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期公司債銷售的不同觀點(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Long-Term Corporate Bonds)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本週一發表銀行專賣長年期公司債的真相一文後,許多讀者朋友在綠角臉書專頁上回應與討論。不管這些回應是贊同或是反對,綠角感謝各位朋友的參與。
這些回應可以分成幾個類別。以下分別討論,並加上我的看法。
第一個類別是看懂且瞭解的一般投資人。
他們的回應大多會是像以下這樣:
“謝謝”
“原來如此”
“已經上了賊船怎能辦”
他們看懂了,知道原來透過銀行買賣債券,不是表面上看得到的手續費與信託保管費而已,還有報價上的收費。知道自己以後要小心。
第二個類別是沒有看懂的人。
他們不太知道,文中講的成本,是直接加在債券報價上面。賣債券給你的時候,賣比較貴。跟你收購債券時,用比較低的價格跟你收購。
他們以為買賣債券,只有那個1.75%,還會打折的手續費。
另外一種沒看懂的狀況,是不知道一次性成本跟持續成本可以進行轉換。
譬如該文的例子。將價格一口氣拉高5%賣給投資人,在20年期債券,會造成到期殖利率0.4%的損失。
這個計算可以反過來,持續性成本也可以換成一次性的損失。
譬如某個基金,一年收1.5%的內扣總開銷,十年下來,假如基金本身都沒有獲利,那麼它會跌到只剩86塊。(0.985^10=0.8597)
每年1.5%的減損,十年下來會造成累計14%的損失。
重點就是,假如銀行要把一次性的損失淡化(損失來自銀行的收費),那麼它勢必要推銷長天期債券。
把時間拉長到二十年、三十年以上,才能把可觀的一次性收費,沖淡成每年零點幾趴的損失。
第三族群是債券業內人士。就是實際債券交易人員。
這次發文,很難得的,有專業人士的分享。非常有參考價值。轉貼如下:
然後銷售端(TMU是Treasury Marketing Unit的縮寫),就把交易室給的債券價格直接再加上幾塊錢,然後賣給客戶。
這位交易員在兩個地方感到吃驚。首先是這樣加上的費用,會讓債券的到期殖利率損失大量的bp。第二,這樣的價格居然有客戶願意接受。
債券交易室裡面為了萬分之幾的差距在議價,銷售部門可以直接加百分之幾賣出。
有人說知識帶來財富。其實很多時候,知識可以幫人保住財富。
第四族群則是銀行從業人員。
幾乎沒有例外,全都反對文章中的看法。
這些留言恐怕大多反應的是立場。
這些人的立場是要從金融產品銷售中獲利,那是他們的動機與誘因所在。覺得這個做法不合理的人,又發現無法改變環境時,其中大多會退出這個行業。
所以我之前在反對高成本共同基金時聽到的批評全都再次出現了,像是: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飲料在量販店跟超市買價格本來就不一樣”
假如只有一兩個人,給我看債券部位,都是長期公司債,或許還能說是特例。但假如幾十個人都是這樣呢?
那正代表銀行就是大力且一致的推銷長天期公司債給投資人。
投資人形形色色,為什麼剛好都需要長天期公司債?
是長天期公司債適合每一種投資人,還是這種債券剛好符合銀行的銷售需求?
我文中批評的就是為了銷售與業績,讓投資人去承擔高度利率風險,買進不合宜標的,以及收費不透明的問題。
說一個出發點有問題銷售做法是有問題的,跟說一隻黑貓是黑色的,是本來就可以的事。
難道我要看著黑貓說牠是白的嗎?還是要給銀行業這種有問題的銷售方式大力鼓掌呢?
陳述事實為什麼是”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假如你不是站在”有問題的那艘船”上,你就不會被打到啊。
還有說同一罐飲料在不同地方買,價格不同的問題。好像很正確。
一般成年人會知道,同樣的一罐可樂,在超市、量販店,跟飯店都會有不同的價格。假如某天他在超市買了,那他通常知道代價。但他就圖個方便,當下就有冰涼的飲料可以喝。他知道自己損失了什麼,還是自願做這個決定。那當然就是他自己的選擇。
但請問,一般投資人是否知道,除了銀行之外,其它還可以買到公司債的管道?他是否清楚知道,銀行的收費是比較像在量販店還是在飯店買飲料?
銀行在銷售的時候,是否有清楚的講明這些收費,或甚至告知其它管道的存在,讓投資人有更完整的資訊做出更完善的選擇?
還是”他們不知道最好”,”剛好方便我們以交易員都會吃驚的價格賣出債券”,用這種態度在行銷呢?
有些事情,大家都在做,不代表這樣做就是正確的。
傷害客戶,帶來獲利,絕非可長可久的經營與獲利之道。
希望銀行從業人員可以多看看那則貼文中一般投資人的反應與那則債券交易員的回應,而不是認為自己做的,一定不會錯。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專業的責任(Definition of Professionalism)
不可批評的高費用主動投資(Thou Shalt Not Criticize Active Funds with High Costs)
看似中肯(Seemingly Unbiased)
被全力封殺的小眾(How Low-Cost Indexing is Treated by Active Managers and Salespeople)
專業、黑心,傻傻分不清楚(Can You Tell White from Black?)
Labels: 債券
0 comments:
張貼留言