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配息再投入與總報酬(Compounding, Dividend Reinvestment and Total Return)

(想要瞭解退休階段如何以總報酬帶來退休所需的現金流。而且生活費可跟上通膨,維持生活水準。單靠配息來支應生活費會有怎樣的風險。同時瞭解遇到負面狀況要做出怎樣的調整。歡迎參加”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想深入掌握債券,瞭解央行利率政策與債市殖利率的關係、投資組合中該使用那種債券為宜,去冒信用風險與利率風險是否值得,如何看懂債券報價,進行比價,歡迎參加《全新》債券啟示錄)

(想瞭解如何以資產配置的方式,針對個人投資目標與風險忍受度,建構與執行資產累積階段的投資組合,長期參與市場。不僅可達成財務目標,也不會帶來自己所無法接受的短期嚴重下跌,歡迎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想對美國ETF有系統性的瞭解,瞭解其運作原理、投資策略,與挑選ETF時比較的重點,買賣應注意事項,學會自行查詢英文網站的重要相關資訊,歡迎參加ETF關鍵報告)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很多投資爭論源自於定義的不明確。本文討論,投資人常提及的”複利效果”與相關迷思。

複利,英文稱Compounding,基本定義是,原本的獲利,繼續用來賺取未來的獲利。

譬如你投入100元到某標的。第一年它上漲10%。

所以一年之後,價值成長為110元。

你都沒去動它。第二年,它又再漲10%,從110漲到121元。

這時就可以看到複利效果。因為第二年的獲利11元,其中10元來自原本100元的投入,另外1元來自第一年10元的獲利。

本金100元賺10%,第一年的獲利10元也賺10%。10加1,形成第二年11元的獲利。

這就是用原本的獲利,再去賺之後的獲利。利上加利,就是複利。

這個簡單的例子可用於澄清第一個迷思,就是以為複利需要”再投入”,拿錢再投入才有。

其實不用。原本的獲利就讓它持續留在原標的,繼續去賺取未來的報酬,就可達到複利效果。

第二個相關迷思,就是許多高股息ETF投資人說:

“標的配發出高額股息,再投入原標的,會有更強的複利效果”。

這個問題可以這樣看。

第一個場景,假如一個標的,你原先投入100。第一年它有10%的獲利。總價值來到110。

這時基金公司決定不配息,所以你持有價值110元的該標的。用110元的資產去參與之後的市場成長。

第二個場景則是,一樣的標的,你原先投入100。第一年它有10%的獲利。總價值來到110。

這時它配發10元的配息。配息配發之後,你持有價值100元的原標的與10元的現金。

這時你把這10元的現金配息再投入,就會變成持有110元的原標的。總共110元,去賺取未來的報酬。

會配息的標的,是你要將配息”全部再投入”原先標的,才會達到跟原本不配息相同的複利效果。

不是有配息,然後將配息再投入,會取得”更強”的複利效果。是要將全部配息再投入,才會跟不配息打平而已。沒有任何”更強”的地方。

而由於配息一配發下來,政府常會以所得稅等名目向投資人收稅。一旦配息,譬如配出100,可能其中10元就被政府拿走,你手上剩90元。就算你將這90元完全再投入,也比不上這100元就不配息,持續留在標的中的效果。

所以,實際狀況是,配息愈高,愈會讓投資人被政府課稅,”複利效果”會愈差。

不斷的高配息,就是不斷的讓政府將手伸進你的口袋掏錢出來。你會變成只有相對較少的資金去參與市場,那裡來的”比較高的複利效果”?

假如你真的要最完整的複利效果,你會避開高配息標的。

有些標的不僅將持有證券的資本利得與現金配息做為配息,它還將本金配發出去,以維持”高配息率”。這種狀況,你假如將這些配息全數花掉,不要說複利效果了,你用於參與未來市場成長的本金還變得更少。

長期持續拿本金進行配息的標的,其實會嚴重妨害複利效果,因為它會造成未來參與市場的資金會愈來愈少。

一個標的本身的增值、配息與配息再投入所得,三者加總,形成總報酬(Total Return)。

總報酬是投資人最該關心的數字。

譬如有某一支基金,十年前每股單價是10元,到了今年,每股還是10元。所以它這十年的年化報酬就是零?

未必。假如過去十年,它每一年都配發了1元的配息呢?

另外一個情形,有一支基金,十年前每股單價是10元,期間每一年配發1元的配息,所以其年化報酬是10%?

也不一定。假如它目前是每股2元呢?

所以,不是有配息就有獲利。配息不是”穩賺”。投資人可能賺到配息,卻有更大的資本損失。總成果是負報酬

。 配息只是許多投資人想把它當成是一種確定入袋的獲利。假如你有正確的觀念,你會知道,配息不是總報酬。總報酬多少才是重點。

總結來說,複利的定義就是讓之前的獲利再持續參與市場賺取未來獲利。不是要賣出再買進才有複利。

會配息的標的,需要將配息全部再投入,才會達成跟單純不配息持續參與市場,一樣的效果。

而由於政府會對配息課稅,投資人很難將配息完整再投入。所以要有最高的複利效果,其實需避開高配息標的。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內部投資報酬率概念(Internal Rate of Return)

不定期投入的報酬率計算—好用的XIRR函數使用介紹

如何用EXCEL計算年化報酬率(How to Calculate Annualized Rate of Return)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