETF內扣費用對其投資決定有重要影響。”

(原文:In 2024, 98 percent of ETF-owning households indicated that ETF fees and expenses are important to their investment decision.)

98%。也就是絕大多數美國投資人都知道要注意費用了。

台灣投資人則還有”投資老師”教人投資不需要在意基金與ETF的成本,還有許多投資人受其誤導,以為真的可以不用在意費用。

這種觀點,恐怕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閱讀全文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分析介紹(00929,2025年版)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台股代號00929, 2023六月9日掛牌上市。00929的兩大重點是科技類股與每月配息。

目前資產規模1541億台幣,比起去年分析時的2693億,明顯減少。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以完全複製法追蹤臺灣指數公司編製的台灣上市上櫃科技優息指數。

經理費在規模50億台幣以下,是每年0.35%。規模達到50億台幣以上,則是0.30%。目前規模已經達到1000億台幣以上,所以經理費是0.30%。保管費在規模50億台幣以上是0.03%。這兩項費用加總,是0.33%。

00929在2023與2024的內扣總開銷分別是0.56%與0.82%。由於00929是在2023六月1日成立,所以2023這一年的內扣費用計算期間是2023六月1日到十二月21日。

2024單年0.82%的內扣費用支出是不小的負擔。

台灣上市上櫃科技優息指數的選股母群體是台灣上市上櫃的電子科技類股。公司市值名列前200大,而且市值達50億台幣以上。

接下來以流動性進行篩選。先排除候選股票中,近一個月成交總金額排名後20%的公司。然後需通過以下兩個條件的其中一個:

1.最近12個月,成交總金額達候選公司的前20%。
2.最近12個月,有8個月自由流通週轉率達3%。

流動性好的股票,讓ETF在更換成份證券時,可以有較低的交易成本。

經過市值與流動性的篩選後,候選股票要符合以下五個條件,才能進入下一步:

1.252日還原日報酬之指數平滑波動度屬前90%低。
2.最近三年平均股息殖利率屬前90%高
3.最近五年現金股利變異係數屬前90%低
4.最近五年平均本益比與最近三個月平均本益比之差額屬前90%高
5.連續三年股東權益報酬率為正值。

這五個條件,除了最後一項之外,可以看到前它四項的標準都相對寬鬆,都有90%這個數字。譬如第二項,近三年平均股息殖利率屬前90%高。換句話說,只要一家公司股息殖利率不要掉到後10%,就可以通過檢驗。

所以這些條件比較像基本要求,而不是嚴格的篩選標準。

比較嚴格的篩選標準出現在最後階段。通過以上五個條件的候選股票,最後選出最近一年度股息率前40%的股票。

所以00929以許多基本條件進行篩選後,最後就是選股息率最高的40%電子科技類股。

然後,以股息率加權。並設下單一公司股票不超過整個投資組合10%的限制。

以股息率選股,也用股息率加權,這種做法在元大台灣高股息ETF (0056)也可見到。是一種完全以股息為依歸的投資策略。

00929是一種以偏重現金股息的方式介入科技類股的ETF。

2024全年績效,00929是4.06%。單純追蹤大型股指數的0050則是48.15%。單年44%的落後,明顯的反應股息策略的機會成本。

44%的報酬率差異,代表每一百萬的投入,44萬獲利金額的差別。

沒有道理說因為一個人需要現金流,所以就要捨棄這44%的獲利。

假如你是在資產累積階段,更好的報酬代表更好的整體資產成長。

假如你是在退休提領階段,更好的報酬代表更多的退休生活費。

總報酬才是投資人真正享有的成果。



閱讀全文

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分析介紹(VT,2025年版)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Vanguard全球股市ETF,英文全名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美股代號VT。成立於2008年六月24日。追蹤FTSE Global All Cap Index。

FTSE Global All Cap Index是富時(FTSE)編制的全球股市指數,同時囊括了大、中、小型股。

FTSE Global All Cap Index包含了全球48個國家,共10098支證券。同時包括已開發與新興市場。所以追蹤該指數的VT可讓投資人透過單一標的取得全球股市報酬。

VT內扣總開銷0.06%。

VT資產總值487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240萬股。資產總值與流動性比起2024分析的時候均有明顯增長。

公開說明書提到VT追蹤指數的方法是採樣,但以其持有約9914支股票的情形來看,其實已接近完全複製。

根據2025六月底資料,VT投入的前十大國家與比重分別是:

美國 62.8%
日本 5.6%
英國 3.4%
中國 3.2%
加拿大 2.8%
法國 2.3%
德國 2.2%
印度 2.2%
瑞士 2.0%
台灣 2.0%

前十大組成國家跟去年相比,德國進入前十大,澳洲退出。

2025六月底,VT的前十大持股分別是:

NVIDIA
Microsoft
Apple
Amazon
Alphabet(Google)
Meta (Facebook)
Broadcom
Tesla
Taiwan Semiconductor
JPMorgan Chase

跟去年(2024)相比,Eli Lilly與Berkshire Hathaway Inc.退出前十大,Tesla與JPMorgan Chase進入。

VT的前十大持股多是美國的上市公司,唯一例外就是Taiwan Semiconductor(台積電)。

VT自成立以來,各完整年度績效如下表:

年度

VT績效

(A)

對應指數績

(B)

VT與指數差距

(B-A)

2009

33.62%

35.66%

2.04%

2010

13.05%

13.06%

0.01%

2011

-7.71%

-7.55%

0.16%

2012

17.33%

16.69%

-0.64%

2013

22.98%

23.69%

0.71%

2014

3.97%

4.37%

0.40%

2015

-1.88%

-1.82%

0.06%

2016

8.77%

8.82%

0.05%

2017

24.19%

24.22%

0.03%

2018

-9.67%

-9.74%

-0.07%

2019

26.80%

26.91%

0.11%

2020

16.74%

16.63%

-0.11%

2021

18.25%

18.40%

0.15%

2022

-18.00%

-17.98%

0.02%

2023

21.90%

22.03%

0.13%

2024

16.48%

16.69%

0.21%

(ETF績效以淨值計算,是有納入配息的總報酬。資料來源是Vanguard網頁。”VT與指數落差”這欄,正數代表ETF落後指數。負數代表ETF領先指數。)

2024,VT上漲16.48%。落後指數0.21%。這是自2015以來最大的單年落後幅度。希望Vanguard除了調降費用之外,也能更加嚴格的控制VT的追蹤誤差。

VT是一個方便好用的全球股市指數化投資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全球股市指數化投資法,譬如用 VTI配上 VXUS,也能很便利的投資全球。

在我開始投資的2006年,VT與VXUS尚未發行。所以我是使用全球股市四大分區標的VTI、VGK、VPL與VWO組成投資組合,維持至今。

全球股市投資,單用VT跟分地區投資相比,作用有何差異,實際成果的數字。以及自行分區投資,不同地區配重會帶來怎樣成果的差別,在“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有完整與深入的說明。

聲明:
作者與Vanguard無任何利益往來。此篇文章,是作者自行查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

此篇文章亦不應被視為基金或ETF之招攬。任何人觀看本文之後,而有投資該基金或ETF之行為,應自行對所有後果負責。



閱讀全文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六月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5六月在高雄舉行的“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參加者的課後回饋。

課程內容與架構說明,可見“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內容介紹

想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的朋友,可參考以下梯次: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八月30、31日台北班(即將額滿)

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綠角感言:

資產配置簡單的說,就是不要只持有現金,將個人資產分散在股票、債券、原物料等資產類別。藉由這些資產的特性,打造出一個合適自己的投資組合。

所謂”合適”,在資產累積階段就是投資組合的長期成長性足以達成目標,但在投資期間又不會帶來超過自己風險忍受度的下跌。

不少人以為投資要靠人為操作才會賺錢。譬如選對股票,低點買進高點賣出。

其實,金融市場本身就可能帶來報酬。而且金融市場本身的報酬還比人為操作帶來的報酬更加可靠。(可參考投資界知名的耶魯大學校務基金投資長大衛史雲生名作”非典型成功”綠角讀後感非典型成功(Unconventional Success)讀後感2—靠市場報酬,不靠人為操作)

但市場報酬本身的不確定性反而讓很多人以為,人為操作才能帶來可靠與穩定的報酬。這些人往往忽略了,專業金融人士進行主動選股與擇時進出通常是負成果。將原本可以簡單取得的市場報酬削去好大一塊。在上漲的市場變成少賺,在下跌的市場反而虧更多。

假如以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執行資產配置,投資人藉由長期參與,直接取得市場報酬。成果往往會比同期間試圖選股與擇時進出要好很多。

資產配置不僅成效好,而且管理時間要求很低。只需要在一開始時,徹底了解資產配置的原理,想好自己的投資目標,之後執行就相對簡單了。

而且投資期間也不會對當下看似重要的事件而煩心。譬如之前擔心QE結束怎麼辦,進入升息循環債券怎麼辦、疫情漫延投資怎麼辦。

也不易掉入看似言之成理的投資陷阱,譬如多年前的”高經濟成長才會有好的股市報酬,所以投資當然要買新興市場”,與近幾年說的” 降息,買長期債券保證賺”。

資產配置是一個可以讓人心平氣和的投資方法。

很高興多年來”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可以在每一梯次結束後,都有朋友留言認同。

謝謝每一位參加與提出回饋的朋友。

課後問卷回饋

“綠角的分析,會以非常長期的整體趨勢來看,使得投資後遇到劇烈大跌之未來變化,投資者能有穩定的心智。” 郭小姐


“有機會在人生的前期選修這門課,是很幸運的。對於達成財務目標的過程,這門課至少有三項幫助:首先是找到最適合的資產累積方式,避免繞遠路;第二是打預防針,不只認識市場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況,更破除了許多投資路上的心魔;最後是藉由課堂朋友的提問,交流投資過程中可能面臨的議題,也讓自己知道有許多人正在用同樣的方法累積自己的資產,我並不孤單。感謝綠角團隊精煉、完整的分享!” 林先生


內容充實,過去就有閱讀一些指數化投資的相關書籍,但對於實際操作還是有點擔憂,這兩天聽完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讓我增加信心想實際去執行。” 洪小姐


“在資產類別介紹的部分讓人能清楚知道各個資產的特性、協助學員做思考和選擇,並在範例中做示範,也提供了一個合理可參考的高風險和低風險未來預期報酬提供學員做試算。” 施小姐


“除了在資產配置提出相當具體的幾個選擇方案外,我覺得今日的課程最大的心得是講師會強調報酬和風險是正相關且關係密切的,因為有些其他人為了推廣指數化投資,有時會太強調投資的美好,例如某一支ETF投資20年,每個月只要5000,就可以獲得一大筆鉅款。綠角會提醒我們有快樂十年,以及幫我們把股票和債券的報酬率調低,讓我們在推算自己未來計畫時,會比較務實,不會因為期望過高,等到身邊的人賺得比我們多,又走回自行判斷進出股市時機以及all in單一標的。” 李小姐


全面有獲得收穫。” 蕭先生


老師對於資產股債配置的個別說明清晰明瞭,中也有舉列各種配置組合讓學員瞭解不同之處以明瞭自身所需,幫助學員找出適合自己組合的方向。對於資產配置的內容及重要性,獲得更多、更深的認識。” 孫小姐




閱讀全文

永豐台灣加權ETF分析介紹(006204,2025年版)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永豐台灣加權ETF,台股代號006204,於2011年九月6日成立,追蹤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

台灣指數公司編製的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是全市場指數,納入在台灣全部掛牌上市的普通股。

根據2025年七月底資料,加權股價指數由1028支成份股組成。

假如以完全複製法追蹤指數,需買進為數眾多流動性不佳的小型股,會增加ETF交易成本。所以006204以採樣法追蹤指數。

目前永豐台灣加權ETF持有股票共240支,囊括近九成的台股市值。比重最大的股票是台積電,占比37.1%。第二大是鴻海,比率3.91%。

永豐台灣加權ETF資產總值1.69億台幣。跟去年五月相比,只增加一千七百萬台幣。

永豐台灣加權ETF每年收取0.32%的經理費,與0.035%的保管費。兩者加總形成0.355%的費用。再加上其它開銷後,形成ETF的年度內扣總開銷(Expense ratio)。近五年內扣總開銷如下表:

年度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內扣總開銷

1.62%

1.17%

0.99%

0.83%

0.72%

2024全年內扣總開銷0.72%。比2023的0.83%更低。近五年來,006204內扣總開銷逐年下降,這是好現象。考慮到006204的規模沒有太大的成長,這其實是不容易做到的事。

永豐台灣加權ETF與加權股價報酬指數歷年績效如下表:

年度

006204績效

(A)

加權股價報酬指數

(B)

006204與指數差距

(B-A)

2012

12.33%

12.94%

0.61%

2013

14.16%

15.14%

0.98%

2014

9.92%

11.39%

1.47%

2015

-7.55%

-6.87%

0.68%

2016

15.02%

15.59%

0.57%

2017

18.46%

19.52%

1.06%

2018

-5.44%

-4.83%

0.61%

2019

27.17%

28.92%

1.75%

2020

25.32%

27.12%

1.80%

2021

31.88%

27.06%

-4.82%

2022

-19.47%

-18.68%

0.79%

2023

32.41%

31.48%

-0.93%

2024

29.40%

31.73%

2.33%

(ETF績效資料來源是公開說明書。”ETF與指數差距”這欄,正數代表ETF落後指數。負數代表ETF領先指數。)

去年(2024)加權股價報酬指數上漲31.73%,006204上漲29.40%,落後指數2.33%。這是很大的追蹤誤差,僅次於2021年的追蹤誤差。

以全市場的方式進行指數化投資,能更完整的取得整體市場報酬。比起只對大型股做指數化投資是更好的做法。

但在實務上,006204的資產規模一直沒有起色,內扣費用成本偏高。追蹤誤差起起伏伏,過去13年,有六個單一年度出現1%以上的指數追蹤誤差。加上近年來,台股大型股表現勝過中小型類股。種種因素造成006204這個在概念上更好的指數化投資工具,未能成為投資人進行台股指數化投資的首選,頗為可惜。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